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千億陣營的第二年,藍光發展顯然有點後勁不足。

在2020年財報中,藍光發展房地產銷售金額爲1035.36億元,較2019年的1015.37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不足2%,與衝刺千億時的“黑馬”身姿形成巨大反差。這樣微弱的增長,也是2020年業績中爲數不多的正增長,核心利潤同比增長列表中,多爲負數。

這家擁有30年曆史的老牌房企,曾是地產圈公認的“四川一哥”,從高調遷總上海,到提前兩年完成千億目標,2019年成爲藍光發展的高光時刻,但自此之後,形勢似乎開始急劇下轉。

1

斷崖式下跌

4月11日,藍光發展發佈2020年年度報告,在業績失速的質疑中,踩線穩住千億銷售規模。除此之外,財報中的數據都讓人難言樂觀。

以提前完成千億銷售目標的2019年爲界,藍光發展的業績增速兩極分化。自上市以來,公司2015年至2019年的銷售金額分別爲182.72億元、301.35億元、581.52億元、855.39億元以及1015.38億元,對應業績增速分別爲64.92%、92.97%、47.1%及18.7%,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3.54%。而2020年公司銷售金額的同比增速僅1.97%,堪稱斷崖式下跌。

如果進一步對比歷年銷售業績的含金量,藍光發展2020年的權益銷售金額已經出現負增長。數據顯示,近三年來,藍光發展的權益銷售金額佔比分別爲73.53%、70.46%及68.63%,下滑明顯,低於百強房企平均水平。

利潤方面,多項核心利潤數據更是出現負增長。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02億元,同比下降4.53%;淨利率爲8.56%,較去年減少2.05個百分點;毛利率爲27.30%,較去年減少1個百分點。

公司資金的捉襟見肘,從分紅方案中也能窺探一二。根據公告,預計公司2020年度合計現金分紅佔合併報表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率的10.00%,而2018年和2019年分別爲34.89%和25.18%,又一次斷崖式下跌。

但從拿地強度來看,過去一年中,業績失速、利潤下滑的藍光發展並沒有放棄拓展規模。

土儲不足是制約藍光發展規模增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克而瑞數據顯示,在藍光發展銷售規模躋身千億陣營的2019年,其土儲貨值排名位於TOP57,遠低於同銷售規模的其他房企。

財報顯示,2020年,藍光發展新增房地產項目60個,總建築面積約962萬平方米,八成位於新一二線及強三線城市。據克而瑞統計2020新增貨值百強榜,藍光發展的全口徑新增貨值已經進入TOP20,相比其TOP30的銷售排名,呈現出相當積極的拿地態勢。

爲了補足彈藥,藍光發展多次高價拿地,年內拿下溢價率超過40%的土地不少於21塊,最“貴”的一宗地來自河南省南陽市,綜合溢價率高達150.65%。去年6月,藍光更是在寧波奉化區以12050元/平方米的高價拿地,同期該區域新房均價僅12112元/平方米,麪粉貴過麪包,刷新區域地價記錄。

多年來持續高價拿地,造成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但藍光發展想要彌補土儲不足的劣勢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截止2020年末,公司總土地儲備建築面積達到2640萬平方米,總貨值約2800億元,僅滿足公司2-3年左右的銷售需求。

“三道紅線”方面,2020年,藍光發展現金短債比達到1.06,淨負債率爲88.57%,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爲73.03%,實現兩條紅線快速優化,成爲“黃檔”房企。但穿透財務數據,藍光發展的真實債務水平存在一定偏差。

安信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藍光發展的少數股東權益佔比高於TOP50中位,其他應付款、其他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佔比均低於TOP50中位,存在表外不確定性。此外,雖然過去一年中,藍光發展的永續債規模從39.68億元降至21.51億元,但仍處於高位。

儘管仍有規模野心,但對於眼下的藍光發展,降負債顯然比增業績更重要。

據觀點地產報道,在近期召開的投資者會上,藍光發展CEO遲峯透露,公司未來兩到三年的銷售規模都將保持在1000億元左右,計劃將投資土地款支出控制在銷售回款的三成佔比,並列出諸多具體的目標,包括2021年預計銷售1150億元,回款率85%,項目貨地比不低於2.5,項目淨利率5%-8%、IRR不低於25%等。

