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爲第四輪能源革命的重要載體,不論在歐美日韓都成爲了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領先於海外,但是在網路上卻普遍唱衰這種技術,甚至是反智地詆譭和引導消費者關注外國淘汰的技術,比如氫能——這是爲什麼呢?

原因無非是某些外國企業期望中國汽車消費者不認同新能源,在任何行業都存在中外競爭;汽車作爲重工業的支撐,作爲直接影響能源變革的絕大載體,實際從來沒有停歇過海外網絡水軍的惡意引導。


爲什麼海外企業對新能源汽車持排斥態度?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錯誤!

因爲從來沒有企業真的排斥。歐洲各大汽車領域的巨頭企業都在轉型規劃汽車電動化,不下十個企業公佈了燃油汽車的停產時間表;目前已經有些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或車輛推出燃油版或電動版,供應鏈也在隨之進行轉型升級。

美國當然也不例外,知名品牌的轎車、SUV、ORV甚至跑車都在轉型,僅2021年公佈的電動汽車就有十幾輛了。這還是不算哪些美系汽車的新勢力品牌的數據,但是爲什麼這些企業一邊說中國汽車重心放在新能源領域是錯的,一邊還做着一樣的事情呢?這不就是典型的雙標嘛,歐美日韓在全領域都是這個樣子了。

日本的車企更是如此,比如豐田章男就說過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但是以兩田爲主的車企都在研發氫燃料增程式電動汽車,這種車的本質還是電動汽車。同時以豐田集團爲首和住友金屬礦山等50餘家日本企業,已經聯手建設了日本的鋰電池生產供應鏈,這家機構叫做「BASC-電池供應鏈協議會」。

BASC的動作之所以會如此之大,原因是日本汽車的動力電池高度依賴中國企業;這個由50餘個日企聯盟的協議會,還以37億元認購過寧德時代1%的股權。但是國內的寧德時代、弗迪電子、國軒鋰電、孚能電池等等電池生產企業的體量都很大,2021年的產能規劃更是誇張,所以這些日企是很有“危機感”的。


歐美日韓企業爲什麼善於“雙標”?

日本的電池品牌現在只剩下了松下苟延殘喘,韓系LG化學、三星等品牌已經臭大街了;歐美的產業空心化問題很嚴重,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沒有紮實的儲備。

而中國到2021年已經規劃建設產能超過350GWh,這個標準等於掌握了全球70%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如果全面開始普及的話,全球汽車工業都要看向以及非常依賴中國製造。這就是爲什麼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飽受質疑”,網路上隨處看見對國產新能源汽車詆譭的原因。

說白了這就是有企業引導的結果,因爲沒有多少人會撐到不選擇這種汽車卻每天都在關注,而且出發點就是質疑或準備去詆譭。看清了這些事情之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負面評價則需要更理性地分析了,只有支持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纔有希望以後用到更優秀的汽車。

最後再瞭解一個資訊吧,除了BASC在雙標以外,美國新任總統三月提出的基建計劃中,2萬億美元的規劃中有6210億作爲交通類投入,其中1740億用於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建設。在美國開始轉向“基建狂魔”的時候,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更要加速發展。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佈,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