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資訊

4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織起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緊接着4月2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政策支持接踵而來,能源行業發展將加速變化。

//  10條幹貨速覽  //

根據《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全文,我們總結出以下要點:

1、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研究出臺關於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印發《關於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紮實推進主要流域水電站規劃建設,按期建成投產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2、加快《能源法》等制修訂

加快《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石油儲備條例》《能源監管條例》制修訂;印發實施“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和分領域能源規劃,制定規劃實施方案,確保規劃有序實施。

3、加強能源預測預警

加強電力、天然氣等供需走勢分析研判,針對可能出現時段性、區域性供需矛盾較突出的地區,從資源供應、基礎設施佈局、需求側管理等方面,提前謀劃應對舉措。密切關注東北、“兩湖一江”等地區煤炭供需形勢變化。

4、深入落實我國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要求

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高質量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持續優化能源結構。

5、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降至56%以下

2021年主要預期目標: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電能替代電量2000億千瓦時左右,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28%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6、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力爭達到11億千瓦左右

2021年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左右,石油產量1.96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025億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力爭達到11億千瓦左右。

7、持續推進城鎮智能電網建設

按照“源網荷儲一體化”工作思路,持續推進城鎮智能電網建設,推動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廣供需互動用電系統,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多元化接入需求。

8、加快建設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工程

加快建設陝北~湖北、雅中~江西等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加快建設白鶴灘~江蘇、閩粵聯網等重點工程,推進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完善電網主網架佈局和結構,提升省間電力互濟能力。

9、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化

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化、規模化示範,促進儲能技術裝備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健全完善峯谷分時交易機制,合理規範峯谷價差。

根據此前發佈的《儲能發展徵求意見稿》,目標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10、加強能源國際合作

堅持互利共贏,依託我國強大市場優勢,深化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務實合作。

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開展電力、油氣、新能源、核電等領域合作。深化中歐智慧能源、氫能、風電、儲能等能源技術創新合作,推動一批合作示範項目落地實施。

//  國內能源產銷情況  //

目前國內能源主要由煤、石油、天然氣以及清潔能源(水電、核電和風電)組成。以年度來看,Wind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佔比仍然較大,達到68.6%,緊隨其後則是清潔能源佔比也較大爲18.8%,而原油和天然氣佔比均較小,不足10%。

從發展趨勢上看,國內能源結構正在快速地往清潔能源上走。其中原煤佔比逐年下降,已經由2014年的73.5%,降至2019年的68.6%;而清潔能源水、核、風電佔比則快速上升,由14年13.5%攀升到19年的18.8%。此外原油比重也由14年的8.3%下降到19年的6.9%,同期天然氣比重也在穩步上升,從14年4.7%上升到19年5.7%。可見國內能源結構調整早已開始,目前大趨勢基本形成,疊加政策支持下,未來國內清潔能源產量佔比有望越來越高。

而能源消費佔比中,原煤佔比也在不斷下降,由2014年的65.8%降至2019年的57.7%,2021年目標降到56%以下問題不大。其餘石油消費佔比近三年來穩定在18.9%,天然氣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則快速上升。

//如何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

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碳達峯碳中和戰略下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但不能一方面大力發展,一方面棄風棄光大量存在。

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聯合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不久前曾發佈題爲《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和挑戰》的研究報告,其中指出,中國可再生資源供需存在空間錯配問題,即可再生資源豐富的地區和需求負荷中心錯配,推高發電的系統成本。

譬如,我國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以集中式電站爲主,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北”地區,而負荷地區主要在東部,供電地區與負荷地區距離較遠,電力傳輸效率較低。

有專家則曾指出,電力輸出省際通道不暢,建議加強配套電網和跨省區輸出通道建設。

上述高瓴的研究報告指出,要解決空間錯配,一方面要從技術層面亟需推動特高壓、分佈式、儲能和調峯等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從制度層面需要打破電力系統省間消納的掣肘,加速電力市場改革。

此次的《指導意見》系統地提出了增強清潔能源消納能力的方案,包括髮布2021年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加強評估和考覈。健全完善清潔能源消納的電力市場機制,積極推廣就地就近消納的新模式新應用。

//  新能源如何投資?  //

中信證券分析認爲,在遠期“碳中和”實現的過程中,氫能的地位將越發重要,在傳統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脫碳中將扮演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燃料電池汽車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產業鏈配套的材料、設備生產商將迎來巨大成長機遇。我們梳理了主要環節如下:

1)電堆:國產化仍需巨大努力。巴拉德較爲領先,國內廠商集成能力有待增強,目前國內擁有上海重塑、億華通等燃料電池系統供應商。

2)質子交換膜:國內廠商產品已經商業化,成本品質有待提升。國際材料巨頭如杜邦等已經具有非常成熟的技術,國內廠商已經具有商業化產品,但是穩定性、成本有待改善,主要國內供應商有東嶽集團、鴻達興業(獲得技術授權)等。

3)催化劑:需要通過改善催化劑結構實現降本。催化劑的核心痛點是降本提效,仍需在催化劑合金結構等方面進行改善。

4)氣體擴散層:國內基材落後較大,產業化水平有待提升。碳纖維布、非織造布、碳黑紙及碳纖維紙作爲基體材料,成本佔整個燃料電池成本的20%~25%,目前國內基材生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仍具有較大劣勢。

5)雙極板:核心難度在於設計,金屬雙極板國內佈局廣泛。在石墨雙極板方面,國內較爲落後,但是金屬雙極板佈局廣泛(如安泰科技等),未來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6)密封膠、緊固件、空壓機、循環泵等:可承接部分傳統工藝(如汽車),市場仍被海外企業主導,未來國產化可能性較高。

平安證券皮秀、朱棟、王霖分析認爲,根據徵求意見稿,各省完成年度非水電最低消納責任權重所必需的新增併網項目,由電網企業實行保障性併網,保障性併網項目由各省通過競爭性配置統一組織。對於保障性併網範圍以外仍有意願併網的項目,可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落實併網條件後,由電網企業予以併網;併網條件主要包括配套新增的抽水蓄能、儲熱型光熱發電、火電調峯、電化學儲能、可調節負荷等靈活調節能力。

通過建立保障性併網機制,可以保障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指標的完成,一定程度對年度的新增裝機規模進行有效管控;另外,新設立市場化併網機制,促進應用端新模式的發展,如果開發商能夠自行解決新能源項目併網導致的電網調節相關問題,項目規模方面的約束可能放開,這一類項目有望給年度新增裝機規模貢獻彈性。

建議關注以下幾個維度:1、光伏和風電發展趨勢向好,關注製造龍頭;2、隨着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特高壓及配網都有望迎來新一輪的投資,關注設備龍頭;3、儲能有望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扮演更爲重要的角色,關注相關龍頭。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