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通訊員 石保

一輛腳蹬三輪車,車上一個塑料板凳,一件舊棉衣。車龍頭前的籃子裏一個水杯。每天早上7點多到校,下午4點半放學。

在襄陽市樊西實驗小學(簡稱樊西實小),73歲的“陪讀婆婆”蘆慶會騎三輪和殘疾外孫一起上學,已持續了六年。

每一次彎腰使勁,每一次踩動車輪,載着的是家人,更是至愛深情。

風雨無阻陪讀六年

4月8日中午11時40分許,極目新聞記者第一次來到樊西實小。下課的鈴聲一響,學生們歡鬧着擁進了學校食堂。

而在該校六年級一班,所有學生都走得差不多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佝僂着身子,右手緊緊牽着一個孩子緩緩走出教室。孩子有些胖,右腿有些僵硬,左腿也使不上勁的樣子。

教室門前停着一輛藍色的三輪車,車上放着一條塑料板凳。孩子從臺階上側身坐上板凳,老人扣上車後門板,似乎用盡全身力氣匍匐着爬上了三輪車。

這位老人名叫蘆慶會,今年73歲。孩子王存梓,是她的外孫,今年13歲。因爲孩子腿腳不方便,她貼身陪孩子在這所學校讀書已6年。

學校老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孩子上課時,老人用舊棉衣鋪在車上坐,守在教室外的空地上遠遠盯望着外孫。有時候會帶一兩把菜摘一摘,有時候會撿本書翻一翻。遇到雨雪就躲進樓道里。

下課了扶孩子上廁所,中午上食堂打飯。孩子1.4米高,體重卻達138斤。婆婆已經扶不動孩子,三輪車就成了祖孫二人的腿,走到哪裏都要騎車。

曾陪伴腦癱女兒讀完高中

中午休息時間,坐在教室第一排的王存梓和同桌嬉笑打鬧着。一名小女孩擠到跟前告訴記者:“他才煩人,我以前是他同桌,上課的時候他還踢我推我。”“纔不是呢,是你先推我的。”王存梓反駁道。

班主任周爽爽說,王存梓雖然身體不便,但性格很開朗,跟同學關係也不錯。

蘆慶會老人含淚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孩子出生時一切都很正常。從醫院回到家裏第二天就開始24小時不停地哭鬧,抱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問題。

到了會說話了,孩子會指着腿說疼,但仍然查不出毛病。孩子到快兩歲纔會走路,相比其他正常孩子,走路不是很利索,會經常摔倒。

“上幼兒園時他還蠻瘦小,也靈活些。”老人說,那時她不用像現在這樣寸步不離,她還能種菜賣菜賺點家用。

上一年級時也還能沿着牆自己走幾步,然而,隨着孩子身體發育,孩子體重越來越重,走路越發困難,也讓孩子有了些敏感。

今年開學時,王存梓叫外婆回去不要陪着他了。

然而,到放學接他時,孩子跟她說頭暈。一問之下才知道,孩子中午沒喫飯。“同學沒注意當天我不在,他也不好意思叫人幫忙。”老人說。

事實上,老人不僅這樣照顧外孫,她的女兒因爲腦癱同樣下肢殘疾,也是她親自陪伴女兒從小學讀完高中。“身體不行要有文化才能自立。”她說。

老人回憶,女兒上小學時,她在地裏幹農活,沒有手錶,看到有學生放學了,她顧不上洗手,便滿手是泥地奔向學校接女兒。

孩子生父4年前離世擊垮小家

4月12日下午4點半,極目新聞記者再次來到樊西實小。正是放學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走完了,纔看到騎着車遠遠而來的祖孫倆。

沿着066縣道,川流不息的車流中,要上三個小坡,兩次橫穿馬路。1.2公里的路途,老人好幾次踩不動了,雙手和整個身子恨不得趴在了車龍頭上。

孩子跟記者隨意地聊着天,他說他的成績一般,語文好點,最好的一次考了90分。當記者問他長大後想幹什麼時,他張大嘴對着天空眯着眼笑着,沒有回答。

記者一路跟隨他們到了樊城區柿鋪社區5組的家裏。房子是原老房翻新加蓋的,僅簡單幾件舊傢俱。

從三輪車上下來,僅兩米不到的路,老人拖着孩子蹣跚走了13步,耗時將近一分鐘。孩子的母親還沒有下班,老人說,女兒工作很忙,每天晚上快8點纔到家。

“她也是個苦命的娃。”老人介紹,她生王存梓母親時大出血,導致孩子營養不良腦癱落下殘疾。

後來好不容易結了婚生下王存梓,孩子殘疾倒也罷了,孩子的父親在他5歲時得癌症去世,隨後孩子的爺爺也在同年檢查出是肺癌晚期,2年後因病去世。

家裏兩個頂樑柱的離去,讓女兒背上了不少的債務,現在每個月還在還着當時爲治病刷下的信用貸款。因爲前女婿是陝西人,在襄陽市陝西商會的幫助下,給女兒提供了一份排版設計的工作。

如今,女兒已經改嫁,和之前的女婿一樣,女婿也和她一起在村裏生活。

幾任校長接力呵護兩代人

和兒子一樣,王存梓的母親徐女士也在樊西實小上的小學,她對社會上的關愛,尤其是學校幾任校長心存感激。

徐女士告訴記者,她在該校上小學的時候,校長馬則斌沒有因她是殘疾人而忽視她。相反地,對她尤其關愛。

“我記得,有時候中午媽媽還沒送飯來,馬校長就把我帶到他家裏喫飯。校長和校長夫人對我可好了。”直到現在,徐女士偶爾過年過節還會去老校長家串串門。

如今,樊西實小將這種關愛延伸到了徐女士的兒子身上。該校體育老師劉世保告訴記者,在現任校長宋兵的支持下,學校對王存梓費用全免,孩子上學不用交學費,中午和他外婆兩人在校就餐也免費,以前學校有校車時,校車校服費也不用交費。此外,爲方便孩子,六年級

其他班級都搬到高樓層去了,唯有王存梓所在的六(1)班從未搬過仍在一樓。

而對於孩子的身體狀況,蘆慶會老人仍抱有希望。

到目前爲止,因爲家庭經濟原因,孩子還沒有到正規大醫院去全面檢查過。

2013年,家人曾帶孩子到襄陽市某醫院檢查,稱是腦癱後遺症,在醫院裏做康復理療。但在2019年,因王存梓媽媽腰部疼痛,到醫院理療,小孩到醫院後,有其他醫院的醫師針對殘疾人進行檢查,看到小孩的情況後說是可以做手術,但因費用問題,加之孩子發育期手術有風險,於是作罷。

2020年開學時,孩子已經站不起來了。帶去當地一家民營醫院按摩,醫生稱是髖關節脫臼,有希望治好。

醫生的種種判斷,讓蘆慶會燃起了希望。她說:“我最大的心願是可以治好娃的腿,他以後能自力更生。”

她希望有愛心企業或者愛心人士資助,帶孩子到武漢醫療條件好的醫院,對孩子進行全面診斷,如果有可能進行手術讓孩子能自由行走,“我死了也高興了。”老人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