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依靠男人生存是古代的理念。“嫁得好”是結果,之前都是爲嫁人做鋪墊。

看過《知否》的觀衆,應該對劇中的女性慧眼識珠經營婚姻所動容。這部劇將婚姻與人性攤開來討論,從明蘭的身上,我們不僅懂得探索人心與經營婚姻的方式。

雖然說今天的女人不靠男人也能活得很好,但無論什麼年代,婚姻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人生的幸福度。

《知否》雖爲影視劇,但其中的故事不免體現了人生的百態韻味。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姑娘像明蘭一樣嫁的很好,我發現,她們身上有一些共性。

1.高嫁的時候,懂得隱忍

《知否》中的華蘭身爲長女,端莊優雅平易近人。她嫁到袁家,實際上是高嫁。袁家是伯爵侯府,大家都認爲華蘭這下子階級躍遷了。


但是,高嫁也意味着遠離父母,這段跨越階級的婚姻其中也包含苦澀。

袁文紹是嫡長子,是華蘭的丈夫。婆家看華蘭是外來的,處處穿小鞋。

婆婆雖然表面讓華蘭管家,但是讓她負責的只是一些府裏開支的小事,掌管鋪子和丈夫薪水這些都不交給華蘭。沒有經濟來源的華蘭,甚至動用了嫁妝來維持府裏的生活。

還在華蘭有祖母的指點,在祖母和良醫的幫助之下,華蘭借身體抱恙之由,交出了管家的權利,在婆家翻了身。


在劇中這段逆襲篇幅很少,原著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十分精彩。

婆婆在華蘭嫁入之初的時候,總是盤算着剝奪她的嫁妝。華蘭就和孩子穿着舊衣服度過一天又一天,這樣丈夫增添了對自己母親的不滿。

丈夫在官場需要上下打點,但是他的母親卻像個鐵公雞,反倒是華蘭當掉了自己心愛的首飾給丈夫湊打點關係的錢。

丈夫發現之後,覺得自己的母親實在太過自私,關鍵時刻只有自己的妻子華蘭願意與自己站在一邊。華蘭的低調忍讓,讓丈夫對她死心塌地。


婚姻裏面不要一味地討好別人,不要卑賤到骨子裏,一味討好最後換的可能只是瞧不起。

而華蘭不是一味地卑微,她的隱忍恰到好處,懂得人性的她對丈夫與婆婆的習性都很瞭解,在“忍”中,透露出智慧。

在旁人看來,她嫁過去之後嫁妝沒有了,但是事實卻是,她與丈夫變得一條心,她用隱忍換來了公平和愛護。

婆媳之爭不是現在的話題,它是困擾了人們千百年的難題。聰明的女人不會獨自面對婆婆,而是拉着丈夫與自己一方。

她巧妙地讓自己的丈夫對自己的忍讓無法忽略,把丈夫拉到自己的陣營。雖然華蘭沒有明說,但是丈夫心知肚明。

在婚姻裏面,只有丈夫的心放在了你這裏,忍讓纔會取得最終勝利。

問題解決後,中年的華蘭與丈夫的感情更是升溫。原本嬌生慣養的袁家少爺願意爲了花籃策馬奔騰只爲採到新鮮的蘑菇,兩個人的濃情蜜意,讓高嫁變成了褒義詞。


2.低嫁的時候,懂得借力

女人在走入婚姻之前,要睜大眼睛審查清楚,選擇對的人。和不同的人結婚,結局真的會很不一樣。不管是嫁給愛情,還是嫁入豪門,都是自己的選擇。其中,勢均力敵的嫁給愛情是浪漫的心願。

《知否》裏面如蘭的角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愛單純的她對待感情有着清醒的認識,選擇想要的和合適的。

如蘭的母親希望她高嫁,進入梁家伯爵府。但是她知道,自己這種個性,在梁家那種人際關係複雜的家庭,肯定會喫苦受氣。因此,她選擇低嫁給家境不優越,但是中舉的文炎敬。


如蘭的父親原本想把文炎敬配給墨蘭,因爲在父親眼中,文炎敬年輕中舉,今後必將大有作爲。

在盛家的後花園,如蘭與文炎敬第一次相遇。拾起如蘭手帕的她將手帕放在臨近的樹枝上,謙謙有禮。看到這一幕的如蘭對他暗生情愫。

如蘭對豪門沒有興趣,在她的眼中,文家這種清白家世的人家纔是她的心頭好。兩個人有愛情作爲基礎,再靠着孃家的實力,今後的路也算平坦。

清白的家世在如蘭眼中是錦上添花,真正讓她決定嫁給文炎敬的是他的坦誠之心。兩個人交往之後,文炎敬坦言自己的哥哥不上進,但是母親對他確實分偏心的事情。他自己婚事耽擱的原因就在此。他也直言說文家的媳婦也不好當,讓如蘭慎重考慮。


文炎敬沒有爲了攀高枝而隱瞞自己家中的瑣碎,對明蘭坦誠相待,真實自然,人品上乘。

如蘭嫁給文炎敬可以說是嫁得低了,但是文炎敬的知進退、懂禮數,是很多高高在上的少爺們沒有的品質。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真誠愛自己好男人被如蘭遇到,她怎能錯過?

