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國防領域的“字少事大!”系列。

2月4日,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終端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反導是戰略防禦的堅盾,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有沒有那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中段反導功臣陳德明曾如是評價道。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國獨立研製了中段反導系統,可見其技術複雜程度之高。軍事專家韓東認爲,中國再次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此前已成功進行三次,多次成功表明該技術成熟度達到了比較高的狀態,可能很快將列裝部隊。

2010年1月11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央視新聞報道陳德明事蹟的視頻截圖

少數大國才能玩轉的中段反導技術

根據對公開資料的整理,這是中國官方第四次披露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官方曾披露了五次成功進行的反導試驗,但2014年7月23日的反導試驗未公開是否爲中段反導。前三次中段反導試驗進行時間分別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和2018年2月6日。

2010年1月11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2013年1月27日,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巧合的是,美國軍方也在同日試射了“地基中段防禦”導彈防禦系統(GMD)攔截彈。

反導彈攔截技術按照攔截時機可分爲三大類:一是助推段反導,指在來襲導彈的助推階段進行攔截,一般是導彈起飛後的數分鐘內;二是中段反導,即在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氣層外實施攔截的技術,中國此次陸基中段反導彈攔截技術即屬於此類;三是末段反導,指在導彈彈道飛行最後階段,即來襲導彈重返大氣層後或進入俯衝階段時進行攔截。

“中段反導技術複雜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難的。首先是在這一階段導彈已經飛出大氣層,高度高,距離遠,飛行速度很快,速度往往在10幾倍甚至20幾倍聲速以上,需要研製專門的攔截彈,這需要高性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和制導技術,技術水平一般的國家很難搞定。”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戰略信息諮詢中心主任吳勤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說。

由於沒有空氣,中段反導攔截彈主要採用動能殺傷戰鬥部,而不採用破片殺傷戰鬥部。

吳勤指出,“中段反導這一階段,導彈通常還會釋放各種誘餌,因爲沒有大氣層阻力,一些充氣誘餌和真彈頭信號在速度及信號特徵上非常相似,攔截難度也非常高,是少數大國才能玩轉的技術。”既然中段反導技術非常複雜,爲何中美俄三國還要研製這一技術呢。“這是因爲在彈道導彈三個飛行階段中,中段飛行時間比較長,攔截窗口時間長,可進行多次攔截,攔截附帶損傷少等特點。”吳勤表示。

陳德明說:“反導是戰略防禦的堅盾,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有沒有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段反導技術事關國家戰略安全

“反導被譽爲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對抗。這是在不少大國積極發展戰略反導技術的國際背景下,取得新戰略平衡的重要舉措,”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姜春良少將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國已經成功進行了多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說明中國這一戰略技術越來越成熟。”

2016年,我國首次公開了2010年、2013年兩次反導試驗的視頻錄像,並宣傳了反導功臣陳德明的事蹟。分析認爲,官方宣傳陳德明事蹟一方面是說明這一技術比較成熟,可以自信地向外界公開相關信息,另一方面也是配合國家戰略,展示大國地位。

“這次我國深夜主動發佈反導信息主要是爲了消除外界猜測或炒作,不針對任何國家的表述也向外界透露反導是防禦性,是爲了維護本國國家安全,”韓東指出,“我們並不是像一些國家一樣在世界各地部署反導系統,對其他國家進行戰略圍堵,針對性和進攻性意味十足。”

國防部外事辦原主任錢利華曾指出,中國主動公佈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消息,體現了中國軍隊自信、開放的姿態。

美國陸基中段攔截彈(GBI)

“從2010年至今,我國中段反導試驗經歷了十多年時間,並且四次試驗都獲得成功,這次試驗之後很可能會根據國防需求進行部署,實戰部署中段反導系統對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韓東指出。

韓東分析指出,“雖然我國中段反導試驗多次成功,但也要清醒看到,隨着《中導條約》失效、高超聲速導彈實戰部署以及美國推進反導系統部署,我們面臨的反導壓力依然比較大,還應加強相關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反導能力。”

2020年,世界防空反導系統發展繼續呈現出穩步推進態勢。2020年6月,美國發布了2.0版到底防禦體系架構,強化發展洲際導彈攔截能力。美國到底防禦局發佈了“下一代攔截彈”的最終建議徵詢書,正式啓動“下一代攔截彈”的研製工作。

目前,美國是擁有類型最多、數量最多中段反導系統的國家。陸基中段反導系統方面。命名爲GMD系統從2004年開始部署,迄今爲止,共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44枚地基攔截彈(GBI)。2017年1月,美國政府發佈了《導彈防禦評估》報告,報告提到將爲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增加20枚GBI導彈,到2023年,美國將擁有64枚該型攔截彈。海基中段反導系統方面。2020年11月,美導彈防禦局成功進行“標準”-3 Block 2A導彈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靶彈的試驗。此次試驗是“標準”-3 Block 2A導彈第六次攔截試驗,也是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試驗。

美國海軍“宙斯盾”戰艦首次進行攔截洲際導彈試驗。

“標準”-3 Block 2A導彈由美國和日本聯合研製的新型反導攔截彈,研製工作由美國雷神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共同承擔,日本公司主要參與導引頭、軌控和姿控發動機、二級火箭發動機和蚌式結構頭錐,研發總成本約爲20億美元。去年8月,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日本出口73枚“標準”-3 Block 2A導彈,合同價值總額32.9億美元。

俄羅斯正在將A-135反導系統升級爲A-235,系統包括戰略預警系統、多種反導攔截彈和指揮控制系統等,其最近一次發射試驗在去年11月進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去年11月26日報道,當日俄成功試射一枚53T6M新反導攔截彈,導彈按預設精度成功攔截目標,驗證了導彈的性能。

該系統攔截彈包括53T6M、“努多爾”等,53T6M主要用於末端反導,“努多爾”主要用於中段攔截,並且還具備反衛星能力。

背景資料:中國中段反導技術發展小史

2016年7月,中國官方媒體密集報道了中國導彈和反導試驗專家、西北某基地研究員陳德明的事蹟,還罕見公佈了2010年和2013年中國兩次中段反導試驗的畫面。

據央視報道,當時49歲的陳德明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到西北某基地工作26年。他的工作包括導彈試驗鑑定、導彈定軌技術研究和反導靶場試驗等。在重大科研試驗任務中,他多次突破關鍵技術,牽頭完成“中段反導靶場試驗技術”等重大項目。據報道,陳德明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在2010年中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成功後,他被中央軍委記一等功。

陳德明接受採訪時表示,反導是戰略防禦的堅盾,是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有和沒有那是完全不同的。“反導技術的研究,永遠在路上。”

報道稱,21世紀初,中國的反導技術研究進入新階段,陳德明也帶領團隊開展了反導試驗技術的預先性研究。中國正式啓動反導技術驗證試驗項目後,陳德明所在的某基地歷史性地肩負起靶場試驗任務。陳德明受聘成爲專家組專家,牽頭攻關反導靶場試驗技術。中央軍委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首次試驗要在2010年年初“務期必成”。

2010年1月11日,中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項反導技術的國家。同年,陳德明被中央軍委榮記一等功。如今,陳德明已經成爲國家863計劃某專家組副組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