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姐姐 / 文

最近,電視劇《小捨得》引起了熱議,劇中的田雨嵐,爲了讓孩子將來能夠“功成名就”,講起“雞娃經”來,簡直是滔滔不絕。

爲了在親人面前把“別人家的孩子”比下去,她讓兒子在飯桌上背起了圓周率;

和夢寐以求的名校校長有過交談之後,她將兒子喜歡的足球班停掉,因爲“關鍵時刻不能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兒子在補習班上被老師責罵,她卻爲了能讓孩子繼續讀補課而選擇了忍氣吞聲,對兒子的委屈視而不見;

甚至孩子在喫水果的休息時間,她也見縫插針地測試兒子的英語詞彙……

每當她做這些的時候,都會理直氣壯地加上一句話:“我這都是爲了你好,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最後,子悠卻在衆多家長和同學面前,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我覺得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考滿分的我。”

聽到兒子的話語,田雨嵐登時崩潰:“我還要怎麼愛你啊?”

與之相比的,是劇中的另一個小主人公——米桃。

她的父母都是從農村來城市的打工人,無法爲她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物質條件,但是父母對她的愛卻一點兒也不匱乏,頗有天賦的米桃也在城市學校成績領先。

兩個出身環境、經濟、社會條件都截然不同的孩子,究竟會成長成爲怎樣的大人呢?

現實世界中,那些獲得了過人成就的孩子,他們的原生家庭和父母教養方式,又是否會有某些相似之處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

本書的作者,是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羅納德·弗格森,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深度研究經濟、社會與教育公平等議題,在哈佛執教了將近40年。

在哈佛大學,他創立了“成就差距研究項目”,專門研究傑出與平庸之間的差距緣何產生。

弗格森與知名記者塔莎·羅伯遜歷時15年,採訪了超過200位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名校畢業生及其父母,結合他自己多年“成就差距項目”的研究成果,得出一個結論:

雖然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有別,父母們的表面差異很大,孩子們也有不同的行爲方式和志趣,他們各自成功的領域也不一樣,但是,這些家長引導孩子通往成功的探險之旅卻驚人地一致。

他們發現,所有成功人士的父母,都扮演了相似的八種教養角色,這八種角色共同構成了一套基本的、成功的教養法則,即戰略式教養法則,培養充分實現自我,聰明、有目標、自信的成年人。

更重要的是,這些教養法則無關種族、國籍與地獄,更無關經濟、教育和社會背景,而是可以在任何一種家庭中進行復制,並獲得效果。

也就是說,雖然這些孩子出生在情況各異的家庭,但是同樣的教養法則,塑造了他們相似的人生經歷與成就。

如何定義“成功”?

本書作者之一、《波士頓環球報》記者塔莎,從2003年開始,用10年的時間,採訪在各自領域裏有着傑出貢獻的成人,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受訪者的國籍,也囊括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

塔莎詢問他們,父母是如何培養他們的,並與哈佛教授羅納德合作,試圖尋找這些養育故事的相似之處。

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並不存在明顯優越的亞洲或美國養育方式。

相反,超越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平、信仰和國際,存在着一種強烈相似的養育方式,養育出了這些高成就孩子。

本書中把這些受訪者的父母,稱爲“大師級父母”,他們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養育高成就孩子,而是善於發現並釋放孩子的全部潛質,這是這些父母的共同特點。

他們當中,大多數都沒上過最好的學校,有人甚至連高中都沒有畢業,但是他們都做到了一件事:採取一切措施去培養有思想、極其聰明、有抱負、有目標的孩子。

具體來說,他們都在孩子5歲之前,教授了孩子簡單的數字概念,認識基本詞語,平等地與孩子對話,尊重他們的想法,並用心思考如何去回答孩子的提問。

而對於成功的含義,書中也給出了具體的解釋——追求自我的充分實現,可以促進幸福生活的獲得。

對於大師級的父母來說,無論他們是否知道這個專業術語,他們的所作所爲,都將孩子培養成了充分實現自我的成人,而這個戰略式的教養法則,是有公式可循的:

使命感+自驅力+才智=充分實現自我

使命感可以是長期目標,也可以是短期目標,可以簡單,亦可以複雜,但它們都必須是某種行動的理由。

向雄心勃勃的目標開始進發,就需要非凡的主動精神,這種精神就被稱爲自驅力。

但僅有這樣是不夠的,還需要公式中的第三個元素“才智”——執行具有認知挑戰性任務的能力,從所處環境獲取信息、理解信息,並用它們制定人生戰略決策的能力。

這些孩子的每次學習,都能實實在在地把大腦變成更好的工具。

對孩子未來影響極其重要的,不僅僅是我們做了的那些事情,我們沒做的那些事情也很重要,甚至會導致孩子的潛力被荒廢。

父母要扮演的八個重要角色

本書的核心內容——戰略式教養法則,指的是父母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充當8種不同的角色。

而每個角色,都是由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在特定時期扮演,並遵循教養法則的要求,通過履行這些角色的職責,幫助激發和培養孩子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

