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4月22日電 夢想如光照亮:高原冰壺隊的逆襲與成長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以0:2輸掉首局後,這支在高原成長起來的冰壺隊沒有失去戰鬥力,面對哈爾濱市隊,他們穩紮穩打,沒有退縮。

  第二局青海隊是後手,局尾,隊員們依靠配合,打出漂亮的“雙飛”,現場觀衆拍手叫絕。

  第三局,青海隊扳回一分。但第四局,哈爾濱市隊沒有給這些小將任何機會,4:0的大比分優勢讓冠軍的歸屬幾乎沒有懸念。

  21日下午,在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舉行的中國冰壺精英賽中國公開賽(中國·青海)男子團體決賽中,七局交鋒後,缺少大賽經驗的青海隊最終以3:8輸給了實力強勁的哈爾濱市隊,獲得亞軍。

  冠軍的獎盃如此奪目,對於這些年輕的高原“壺手”,這枚來之不易的銀牌顯得更加厚重。

  19歲的蔡懷碩是青海冰壺男隊四壘。2018年10月,老家是山東濟寧的他進入多巴基地練習跆拳道項目;2019年5月,通過“跨界選材”,他進入冰壺隊。

  跆拳道需要技巧與力量,冰壺項目需要更多冷靜的思考,爲什麼會大跨度選擇冰壺項目呢?記者問。

  蔡懷碩的回答真誠而有力:“當時再繼續練跆拳道項目,感覺我已沒有特別的優勢,機會太少。選擇冰壺,也算是一搏吧!”

  回憶起當初組建冬季項目隊伍時的艱辛與不易,青海多巴國家訓練基地主任、青海省體育發展總公司總經理汪憲忠感慨萬千。

  “2018年組建冬季項目隊伍時真是‘白手起家’,沒有教練,我們從吉林等地聘請;沒有隊員,就從青海省體校和青海體工大隊跨界選拔;沒有專業裝備,教練團隊四處協調,希望隊員們能儘快投入訓練。” 汪憲忠說。

  冰壺隊員們依舊記得,訓練時由於專業鞋子沒有到位,他們腳上套着塑料袋上冰的場面;沒有冰壺杆,他們就用拖把杆替代;很多隊員沒接觸過冰上項目,上冰時,不知摔了多少跤……

  早在2016年,多巴基地將國際冰壺賽引進高原,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發展冰雪項目。有了賽事,還需要培養自己的隊員和相關冰雪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高原冰壺隊和冬季兩項隊初具雛形。

  汪憲忠說,這兩個項目選擇是考慮到基地的實際情況:冰壺訓練,我們已擁有高標準的場館。多巴基地非常適合耐力訓練,加上基地有較好的射擊訓練傳統,冬季兩項被引入。

  寒來暑往,更多像蔡懷碩一樣的隊員投入到冬季項目訓練中,現在在基地練習冰壺的隊員超過40名,平均年齡約爲18歲。

  陳路安是青海冰壺隊的教練,曾經效力於黑龍江省隊的他對孩子們充滿期待。21日結束和哈爾濱市隊的比賽後,他說:“一切在情理之中,隊員們用實力證明他們在高原的汗水沒有白流。”

  組隊以來,青海隊員正式在冰上訓練時間爲2年,而哈爾濱市隊隊員均參加過多次國際大賽,其中四壘隊員巴德鑫參加過索契和平昌兩屆冬奧會。

  “對方選手冰齡比我們有些隊員的年齡還大,在這樣的大賽交手中,我們找差距,補短板,也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潛力。”陳路安說。

  20歲的孟慶輝是青海冰壺隊的好苗子,同樣從跆拳道隊轉練冰壺的他慢慢愛上了這個有“魔力”的項目。

  “冰壺就像是在冰上下象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我們運籌帷幄,用體能和智慧演繹冰壺魅力。”孟慶輝說。

  如今在高原青海,冰壺隊和冬季兩項隊已逐漸在國內大賽中嶄露頭角,多巴基地逐步實現了隊員梯隊建設。可喜的是,本次比賽場地的四名製冰師實現了本土化。

  冰上和雪上項目齊發力。擁有崗什卡、玉珠峯等雪山的青海逐漸培育出衆多登山滑雪等項目愛好者和高山向導。

  陳路安堅信,有了冰雪運動發展土壤,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爲更多冰雪愛好者打開一扇窗。

  2022,像一束光,將照亮更多高原孩子晶瑩的冰雪夢……

原標題:夢想如光照亮:高原冰壺隊的逆襲與成長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