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互聯網醫療“獨角獸”要赴港IPO了!三年鉅虧79億……

來源:IPO日報

記者:楊紫薇

4月1日晚間,港交所官網顯示,微醫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微醫控股”)正式遞交了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保薦機構爲花旗銀行招商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本次申請上市採取的是不同投票權的架構。若此番IPO成功,微醫控股將成爲國內首家以不同投票權架構在香港首次上市的醫療及醫藥類企業。

01

“明星”股東加持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0年的微醫控股作爲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其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方式,主要爲用戶提供數字醫療和健康維護服務,包括線上預約、診療、諮詢、醫療費用結算和配藥。公司還開發了以會員持續醫療需求爲核心的會員式健康維護服務,包括數字慢病管理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頗受資本青睞。

記者從天眼查瞭解到,2012年至2021年間,公司共進行了7輪融資,吸引了騰訊投資、復星醫藥、高瓴資本、國開金融、Goldman Sachs等投資機構。

2012年,微醫控股完成了首輪融資,投資方爲五源資本、風和投資;2021年2月,公司完成了Pre-IPO的融資,紅杉資本中國、千禧投資爲本輪的主要投資方,融資金額爲4億美元。

有市場分析人士測算,微醫控股發行時市值或將達到150億美元,較此前100億美元的估值又有所上升。

據披露,本次發行之前,公司創始人廖傑遠直接持股13.49%,騰訊持有8.88%的股份,爲最大的外部持股方;其他持股在5%以下的機構股東還包括Hillhouse Vehicles、五源資本、中投中財等。

一位長期關注微醫控股的業內人士對IPO日報表示,微醫控股屬於互聯網醫療類企業,本身這一行業就處在“風口”,而公司又是這一行業中的“獨角獸”,自然會引來更多的關注。

據悉,此次申請上市,微醫控股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拓展更多的業務,例如在更多城市推出更多專注於數字慢病管理的互聯網醫院以發展數字慢病管理服務;進一步以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和新計劃的研發;用於潛在的投資、收購或策略聯盟,以及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02

業績鉅虧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創建並運營27家互聯網醫院,並提供了約4000萬次的數字醫療諮詢服務。截至2020年底,其平臺的累計註冊用戶有2.22億名,平均月付費用戶數約2540萬名。

那麼,得到衆多資本加持的微醫控股,其業績表現又如何?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微醫控股實現營業收入2.55億元、5.06億元、18.32億元,收入大幅增長。公司的收入來源包括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其中健康維護服務在三年之內有了較快的發展,銷售收入由2018年的1.37億元大幅增長至2020年的11.25億元,而這一項收入分別給公司貢獻了53.9%、63.2%、61.4%的營業收入。

不過,與收入存在“溫差”的是,公司的淨利潤在報告期內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2018年-2020年,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爲-40.52億元、-19.37億元、-19.14億元,三年時間累計虧損了高達79.03億元;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爲-4.15億元、-7.75億元、-8.69億元。在成本之中,公司的財務成本增加明顯,由2018年的2345.1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14.51億元。

IPO日報翻閱財報後發現,“財務成本”這一項主要包括借款及租賃負債的利息開支、銀行費用、借款匯兌差額、發行優先股的交易成本以及已付優先股股東之股息。2020年這一項支出大幅增加,主要系“已付優先股股東之股息”(即現金分紅)支出13.13億元。

根據招股書,微醫控股的客戶主要包括個人用戶、企業用戶及醫療機構;供應商主要包括信息和科技公司以及醫藥及醫療設備供應商。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各期分別貢獻了9.8%、8.6%、11.2%的收入,其中單一大客戶則分別貢獻了3.8%、2.1%及4.7%。

此外,公司還存在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形。

據公司披露,2018年,公司第一大客戶也系供應商,而至於具體是哪家公司,招股書並未披露,只指出這個大客戶從事保險產品銷售。微醫控股在爲其提供綜合健康管理服務的同時,還爲平臺註冊的醫生從該客戶購買了若干保險產品,但2019年後不再從其購買保險產品。

截至2018年底,該客戶貢獻的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3.8%,而公司自該客戶處所購買的產品佔其總收入成本的1.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