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讀《李宗仁回憶錄》,讀到其中一個情節:年輕氣銳的李宗仁尚曾希望蔣介石從大局出發,作些改變,好幾次勸他不再兼任黃埔軍校校長,以避免軍中門戶之見。但蔣一開始是默不作聲,後來怒目橫對,讓李宗仁無言而退。後來李宗仁和鄧演達等人閒談,言及於此,鄧演達失聲笑道:“糟了!糟了!你所要避免的,正是他所要造成的。他故意把軍隊系統化,造成他個人的軍隊。你要他不兼任校長,不是與虎謀皮嗎?”

單從這一情節即可知:玩政治,李宗仁不是蔣的對手。

要知道,任黃埔軍校校長,正是蔣一生事業的肇始端啊。

美國學者布賴恩克羅澤在著作《蔣介石傳》時,對這一點,說得相當清楚,他在書中寫:“1925年孫中山逝世時,蔣的名字並未被列入繼承者的名單。然而,他已建立了自己的權力基礎。他是黃埔軍校校長,黃埔畢業生被他塑造成自己的古羅馬式禁衛軍。他統率的國民軍從廣東出發進行北伐,不到兩年便終於在名義上征服並統一了中國……”

由此,布賴恩克羅澤感慨萬千地說:“他的真正天才是善於搞政治陰謀。”

實際上,很多關於蔣介石的書籍,在談及蔣的發跡之路時,都會無一例外地從黃埔軍校開始。

話說,孫中山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總是拉攏、依靠某一派軍閥,最終充當了各地軍閥爭奪地盤的利用工具。1922年陳炯明叛變事件,更是讓孫中山認識到,依靠一派軍閥去打倒另一派軍閥是沒有出路的,非在建軍問題上尋找新的道路不可。所以,他借鑑俄國革命成功經驗,創辦黃埔軍校。

軍校的校長由誰來擔任呢?

一開始,孫中山只想任命蔣介石當副校長,而把校長人選定爲程潛。

程潛的資格比蔣介石老多了,很早就加入了同盟會,而且有料,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還飽經風浪,參加了辛亥革命、護法運動、護國運動,忠心耿耿,是孫中山堅定的追隨者。最主要的是,這時的程潛擔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大本營軍政部長,創辦了“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黃埔軍校一旦成立,則“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的師生就可以完整併入黃埔。

這,是孫中山擬定程潛爲黃埔軍校校長的原因。

相較之下,蔣介石早年曾去日本求學,但帝國軍官學校並沒有接納他,後來他進保定軍官學校,才被送往日本,在振武學校肄業。不過,他在日本軍校的表現平平,以至於日後成名,當年的長官長岡外史對他就學時毫無印象。蔣介石回國後,在陳其美的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而自陳其美遇刺,他便脫離了革命,混跡上海,投資證券業,和青幫頭子黃金榮有來有往。而在戴季陶、張人傑等人的牽引下,才重返革命圈。當然,他在孫中山旗下的粵軍擔任職務,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孫中山羊城蒙難的日子,他在永豐艦與孫中山共患難,得到了孫中山的好感。

這,是孫中山擬定蔣介石爲黃埔軍校副校長的原因。

不過,蔣介石的政治敏感度非常高,一下子就嗅到了擔任軍校校長的巨大政治潛力,不滿足於擔任副校長,找張靜江等元老給自己說情,最終擔任了校長。

可以說,程潛錯過了出任黃埔軍校校長的機會,成就了蔣介石的發跡。

可笑的是,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分發見習的訓話中,居然自欺欺人地說:“本校長的學問才力,本來不夠做本校的校長,然而此時沒有人肯來擔當這件事,所以我不得不勉強出來擔任,盡我黨員的責任。”

誰不肯擔當“這件事”?

