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表明倉鼠可感染新冠病毒 和人類症狀相似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一百年前一隻來自北京的小倉鼠,直到現在還在爲全世界的人類兢兢業業地製造治病良藥。70%以上的生物製藥和一些新冠疫苗就是這隻小倉鼠細胞的工作成果。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隻北京小倉鼠的故事。

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許多患者患上了肺炎。和現在醫院的尖端診斷技術不同,當時爲了判斷肺炎的種類,醫生需要培養患者肺部的細菌,而齧齒動物就是“試劑”。這種方法叫做埃弗裏法(Avery‘s method)。

可是在一百年前,小白鼠還沒有普及,它們不僅少見還很昂貴。北京協和醫學院有個叫做謝恩增(E。 T。 Hsieh)的醫生爲了尋找小白鼠的替代品,在北京城裏四處搜尋替代動物。

在當時的北京城裏,中國倉鼠(Cricetulus griseus)是很常見的寵物。這種倉鼠來自我國北方的沙漠地區,數量很多。謝恩增在北京閒逛的時候看到有人在賣中國倉鼠當寵物,於是他就買了一些做實驗,結果大獲成功。

原來,中國倉鼠是一種很好的實驗動物,因爲它們可以被許多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感染,是很好的研究載體。

消息出來後,外國的研究者也想飼養這種有趣的動物。不過,中國倉鼠非常難養,它們內卷得很厲害,攻擊性很強,會暴揍其他倉鼠室友,男女一視同仁。

根據第二個在中國之外的地方成功繁育中國倉鼠的人、哈佛大學的研究者 George Yerganian 的描述,有雌性在場,雄性打得少一點;但是雄性在不在場不影響雌性互毆。因此在人工圈養條件下,母倉鼠的繁殖率很低。

1948年時,Schwentker 擁有美國東北部最大的實驗動物飼養場,他也知道中國倉鼠對生物研究的價值,於是就委託正在中國研究瘧疾的 Robert Watson 醫生幫他進貨。

1948年,在北京協和醫院的病理學研究者胡正祥的幫助下,Robert Watson 把中國倉鼠偷運到了美國。不過在戰爭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政府懷疑兩人有製造生化武器的嫌疑,因此把他們定了罪,胡正祥被送去勞改了半年。

得到了中國倉鼠後,Schwentker 就開始了繁育工作。兩年後,他成功地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培育出了中國倉鼠的種羣,許多研究者慕名前來要貨。

然而,中國倉鼠畢竟是傲嬌而難伺候的,Schwentker 後來放棄了,但也沒有把繁殖方法公之於衆。好在後來 Yerganian 自己摸索出了飼養方法。在近10年裏,他成了美國的中國倉鼠的唯一供應商。

1957年,科羅拉多大學的遺傳學家 Theodore Puck 從 Yerganian 那兒要到了一隻母中國倉鼠,然後開始用它的肺、腎臟、脾臟和卵巢的細胞進行體外培養。

實際上,和可以無限增殖的癌細胞不同,正常生物的細胞在分裂一定次數後就會死亡,在培養皿這樣的異環境裏就更不用提了。但是,這隻中國倉鼠的卵巢細胞開了掛,它不但可以像癌細胞一樣無限增殖,還完全適應了脫離肉體、活在硅基中的生活。

這種可以無限增殖的能力叫做“永生化”,我們熟知的海拉細胞就在人體外實現了永生化。中國倉鼠的卵巢細胞是首個在培養皿內實現永生化的動物細胞,而且還是完全自發的。就這樣,Puck 成功用中國倉鼠卵巢的細胞製造出了CHO細胞系。

實際上,要成爲製藥產業的民工必須要滿足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永生化。Puck 可能自己也沒料到,他製作的 CHO 細胞系成了生物醫學研究者的物質伴侶,生物製藥廠的聚寶盆。

和本體不同,CHO 細胞系是很優秀的打工細胞。大藥廠輝瑞的研發部部長 Paul Mensah 表示:“CHO 細胞系很容易適應不同的環境。許多哺乳動物細胞需要特定的環境才能生長,但是 CHO 細胞可以在懸浮液裏生長。”這樣一來,CHO 細胞系就可以在大缸裏進行大規模培養,生產成本就降低了。

此外,CHO 細胞系還特別聰明上進,知道怎麼摺疊蛋白質。是這樣的,蛋白質雖然是由氨基酸銜接而成的分子,但是氨基酸串聯起來以後還要扭個造型,成爲特定的 3D 結構後纔有作用。