也許是形勢所迫,也許是主動調整,從藍光發展第一季度的拿地情況來看,全面收縮已經成爲新階段的關鍵詞。最新公告顯示,公司2021年前三月新增房地產項目總建築面積52.51萬平方米,同比2020年同期新增89.53萬平方米大幅下降41.3%。

2

失守大本營

作爲擁有30年曆史的老牌房企,藍光發展享受過高光時刻,亦有不小的資本野心。

早在2008年,藍光發展便以競拍入股方式進入迪康藥業,但受限於政策等因素,直至2015年才成功借殼登陸A股,耗時近7年。上市進程的緩慢,直接影響了藍光的全國化佈局節奏。同樣是2008年,藍光發展首次在省外開盤,邁出全國化第一步,但直至2015年年底,公司進駐城市僅20個,遠低於同期開啓全國化佈局的碧桂園雅居樂等企業。

不過,在上市融資渠道拓寬後,藍光發展的銷售規模增長迅猛,從2015年的過百億,到2019年的破千億,僅用了4年時間,比計劃提前了整整兩年,但同時,以質換量的發展問題也逐漸顯現。

一方面,爲了推進全國化佈局,藍光發展頻頻高價拿地,財務槓桿長期處於80%左右,高於A股上市房企的行業中位數。2018年,公司永續債規模一度達到55億元高位,成爲A股房企中永續債佔淨資產比例最高的公司。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藍光負債總規模從1627億元上升至2115億元,同比增加29.95%。

另一方面,在大步邁向全國的同時,其大本營成都區域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下降。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成都區域的銷售金額僅153.92億元,僅佔當年總銷售金額的14.8%,對比2019年銷售金額189.26億元、佔比達18.6%,銷售金額同比減少18.67%,佔比下滑3.8個百分比,成爲下滑最嚴重的區域。

反觀同樣成功完成全國化佈局的龍湖、金輝等川渝房企,仍緊緊抓住大本營的區域深耕優勢。在“管理紅利”時期,通過區域深耕達到低成本、高確定性拿地成爲提升利潤空間的一大策略,但藍光發展顯然正在失去該項優勢。

此外,在規模競爭中,藍光發展不斷增加合作開發的比例,業績含金量持續下降的同時,品牌口碑也面臨考驗。

爲了“活下去”,藍光發展選擇 “賣子求生”。2020年7月28日,藍光發展以9億元的低價轉讓迪康藥業100%股權。作爲曾經的“雙引擎”之一,迪康藥業曾被寄予厚望。2018年8月,藍光發展曾審議通過迪康藥業港交所上市議案,但該方案在2019年藍光嘉寶成功上市後被終止。財報顯示,迪康藥業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淨利潤1.36億元,2020年前5月的淨利潤虧損279萬元。

半年後,成功上市的藍光嘉寶也被擺上交易桌。今年3月22日,藍光發展公告,擬以49.64億元轉讓藍光嘉寶服務65.04%股權予碧桂園服務。4月13日晚間,碧桂園服務公告披露,第一批完成已落實,成功收購藍光嘉寶全部股權約52.83%的權益。據媒體報道,在當天舉辦的業績推介會上,遲鋒對迪康藥業的出售價格表示滿意,並強調了諸多轉讓藍光嘉寶服務的好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財務穩健性。”

事實上,藍光發展對“穩”的渴望,不僅停留在守住千億陣營、實現財務穩健以及穩住盈利水平等方面,也應當包含公司管理運營方面。

過去一年中,藍光嘉寶首席財務官張強、副總裁陳振華及董事孟宏偉陸續離職,而2021年,高管離職潮繼續洶湧,1月,在藍光駐守12年的老臣餘馳辭任藍光嘉寶非執行董事,由95後“二代”楊武正接任;3月,接任首席財務官僅一年的鄒昊提出離職。

九年前,剛剛突破百億的藍光發展,第一次提出千億目標,滿懷壯志;九年後,提前完成目標,站在千億陣營的藍光發展,處境卻難言樂觀。在房地產行業的大洗牌中,不進則退,未來的考驗顯然只會更加殘酷。失去了號稱“雙引擎”的醫藥板塊、行情正熱的物業公司以及陪伴多年的老臣,千億藍光發展,可能也只剩“千億”這一張單薄的標籤。

END

鋒面News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撰文 / 陳湘婷

圖片 / 圖蟲創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