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4月15日報道:“爲黨育人、爲國育才——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高端論壇”14日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行。本次論壇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保衛學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下舉辦,聚焦“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主題,圍繞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國家安全人才培養、國家安全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魏士強在講話中介紹了教育部在推進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以及國家安全學科建設的舉措。他強調,要進一步從政治上把握國家總體安全觀,科學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深刻內涵和核心要義,塑造國家安全教育新格局,着力突破教育系統在制度執行、風險感知、應對處置、隊伍素質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魏士強表示,高校要加強研判國家安全領域新風險,強化風險意識,做到未雨綢繆,同時要提升國家安全教育的新實效,把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日常教育教學有機融合,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魏士強

上海市教委副巡視員楊偉人介紹了上海市在推進國家安全教育方面開展的實踐。在教育內容方面,上海市着力構建個人安全、集體安全、城市安全、國家安全依次遞進、螺旋上升的內容體系;在教育方式方面,積極構建大中小幼一體設計有序推進的安全教育路徑,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國家安全意識和觀念。

國際關係學院劉躍進教授回顧了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歷程,認爲目前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不強,現有的研究成果不多,但學科發展的前途光明,因此,應當學好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論體系、學術規範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學術研究,把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成與總體國家安全觀相匹配的學術體系。

華東師範大學餘南平教授強調了當前國家安全領域的複合型特點。國家安全已經不是一個單一領域的問題,而是風險交叉、疊加的新領域,與當今社會的複雜化程度和內外環境的變化高度關聯。他分析了中美關係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新變化、新挑戰,特別是美國通過對華遏制政策的大戰略設計,在產業鏈領域進行鍼對中國的模塊化、精準化打擊,會對中國的產業鏈安全產生了重要威脅。面對這些新風險必須加強對國家安全學科的建設,培養應對新風險的高水平人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毛欣娟教授認爲,在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必然選擇,應當以影響國家安全的現實問題爲切入點,藉助法定國家安全教育日營造校園國家安全文化、舉辦專題講座多視角強化國家安全教育、藉助新媒體手段創新國家安全教育模式等途徑加強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

上海交通大學薛桂芳教授認爲,中國的海洋安全面臨着諸多挑戰,海洋安全意識教育與我國海洋大國的地位嚴重不匹配,加強海洋安全教育刻不容緩,爲此,需要強化海洋安全教育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及時更新最新海洋動態,通過舉辦高端海洋安全和海洋知識講座、開設海洋安全或海權教育通識課程等方式,不斷創新高校海洋知識和海洋安全教育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孫煜華副教授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紅火蟻防控等熱點問題,對生物安全進行了詳細解釋,認爲應當夯實基礎學科,推進多學科合成作戰;加強文理工法商等學科交叉,構建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築牢自然科學發展的技術安全、倫理安全、法律安全等三道安全防線,以更好地保障我國的生物安全。

上海外國語大學趙裴副教授強調了中國海外利益安全和人才培養,從國家戰略、海外利益、安全因素、人身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海外利益安全人才要懂法、講理、知情、交友、會武,從而保障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過程中的海外利益。

華東理工大學何雪松教授從民情、民生、民心三個方面闡釋了國家安全的人民視角,我們應當更好地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時代使命,通過價值引領、社會創新等路徑,進一步加強國家安全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