因爲從盛家嫁到文家算是低嫁,她在婆家也更能抬得起頭。遇到委屈的事情她也沒有華蘭的隱忍,而是軟弱不屈服。一旦婆婆欺負她,她不僅有丈夫的支持,還有孃家這一強大後盾。

如蘭的低嫁讓她依靠示弱與孃家的支持,終身過得安穩幸福。如蘭的擇偶觀很值得學習,如果當初如蘭選擇了高嫁進入梁家,按照她的個性,獲得幸福是很難的。


高嫁和低嫁,都是自己的選擇。婚姻的幸福指數,是由自己的清醒認知決定的。

聰慧的女子知道,浪漫和心動都只是一時心頭泛起的漣漪,婚禮即使再盛大也不能代替漫長的婚後歲月。

在婚姻這個難題面前,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也依舊適用。選擇人品好的男人,保證了婚姻夫妻和睦的基礎,這也是一種“嫁得好”。

如果真的要嫁入到豪門,沒有點本事真的是無法生存,與其在豪門裏面鬱鬱寡歡,還不如選擇“小富即安”的穩定。在小說裏面,文炎敬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如蘭也成爲宰相夫人,真可謂強強聯合。


03.嫁給不愛自己的人,懂得經營

都說婚姻是有難度的,難度在於並不是我們一開始選對了人,我們就能在婚姻當中一勞永逸。有的時候命運多舛,如果我們最開始嫁給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我們更要學會經營愛情,這樣也能“嫁得好”。

齊衡這位小公爺一心想要娶明蘭,但是失敗之後,他聽從了父母的意見,迎娶了當地赫赫有名的申家小姐。 申家小姐嫁過來之後發現齊衡對自己一直很冷淡,她也知道齊衡心裏一直有另外一個人。


申家小姐原本嫁進齊家的時候滿心歡喜,但是卻發現自己愛得齊衡一直愛着別人的妻子。申氏可謂爛牌開局,但是她靠着自己的通透和聰明智慧,將這副爛牌打成了王戰,最終贏得了齊衡的喜愛。

對於申家小姐來說,齊衡的過去沒有他參與,這屬實是遺憾的事情。但是與明蘭相比,她卻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愛起航,並且在最後與他圓滿,她也是幸運的。

申氏也曾因爲齊衡的不關心而感到難過,但是她也知道齊衡是至善至純的君子,並非小人。齊衡在發展的時候需要身邊的人更加的通透知性,即使她傷心欲絕,她也從始至終沒有表露出不滿的神色,她很懂得自己的位置在哪裏,通過其他的方式,例如孝敬公婆,打理好後院來贏得尊重和賞識。


齊衡是遠近聞名的孝子,申氏和公公婆婆搞好了關係,也贏得了齊衡的關注與讚賞。而她後面的大度之爲也並非是一般尋常女子只能夠做到的。

申氏明白,明蘭是她心頭的痛,也是丈夫的傷疤。

在明蘭身處險境的時候,即使齊衡的父母百般阻攔,他也會救下明蘭。申氏作爲齊衡的妻子,心中自然百般酸楚。即使申氏把齊衡拴在身邊,也難以留住他。

申氏左右權衡之後選擇了深明大義,他幫助齊衡在公公婆婆的面前打掩護,這樣給齊衡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救營救明蘭。脫困之後,她也出謀劃策。


明蘭被救之後,她說了一句“官人高興我也高興”。這句話既體現着無私的愛,也敲開了齊衡的心。

申氏在乎齊衡在乎的一切,他孝敬他的父母,幫助他的前任,深明大義的申氏,到讓齊衡覺得自己有些汗顏,也讓他反思了自己的作爲。

所以啊,最初的婚姻即使沒有選擇,但是經過修煉與爭取,感情也會慢慢變好。

即使和不愛自己的人步入了婚姻,相處也要大度一些,用寬厚去博得尊重,更能博得丈夫的心


即使像申氏這樣沒有參與到齊衡的過去,但只要他今後的時光都有你的參與,也是“嫁得好”。

4.總結

在看《知否》的時候,主角明蘭有很多有關婚姻愛情的金言玉律。

明蘭在擇偶的時候,她認爲今後迎娶她的人如果心尖上的人不是她,她這輩子寧可獨身到老,也不願意講究這碗夾生的婚姻飯。

在經營婚姻的時候,她認爲不管是顯貴的高門,還是低調的小戶,兩個人的愛情都要小心經營。


在面對夫妻關係的時候,她認爲不要覺得誰會是誰的一輩子靠山,每個人的難處不同,遇到事情還是要靠自己。指望得越多,可能失望積攢的就越多。失望多了,今後的日子可就難走了。

明蘭這位通透聰穎的姑娘,也一直按照自己說的話做事。

嫁得高不意味着從此高枕無憂榮華富貴,嫁入豪門之後要學習窺探人性這一學問。高嫁的姑娘懂得像華蘭那樣,用暫時的忍耐,讓丈夫變成自己人。


嫁得低可能相比高嫁,收穫的愛情會更多,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從此可以不用經營一勞永逸。找到愛自己的人完成了“嫁得好“的一半,而”嫁得好“的另一半,靠的還是經營婚姻的小心機。即使是如蘭這樣可愛的戀愛腦,也要懂得借力。

但如果像最後那種情況選擇了一個當初可能並不是那麼愛自己的人,我們就要看他的人品,如果這個人人品端正並且懂得感恩,我們同樣可以接受。這時我們要有大的度量,給他一些時間,用自己的努力和辛勤來換得他的心。


因此,不管是高嫁,低嫁,還是嫁給並非愛自己的人,只要我們保持頭腦清醒,用一顆真誠的心來經營愛情之後,我們便可以在婚姻當中做到遊刃有餘。不管我們選擇誰,我們到最後都會“嫁的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