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區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

就在前不久,一臺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從新都區出發,經過15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裝進了山西大同的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體內。由此,國內首臺產業化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裝上了“成都心”。

千里挑選,“成都心”被市場認可的背後,究竟藏着怎樣的祕密?

正因爲“強”

所以在全球競爭中

“成都造”脫穎而出

據瞭解,上述車型採用的燃料電池/鋰電池混合動力系統由四川榮創新能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其設計時速達到80公里,滿載氫氣可單機連續運行24.5小時,平直道最大牽引載重超過5000噸。之所以在全球競爭中成爲最後的勝利者,四川榮創主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優勢。

其一,適應性強。

“成都造”該型號大功率動力系統可以在-30℃低溫環境下啓動、運行性能優異,整個反應過程是電化學催化反應,它的反應溫度爲65℃,全程沒有燃燒,沒有噪聲,沒有污染。

打動山西企業的還有一個細節,“在最後調試階段,項目組成員在室外溫度零下30多℃的考驗下,使車輛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聯調一次成功。”

其二,轉化率高。

榮創新能的氫燃料電池的能源轉換效率高達60%,是傳統發電設備的2~3倍,也是目前全世界能源轉化效率最高的一種發電設備,發電過程中沒有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的排放,沒有噪音,安全可靠,維護簡易。

其三,針對性好。

榮創新能的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系統結合了氫燃料電池能量密度大和儲能電池倍率放電的優勢,當車輛啓動加速時利用儲能電池供電,當車輛勻速運行時氫燃料電池供電,並同時爲儲能電池充電。

之所以“強”

在於產業功能區產生

極強吸引力和催生力

最新的氫燃料電池來自榮創新能,繼續追問,榮創新能又來自哪裏?

答案是成都市新都區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成都市新都區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前身是成都新都工業園區,成立於1992年,總規劃面積145.4平方公里。

最近幾年,功能區按照“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區”的思路,串聯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聚焦軌道交通和航空兩大主導產業,着力培育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

截至目前,功能區已聚集企業409戶,規模以上企業140家。2020年,功能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60多億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稅收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15.12%。

這400多家企業,其中既包括中國中車這種巨頭,也有生產車車通訊、無人機等配套設備的中小企業;既有研發,也有生產;既有整車,也有配套,他們相互依賴,共同構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圈。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生態圈的魅力越加凸顯。對外,表現爲強大的吸引力,每年,都有新的企業在加入;對內,表現爲激盪的催生力,企業之間,上下游之間,每年都會催生出一批新的企業。

先說吸引力。

最近兩年,成都首列時速80公里A型地鐵7號線車輛、首列時速100公里地鐵10號線車輛、首列時速140公里地鐵18號線市域車輛、首列儲能式有軌電車……圍繞軌道交通電動車組“九大核心技術”和“十大關鍵零部件”,功能區已吸引60多家軌道交通配套企業落戶。

一個案例被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隨手拈來:2020年,成都中車電機銷售收入約12億元,而他的最大客戶中車成都公司,就在公司對門,去年,公司給中車成都公司配套生產地鐵電機就達萬臺左右。

再說催生力。

今年1月下線的國內首臺新一代全自動市域A型列車,便是由成都軌道交通集團牽頭,聯合中國中車集團下屬兩家公司共同完成的。

其中一家中車四方公司,主要從事研發;一家中車成都公司,配套的5G、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車車通信等技術都可以在園區內找到配套企業。“上下游都在園內,才能形成合力,是共贏!”新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催生,也體現在對企業的培養壯大。作爲最早入園的龍頭企業之一,中車成都公司的淨利潤從2015年的15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1.25億元;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12.58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2.83億元。

本報記者 趙榮昌 侯初初 受訪者供圖

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