明明是他費盡心機爭取來的嘛。

程潛的孫女程楓通過研究一手史料,披露黃埔軍校校長易人的內幕,說:“我們通過資料知道,爺爺當年和孫中山接觸很多,受到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後來孫中山說,美國有西點軍校,歐洲也有軍校,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土地,這麼多人口,也應該有自己的軍校,他委派爺爺去辦。爺爺那時候自己有一個講武堂,他把自己的講武堂也合併到黃埔軍校中,等到組建好了,孫中山對他大加讚賞,要任命他爲軍校校長。蔣介石知道以後非常生氣,不願在爺爺之下,就賭氣跑到上海消極對抗,並派張靜江找孫中山說情。爺爺是個從來不要名利的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說那就讓他負責管吧。”

設想一下,如果當年由程潛當上黃埔軍校校長,中國革命歷史進程應該是另一種景象。

原因明擺着:程潛是著名的愛國人士,他的一生是“愛國的、革命的一生”。

程潛後來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綏靖公署主任兼省政府主席等職。

1949年,程潛在長沙宣佈和平起義,使得湖南省免於再次遭受戰火,免於生靈塗炭。

其實,程潛的起義過程也充滿了險情,當時,他受白崇禧嚴密監督,行動不便。幸好,早在該年3月,他就把走和平道路的決心告訴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取得陳明仁的支持,從而勝利起義。

該年8月4日,程潛和陳明仁領銜發出和平起義通電,宣佈脫離“廣州政府”,接受我中央提出的“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主席和朱總司令第一時間發來賀電:“諸公率三湘健兒,脫離反對陣營,參加人民革命,義聲昭著,全國歡迎,南望湘雲,謹致祝賀。”

8月下旬,程潛應中央和毛主席邀請,赴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抵京時,主席和朱總司令、總理、林伯渠等中央領導人親自到車站迎接,可謂禮遇極隆。

程潛激動萬分地對主席說:“主席,您那麼忙,怎麼來了?”

“我再忙也要來的!我們是老鄉,您又是我的老上司,不來豈不是失禮了嗎!”主席風趣地說。

原來,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主席就投身參加了革命軍,是湖南新軍的一名普通列兵。當時,程潛是湘軍都督府的參謀長、軍事廳長,故主席有此一說。

而這之後,主席也一直尊稱程潛爲自己的“老上司”,非常尊敬和看重。

在和主席交往中,有一個細節,程潛經常跟家裏人提起,對主席的尊老情懷讚歎不已。

那是1952年秋,主席邀程潛到中南海遊賞觀景,兩人在南海盪舟,主席親自執槳划船,程潛制止說:“使不得!使不得!你是國家元首,已年近花甲,怎能讓你爲我蕩槳?”主席笑着回答:“哪裏!哪裏!你是國民黨元老,愛國高級將領,又是我的老上司,鄉人,還分什麼彼此囉!你已古稀高齡,總不能讓你划槳呀!還是客隨主便吧。”

實際上,程潛的夫人郭翼青和女兒程熙也是見過主席的。

1963年12月26日,主席70壽辰,在中南海舉行家宴,僅請了兩桌客人,除了主席自己的親屬外,還邀請了四位湖南老鄉,即程潛、章士釗、葉恭綽和王季範。其中,程潛就帶了夫人郭翼青和女兒程熙同往。

程潛一生共有四任夫人,郭翼青是程潛最漂亮的夫人,也是最後一任夫人。

程潛和郭翼青於1938年7月在洛陽結婚,當時,程潛54歲,郭翼青17歲,年齡相差了37歲,但他們倆的感情相當好,相濡以沫,舉案齊眉。

程潛的四任夫人爲他生下衆多子女,有程博廉、程博壽程、程博德、程博智、程博乾(即程元)、程博信、程博洪、程博碩、程博厚、程博勇、程熙、程瑜、程文、程欣、程丹、程玉等。

實際上,郭翼青一共懷過16個孩子,但只活下來程熙、程渝、程文、程欣、程丹、程玉六個女兒。

鑑於程潛家人口太多,主席特批給他每月5000元的特別費,但他多數用於救濟生活困難的“辛亥革命同志會”的老人及其後代,自己過着簡樸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程潛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湖南省省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

1968年4月9日,程潛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七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