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被追債已成爲常態。

昨日,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凍結中國泛海所持泛海控股8.03億股股份。此前,上市公司已被中英益利、山東高速等債主追債。

泛海控股淡化地產實施轉型多年,公司橫跨金融、地產和科技等多個行業,然盈利能力並不強,還因久積沉痾導致公司資金鍊緊繃。

截至去年9月,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合計408億元,同期貨幣資金僅188.7億元。

商海沉浮30多年,盧志強能如何解危局?

債務危機未了

4月20日,泛海控股(000046.SZ)公告披露,因債務糾紛,控股股東中國泛海所持公司8.03億股被北京二中院凍結,佔公司總股本的15.46%,佔所持公司股份比例22.57%。

截至目前,中國泛海和一致行動合計持有泛海控股71.23%股份,所持股份的29.65%已被凍結。

上市公司的資金狀況同樣堪憂。

今年2月底,泛海控股就因未及時償還中英益利13億元借款,被後者訴至法院;4月2日,公司旗下重要地產平臺武漢中央商務區向山東高速借款20億元因未清償完畢,被起訴凍結相關資產。

上述幾次事件,公司唯一是辦法就是“積極溝通協商處理方案”。

轉型6年來,泛海控股涉足證券、保險及信託等業務領域,已成爲擁有全金融牌照的民營金控集團,旗下擁有民生銀行、民生信託和亞太保險等,部分公司正處於籌劃上市或引進股東等關鍵時刻。

聯合資信早在去年9月已看出端倪,將泛海控股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爲負面,主要是因武漢房地產項目去化慢,以及境外資產處置存不確定性,難以保障公司現金流。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總負債規模達1445億元,公司短期借款157.7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250.4億元,貨幣資金僅188.7億元。同期,公司資產負債率雖降至79.06%,在行業內仍處於高位。

爲此,公司要付出巨大的財務成本。公司在今年2月回覆深交所一次函件中披露,預計去年財務費用約48億元,同比增長68%。

緩解債務危機,最直接的辦法是賣資產。

去年下半年,公司轉讓民生證券27%股權,換來資金42.3億元。今年以來,公司賣資產的動作更大。公司將民生證券13.49%股權、武漢中央商務區一幅8.4萬平方米的土地、武漢萬怡酒店及宗地14B地塊上商業等出售。初步估算完成轉讓後,將獲得資金不少於百億元。但這隻能解燃眉之急,遠不能徹底化解危機。

泛海深陷債海,盧志強四處求援。他在今年3月一封給投資者的函中明確表示,中國泛海控股及所屬公司因融資償還逾期等原因而引發了個別法律訴訟,正加快引進戰投,計劃將分別爭取在今年7、10和12月完成兌付。

啓信寶顯示,盧志強實際控制的中國泛海在3月3日-11日,先後6次成爲北京第二中院的被執行人,累計執行總金額57.23億元。

業績暴跌522%

資金鍊緊繃的同時,泛海控股業績爆雷。

4月15日,公司披露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40.57億元、歸母淨利潤-46.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7%和-522.09%。

業績變動幅度之大,公司上市以來從未有過。公司在公告中解釋稱,主要是來自計提減值的影響。

據公告,上述涉及美國地產項目、印尼電廠及相關商譽計提減值準備、控股子公司民生信託針對個別風險項目計提減值準備,與此同時,武漢中央商務區項目結算收入也未達預期。

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還有擴大的趨勢,預計歸母淨利潤爲-1.2億元至-2.2億元之間。

疫情、市場變化以及轉型中累積的衆多問題集中爆發,公司當前面臨的困難,是盧志強商海沉浮30多年從未遇到過的。

中國泛海前身是1989年創立的南海石油深圳開發服務總公司物業發展公司,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股票簡稱“深南物A”。

1998年,深南物A將所持公司52.50%法人股轉讓給盧志強控制的泛海資源投資,並在7年後更名爲泛海建設,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等業務。

2014年,公司向金融業轉型,證券簡稱變更爲泛海控股。此後僅僅幾年,公司迅速成爲擁有全金融牌照的民營金控集團,盧志強更是被“內地李嘉誠”的美譽加身。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在這轉型6年裏,泛海控股業績持續下行。2016年至2019年,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1.09億元、28.91億元、9.31億元和10.95億元。

去年上半年,公司金融板塊實現收入51.60億元,佔比公司收入的94.47%,成爲公司業績主要來源,而起家的房地產業務收入僅爲2.91億元,佔比5.33%。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