角色1:早期學習夥伴

在孩子出生到5歲這段時間,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學習與外界建立聯結的重要階段,因此,他早期的學習夥伴至關重要。

父母往往扮演了這個角色,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幫助他們進行大腦塑造的活動。

一般來說,父母可以通過以下五個方面的日常活動,來幫助孩子的大腦發育

給予最多的愛,管控壓力。

說話、唱歌和指認。

計數、分組和比較,發展數學思維。

參加運動和玩遊戲,培養好奇心。

閱讀和討論故事,培養孩子的推理能力。

另外,早期學習夥伴,也可以不僅僅限於父母,如果有多個家長(如爺爺奶奶,姑姑,舅舅等),孩子也會非常受益。

角色2:飛航工程師

飛航工程師是一個航空術語,又稱爲隨機工程師,他是飛行器的系統專家,專項解決飛行系統的問題,評估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案,並計算起飛與降落的數據。

在親子關係方面,父母要在孩子上學之後承擔這個角色。

如果把孩子比作飛行器,那麼父母就需要確保“爲孩子工作”的人員和系統保持正常工作狀態,並符合成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一旦孩子這架飛行器在某個方面出問題了,比如,紀律渙散、作業出錯、成績下降、師生問題緊張等等,父母就要進行干預,並聯合其他人員一起合作,解決問題。

角色3:救援者

與飛航工程師一樣,救援者的任務也是解決問題,不過更偏向於應對緊急情況,救援者經常需要親自出馬解決問題,以佔得先機,防止孩子偏離正常的軌道。

救援者有時候需要尋找盟友,有時候甚至需要做出犧牲,比如,放棄寶貴的財產,作出重大的生活改變,或者投入大量的個人時間等等。

角色4:啓發者

學習不僅僅是發生在課堂上,因此父母身爲啓發者的角色也很重要:讓孩子接觸新思想、新事物,擴展思維,發揮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啓發者要幫助孩子瞭解他自己未來的可能性,開始思考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並樹立起努力的方向,增強自驅力。

根據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針對中學生的相關實驗表明,年輕人對未來的預見越清晰,就越能增強他們的能動意識,從而更有可能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角色5:哲學家

其實這個角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存在了。

身爲哲學家角色的父母,會同孩子分享自己的世界觀,賦予孩子使命感,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目標。

父母要傳授給孩子的人生哲學有三個基本思想:尋求深刻的理解、避免貧困和幫助改善他人的生活。

角色6:榜樣

父母通過自己的切身行動,向孩子們進行示範,告訴他們應當追求的品質是什麼,並通過影響而非強迫,把這些品質傳遞給孩子們。

角色7:談判專家

培養孩子成爲一個熟練的決策者、一個獨立的行動者,有能力進行有效的“自我推銷”,並幫助孩子做好獨立照顧自己的準備——成爲具有同理心,會換位思考,從而預測他人下一步的行動,利人利己的人。

身爲談判專家的角色,父母要給孩子很多機會做一種練習——選擇決策。

父母要交代清楚自己的邊界,然後在這個範圍內,允許孩子“討價還價”,有時候也可以“妥協”,找到親子關係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孩子必須說理充分。

總的原則是:爲孩子提供自由選擇,自主支配時間和行動的權利,但不放棄爲孩子提供指導的責任。

角色8:全球定位系統

這是指父母留在孩子記憶當中的忠告和智慧結晶,它們最終將引導孩子走向自己選擇的人生目標。

這些父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是父母扮演這個八個角色時全部的所作所爲的終極體現,在成年子女面臨選擇和挑戰的時候,會以回聲的形式,閃現在他們的大腦中,幫助他們作出決定。

當然,養育公式應當是個性化的。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父母也要把他們當做獨立的個體,區別對待,並不斷調整,找到最適合他們的養育方式。

寫在最後的

其實,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有一點抗拒的,以爲這又是一本傳播教育焦慮的所謂“雞娃指南”。

但仔細通讀全書之後,我又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會。

這本書裏所說的“成功”與“高成就”,並不僅僅是指學業成功、事業成功,而是子女能夠充分實現自我,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更有能力獲得幸福與內心的豐盈。

這與“虎媽虎爸”那種粗暴養育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父母並不是抱着功利心,或者非常具體的金錢、職業目標去養育孩子,而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好自己應當承擔的角色與任務,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掌握獲得幸福的能力。

這些教養規則的背後,其實是父母給予孩子的無條件的愛與尊重。

《小捨得》原著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說過,他寫這本小說的初衷,是爲了讓一些肯思考的人,開始反思目前的教育生態,至少要知道“什麼樣的教育是荒誕的”。

而這本書也告訴我們,孩子成長成爲什麼樣的大人,不僅僅取決於我們做到了哪些事,更取決於我們本應該可以,但卻沒有去做的事。

踏踏實實地耕耘呵護,遵循他們的生長規律,爲他們自由探索的生態環境,然後要做的就是,陪伴他們自由生長,靜待收穫與驚喜。

以上。

作爲父母,你在養育中的哪些時刻扮演了這8種角色?歡迎留言。

- 作 者 -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喫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