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就地過年也暖心

2月7日,江蘇省徐州市漢源大道立交建設工地的工人就地過年,大家貼對聯、掛“福”字,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

高 剛攝(人民圖片)

送暖心紅包、工作崗位;安排年夜飯、家屬慰問金;派發美食卡券、景區門票……春節前這段時間,許多工作人員比往年更忙。

“就地過年”倡議發出後,有序引導上億外出農民工留在當地、安頓他們過好春節,成了許多人的牽掛。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超七成農民工將留企或留城過年。顧大局留原地,迎新春送溫暖,各方正攜手寫下一段別樣的春節佳話。

“不回了,留下過年”

“本來家裏的臘肉都燻好了,就等着我們回家呢。”楊雪來自貴州銅仁的一個小村莊,這是她外出工作的第9年。這個春節,她原本打算自駕回鄉,與年邁的父母團聚,但再三考慮,還是決定響應號召,留在工作地廣東過年。

“留下值班,我可以。”來自內蒙古的王清春很早就主動請纓。她在北京一家醫院產科門診工作,往年不少春節也是在崗位上度過的。“爸媽雖然有點失落,但這麼多年也沒說啥。”她發現,今年同事們留京過年的比往年更多了,除夕還能喫個“熱鬧飯”。

有的退掉車票、放棄行程;有的主動留下、堅守崗位……雖然想念家鄉,但許多農民工響應號召,就地過年。中國勞動學會和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等機構聯合開展了一項“百企萬人”調查,來自480多家企業的共57626份問卷結果顯示,選擇留企或留城就地過年的農民工佔75.38%。

“農民工是我國產業中的主體,是城鄉間最大流動羣體,現在也是就地過年的最大羣體。”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說。

“讓員工安心放心”

最近,一個個裝着現金的信封從廣東省中山市發往了全國各地。這份職工家屬慰問金,是廣隆燃具電器有限公司就地過年“大禮包”中的一項。

“在外打拼一整年,哪個員工過年不想回家看看?我們感謝員工支持,也感恩家屬的理解。”廣隆總經理歐超權說,全公司年底高峯時有1100多人,60%的省外員工都選擇留在當地。

“全國都在行動,我們也要做點事。”看到近期各地紛紛出臺支持政策,歐超權率領公司人事行政部門制定了寫滿近3頁的就地過年激勵政策。員工感慨“真正感受到家人一樣的對待”。

派發過年大禮包、安排帶薪休假、提供年後返鄉補貼……真金白銀的暖心舉措,爲許多企業留住員工、贏得真情。

“1月初摸底時只有10%的員工願意留廠,現在是90%,有400人左右。”在福建,陽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氣拿出300萬元的“幸福禮包”。

陽光中科人事行政負責人魏曉燕表示:“春節期間,我們支付的成本可能比產生的收益大。但最重要的是讓員工安心、放心,感受到歸屬和依靠。”

“歡樂相聚不孤單”

留在城市,除夕夜怎麼過?年味從哪兒來?

在成都,將會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成都市政府決定和當地香天下火鍋店邀請留守在蓉的農民工一起團年,大年三十當天,多家火鍋門店將同步開門納客。

“過去獨自漂泊在異鄉的滋味我記憶猶新。”香天下董事長朱星全是從20多年前一路打拼纔有了今天。他說,辦這場“張燈結綵大團年,歡樂相聚不孤單”主題活動,就是想讓農民工朋友們在異鄉過年也暖心。

組織包餃子、看春晚、安排年夜飯;送景區門票、電影票;安排往返市中心交通;免費開放科技文化館、文化宮、圖書館……爲讓大家這個春節過得充實快樂,各地頻出實招。

“倡導農民工就地過年,既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也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的新嘗試。”楊志明說。

走訪商會協會、拜訪企業、慰問職工,各地有關部門最近沒少忙碌。“疫情帶來各種挑戰,我們都扛過來了。特殊時期的春節,我們多做一些工作,齊心協力,一定讓職工過個開心祥和的年。”廣東省中山市人社局副局長鄭海聲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