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吳施楠

編輯 | 袁月

民以食爲天。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今天,膳食健康問題受到了更多關注。2月25日,由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爲修訂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同時,也對我國居民膳食與營養健康現狀做出最新總結。

喫的好、動的少、膳食相關慢病問題突出受關注

發佈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指出,我國居民膳食與營養健康現狀特點之一是“居民營養狀況和體格得到明顯改善”,尤其膳食質量明顯改善。“並不是現在喫的越來越不好了、越來越不健康了,這點一定要明確。隨着經濟發展,我們的膳食質量越來越高,食物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這從中國居民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明顯降低等指標中都有所體現。”

但喫的好並沒有讓大家更多的參與到運動中來。《報告》指出,“居民生活方式改變,身體活動水平顯著下降”是我國居民膳食與營養健康現狀的第二個特點。

從上圖可以看出,職業性的身體活動,家務性的身體活動,交通性的身體活動,甚至休閒性的身體活動都在下降。而靜坐時間有所上升,尤其是用手機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比原來多得多。

第三、第四個最值得關注的特點都與慢性病有關,分別是“超重肥胖及膳食相關慢性病問題日趨嚴重”及“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

丁鋼強分析指出,膳食相關慢性病問題越來越嚴重歸因於超重肥胖率升高。最典型的兩種營養相關的慢性病,一個是高血壓,一個是糖尿病,在中國居民當中的患病率明顯上升(如下圖)。

膳食不平衡的問題突出,成爲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在中國成人所有膳食因素與估計的心血管代謝性死亡數量有關的歸因中:高鈉攝入佔17.3%;水果攝入不足佔11.5%; 水產類Ω-3脂肪酸攝入不足佔9.7%。可見,高油高鹽攝入在我國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飲料消費逐年上升,全穀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攝入普遍不足。

特點五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地區膳食結構亟待改善”。《報告》指出,我國農村居民畜禽肉類增幅較大,逐步接近城市居民水平。但農村居 民奶類、水果、水產品等食物的攝入量仍明顯低於城市居民,食物多 樣化仍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特點六和特點七分別是“孕婦、嬰幼兒和老年人的營養問題仍需特別關注”及“食物浪費問題嚴重,營養素養有待提高”。

健康膳食模式長啥樣?

長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長壽和預防膳食相關慢性病的重要基石,並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國外知名的膳食模式有地中海模式、DASH模式等。此次發佈的《報告》中則提出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

據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孫長顥介紹,以多蔬菜水果、多魚蝦水產品、經常喫奶類和大豆製品、適量的穀類和肉禽類、烹調清淡少鹽爲主要特點的江南地區模式,代表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具有這些膳食特點的地區,人羣發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徵和腦卒中等疾病的風險均較低。

此外,《報告》彙集分析了膳食與健康研究的新證據。與主要健康結局風險降低相關聯的膳食因素主要有:全穀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製品、奶類及其製品、魚肉、堅果、飲水(飲茶)等,證據等級均爲B級。過多攝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結局風險的膳食因素主要有:畜肉、煙燻肉、食鹽、飲酒、含糖飲料、油脂等,證據等級均爲B級及以上。

據瞭解,作爲《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前置研究,《報告》還聚焦健康中國建設,並提出了落實合理膳食行動政策建議。一是以循證爲依據,更新膳食指導性文件。二是以問題爲導向,基於全方位影響因素干預的理念,以平衡膳食爲核心,提出了精準化營養指導措施。三是以慢病預防爲目標,全方位引領健康生活方式。四是以營養導向爲指徵,構建新型食物生產加工消費模式。五是以營養人才隊伍建設爲舉措,宣傳和踐行健康中國。

注:本文圖標均來源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簡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