雖然細菌、酵母菌和一些真菌也能實現規模化培養,但是它們不太會“摺紙”,這方面的本領還是 CHO 強。

於是乎在70年代,藉助新出現的基因工程技術,CHO 被改造,用於製造各種不同的蛋白質藥物,比如生長激素等人生物蛋白。

很快,CHO 細胞系成了生物製藥行業的標準細胞系,妥妥的團寵。就像大腸桿菌是微生物研究的標準生物一樣,Puck 把 CHO 細胞叫做“哺乳動物中的大腸桿菌。”

實際上,目前全球70%的生物製劑(活細胞製造的蛋白質類藥物)是用中國倉鼠卵巢細胞製造的,而全球最暢銷的10大生物製劑也是 CHO 的工作成果。2013年,全球用 CHO 細胞系製造的藥物的銷售額超過了570億美金。

不少疫苗也是 CHO 細胞系製造的。疫苗有很多種類,其中重組亞單位疫苗(recombinant subunit vaccines)是用病原體中能引起免疫反應的蛋白質(抗原)製作的,而這些蛋白質通常是用 CHO 細胞生產的。

在3月份,我國批准了第五個新冠疫苗,這個疫苗就是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發、由 CHO 細胞製造的重組亞單位疫苗。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是被植入了新冠病毒基因的 CHO 細胞系製造的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

因爲 CHO 細胞系在生物工程學中的地位,Puck 獲得了1973年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評委稱他研發了首個可以在體外增殖的動物細胞,對動物細胞生物學有重要的貢獻。

除了成爲永生的打工人,中國倉鼠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上文提到的哈佛大學的研究者 George Yerganian 指出,中國倉鼠有三大特徵:染色體數量少、頰囊壁薄、蛋蛋特別大。

中國倉鼠只有22條染色體,比一般哺乳動物要少近一半。染色體數量少使它成爲優秀的遺傳學對象,而薄薄的頰囊可以讓研究者觀察血管、腫瘤發展等生理活動。

中國倉鼠的蛋蛋也是倉鼠家族中的翹楚。要知道成年中國倉鼠的體長是9釐米,但是它們蛋蛋的直徑有2.5-3釐米,差不多是體長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中國倉鼠背部有着一條貫穿脊椎的深色條紋,和其他品種的倉鼠相比,公中國倉鼠的體型比較像“中”字,這就是中華家倉鼠的種族天賦吧。

中國倉鼠的毛色也包含着不少未解之謎。

根據英國倉鼠協會(National Hamster Council),中國倉鼠有兩種常見的配色:普貨(棕灰色)和顯性白斑(Dominant Spot)。顯性白斑指的是,小倉鼠身上有白斑,而白斑這種屬性來自顯性基因(Ds),父母雙方必然有一隻也是顯性白斑。

另有一種非常罕見的黑眼白(Black-eyed White)只出生於雙顯性白斑的家庭。這提示黑眼白可能攜帶兩個致命的顯性白斑等位基因(DsDs)。

實際上早在198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發表在 Cell 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帶有兩個顯性白斑等位基因的小鼠(Mus musculus)身上有大片白斑,大都不育,而且常有嚴重的貧血。這主要是因爲顯性基因影響了小鼠胚胎的幹細胞的增殖,最終使胚胎的造血功能失靈。

倉鼠家族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敘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也有類似的致死基因。

它們的白斑基因也是顯性的,如果帶有一個顯性等位基因,一個隱性,倉鼠身上會長出白斑。但是如果帶有兩個顯性等位基因(DsDs),那麼小倉鼠在出生前就會死去。因此,所有在世的敘利亞倉鼠均不帶有兩個顯性的白斑等位基因。

中國倉鼠似乎也被這種白斑基因詛咒了。

1987年,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動物學研究者發現,白斑和無斑(2個隱性dsds)的中國倉鼠生下的後代裏,白斑和無斑的比例大於1/3,但又少於1/2。

根據孟德爾定律,如果白斑基因是致死的,那麼這個比例應該是1/2,因爲帶兩個顯性的白斑等位基因的都胎死腹中。如果不致死,那這個比例應該是1/3,現在在兩個數字之間就有點離譜。

這些研究者認爲,白斑等位基因雖不致命但“有毒”,一部分雙顯性的白斑(也就是黑眼白)可能在孃胎裏就死了,因此出生後的比例扭曲。不過遺憾的是,研究這個問題的人很少,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中國倉鼠喫飯前:中。中國倉鼠喫飯後: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