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全國知名建築機械製造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漢建機緊緊排在“徐三聯”——徐州重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之後,公司主產施工升降機和塔式起重機,先後參與40餘項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擁有10種國內領先產品,全國60%以上省會城市首高建築都留下“江漢建機”的身影。

無論是升降機還是起重機,在旁人看來,都是結構相對簡單、又大又笨的工程機械,它的先進性體現在哪裏?記者走進江漢建機的研究所和生產車間,發現看似“傻大粗”的產品,其實藏着精細的技術活。

擁有400多項國家專利

江漢建機位於荊州區九陽工業園內,設有研究所、電控部、開發部、工藝部等研發機構,研發人員150餘人,獲得國家專利400多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100多種。

電控部佔兩層樓,研發、試驗、製造等都在一起。研發團隊都是年輕人,來回在電腦、線材、機械之間穿梭,他們既是設計者,也是製造者,坐下去能在電腦上做設計,站起來戴上手套就能搞加工。

“電控系統是升降機和塔機的大腦,不能出半點差錯,每件產品我們都要親自動手,設計製造要求非常嚴格。”電控部部長張志介紹,他們給產品安裝GPS定位系統,能夠通過移動數據傳輸實現遠程故障診斷。

鄭萬高鐵保康段用了12臺江漢建機生產的塔機建設橋墩,最高120米。有一次,技術人員通過遠程監測發現一臺塔吊經常報警,馬上聯繫服務人員趕至現場,經查是超載所致。服務人員及時對工地塔吊使用人員進行培訓,防止了意外事故發生。

首創、智能、節能、領先,是江漢建機董事長李湘民介紹產品時說得最多的詞。

全球首創的“空中旋轉機”是江漢建機與中建三局合作研發的新產品,這種施工升降機可在空中轉變軌道,提高工效10倍以上。“普通升降機只能在單軌上下,而‘空中旋轉機’可在兩條軌道上轉換,就像開汽車,以前只能單向車道,現在可以雙向行駛。”李湘民介紹,在一些高層建築施工過程中,上面還在建,下面就要裝修,如果軌道上只能上下一臺升降機,就會延誤工期,一邊上,一邊下,效率提高。

聽聞江漢建機有這種先進設備,迪拜河港塔施工方專程來考察,期望把這種先進設備用到高塔建造上去。

“我們還研製出智能升降機,無人駕駛,屬行業領先水平。”李湘民說,這種設備獲2020年全國設計智造佳作獎,現已批量運用到碧桂園工地上。江漢建機還開發出高效節能升降機,能節約電費50%以上。

每款新品都試驗1萬次以上

江漢建機廠區門口建有產品展示區,停放着各種各樣的升降機和起重機,就像小孩玩具一樣讓人眼花繚亂。廠區還建有升降機和起重機兩個試驗平臺,都在進行新產品性能檢測。

升降機試驗平臺高高矗立着好幾根導軌架,可同時試驗4種產品,上面掛着不同型號的升降機。七八位工程技術人員操縱儀器,升降機上上下下,呼呼生風。

“以前導軌架只有30米高,好多性能測試不到,後來我們增加到50米,行程增加,讓試驗更充分。”張志說,只有在產品出廠前把問題全部暴露出來,才能在工地上保障安全。

爲此,江漢建機每出一款新品,都會進行可靠性試驗,升降1萬次以上。“空中旋轉機”等重要產品,試驗次數會更多。

離升降機試驗平臺200多米遠是塔吊試驗平臺,兩個塔吊高聳入雲。“我們測試塔式起重機時載荷要超過行業標準1.7倍至2倍,預留更大安全係數,就能更大限度確保施工安全。”張志說。

每年工地塔吊都要接受年檢,這項工作必須要有檢測資質的企業去做。武漢市大大小小的工地有上萬個塔吊,每年都邀請江漢建機工程技術人員去進行年檢。

“機器換人”減少八成人工

江漢建機車間裏,工人很少,機器人很多。李湘民介紹,公司投入2億元實施“機器換人”工程。

在升降機標準節生產車間,兩臺機器人不停轉動,把4根無縫鋼管、角鋼及其它配件焊接起來。“標準節拼裝起來後就是升降機軌道,每節是1508毫米,4根立柱和兩根齒條端頭必須在一個平面上,上下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才能確保吊籠運行穩定。”公司副總經理汪訓忠說,以前都是人工操作,拿着尺子量,效率低,質量難把控,現在全是機器人生產,既提高效率又能保證品質。

“就標準節一個生產環節,以前需要40名工人,現在換成機器人之後,只要10名工人,減少近80%,品質和產量都有大幅提升。”汪訓忠說,升降機標準節生產包括焊接、檢測、組裝等3個工序,以前分別由3個車間來承擔,現在全部換成機器人,一條生產線即可完成。焊接、檢測、組裝全部由機器人來完成。

車間另一邊,是一條塔式起重機標準節自動焊接線,集中下料、組對、焊接、鑽孔等多道工序,10餘臺機器人分立兩旁施焊,1臺機械手在中間自動抓取材料來回運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