在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到來之際,2月23日上午,揚州樹人學校邀請“揚州燈綵”大師陳志康進校園,爲同學們介紹揚州燈綵的歷史和製作方法。同學們通過一節“花燈”課,傳承非遺文化,喜迎元宵佳節。

花燈是我國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元宵佳節,扎燈、觀燈更成爲民間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揚州燈綵從隋唐以來即已生產,用以慶賀佳節,裝飾市景。在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揚州彩燈也榜上有名。第五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揚州燈綵”代表性傳承人陳志康爲樹人學子帶來的“花燈”課,巧妙的將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陳志康說,“爲什麼花燈進校園,老師們就像學生學習路上的啓明燈,引領學生學習,這個燈可以代表老師。還有一個就是學生要點亮自己成長路上的心燈,照亮自己未來的路。”

揚州燈綵多以小巧玲瓏見長,色彩豔而不俗、形式有宮燈、折燈、走馬燈、動物燈、花卉燈等。一根根細細的鋼絲,經過幾次摺疊纏繞撐起了粉絲花瓣的輪廓,一根根竹篾形成荷花燈的主體輪廓,隨後用絹紗蒙出粉色荷花表面……陳志康大師現場手把手教同學們製作出了一盞盞傳統花燈。樹人學校初一英特六班學生徐熒說,“雖然一開始有一點困難,因爲膠水比較粘手,但是陳老師教的很細心,大家也很快學會了,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通過這次活動,瞭解了非遺文化和元宵節的由來,也有了更多關於花燈的技藝。”

樹人學校初一年級主任樊紅山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文件明確,要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體驗勞動的快樂,從而理解和尊重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本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精湛技藝在青少年中得到傳承和發展。樊紅山說,“非遺文化進校園契合了傳統節日文化,也想借此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勞動成果。”

來源|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彭祝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