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9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9日獲悉,中國學者率先破解了在植物生殖發育中花粉-柱頭相互識別的分子機理,闡明瞭開花植物識別本物種花粉,而拒絕其他物種花粉的根本原因。

《科學》雜誌9日發表了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超課題組歷經4年實驗研究獲得的相關最新成果。植物的遺傳機制保證了物種的特異性,即,雌蕊柱頭只能接受同種的花粉,允許其萌發和受精,而花粉與柱頭“相互識別”的信息交換原理是這種遺傳機制的關鍵所在。李超表示:“該機制的發現對於雜交育種中克服遠源雜交障礙,得到優良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李超說:“花粉通過其覆蓋物中相關物質,抑制柱頭中相應受體激酶信號通路維持的活性氧水平,從而影響花粉水合。”開花植物在進化上採用相似的策略以保證花粉和柱頭之間的識別。

在談到這項重要基礎研究成果的應用前景時,李超表示:“農業研究中,我們可以利用花粉-柱頭的特異性識別機制,通過雜交將不同種屬植物的優良性狀整合到一起,進而得到高產、優質、高抗的品種。”

據悉,課題組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十餘人的團隊在4年的時間裏,完成了大量樣本積累和檢測數據研究。“研究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一次實驗要剝開50個左右的柱頭,單個柱頭處理和觀察需要1個小時左右進行拍照取證,所有圖片需要測量分析才能得到結果,這樣的結果需要多次反覆論證才能下結論……每一結果都是通過這樣的大量多次實驗得到。”課題組成員劉晨回顧時說。(完)

【編輯:張燕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