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家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防範市場波動還是原油寶餘波未了?

記者:程維妙 

“今年我們逐漸在收縮貴金屬業務,比如一段時間不交易也沒餘額的賬戶就會清了。”一家股份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近一個月來,工行、招行、浦發、興業等銀行先後發佈了調整貴金屬業務的公告。綜合各家銀行公告,主要調整動作包括上調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限制、清理一定時間無持倉無交易的賬戶等,公告中稱調整原因主要爲防控貴金屬市場波動風險、保護投資者權益等。

記者注意到,去年7月和11月,國際市場貴金屬價格波動較大時,部分銀行就曾對貴金屬相關業務按下暫停鍵。

市場風險大是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多部門也對大宗產品價格波動發聲。也有受訪員工提到去年4月的中行“原油寶”暴雷事件,此時正值該事件發生一年之際。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聯接原油、貴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形成系列賬戶商品交易,是業務轉型之舉,可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不一定會被一刀切地停掉。業內人士呼籲按照風險程度統一適當性標準,完善場外衍生品業務的監管,有序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

多銀行調高貴金屬業務門檻,一定時間無持倉無交易賬戶面臨關閉

“貴金屬投資風險本身就高,所以我們調整了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按五檔分類,至少要在四檔以上才能開戶交易。”近日,一位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一位股份行理財經理介紹,該行今年來也在逐漸收縮貴金屬業務,加槓桿的產品最先取消,一段時間沒交易也沒餘額的賬戶也會逐漸清理。

上調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限制、清理一定時間內無持倉無交易的賬戶等,是多家銀行近期調整貴金屬業務的主要動作。近一個月來,工行、招行、浦發、興業等銀行先後發佈調整公告。

如工行4月20日公告稱,爲順應市場形勢變化,將於今年5月23日對賬戶貴金屬業務規則和交易系統進行調整,包括但不限於:賬戶貴金屬產品的風險級別調整爲第5級(R5),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要求調整爲進取型(C5);逐步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無持倉客戶關閉賬戶貴金屬業務功能。

哪些屬於“符合一定條件的無持倉客戶”?工行明確,考慮因素包括但不限於持倉份額爲零、連續一定期限未進行任何交易、不滿足本產品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准入標準等。

招商銀行也做了相關調整。據該行公告,4月19日起,對雙向紙黃金白銀、實盤紙黃金白銀業務風險等級由原“R3中風險”調整爲“R5高風險”,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爲“A5(激進型)”的投資者適合參與上述業務,風險評估結果低於A5的存量客戶不能進行相關交易,且存量持倉餘額不足單筆交易起點則需單筆全額平倉。

浦發銀行自4月6日起暫停賬戶貴金屬業務開倉交易、暫停執行存量貴金屬定投計劃;4月30日起,對賬戶貴金屬業務及貴金屬定投業務無持倉客戶進行集中解約。此外,該行對代理的上海黃金交易所個人貴金屬業務也進行了相關調整,自5月31日清算時起,對近三個月無持倉無交易的客戶,將對客戶賬戶進行清算後,解除與客戶的委託關係。

興業銀行賬戶貴金屬系統於4月6日起停止新開倉交易;9月30日後尚未平倉的持倉,該行將代爲平倉。此外,該行在4月初還上調了代理貴金屬買賣業務延期合約的個人客戶交易保證金率。

銀行爲何收緊貴金屬業務?

市場風險大是調整原因之一,今年多部門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發聲

爲何銀行們先後收緊貴金屬業務?從公告看,“貴金屬市場風險較大”是主因之一。

以現貨黃金價格看,據Wind數據,截至4月24日,年內價格最高點爲1月5日的1950美元/盎司,最低點爲3月8日的1676美元/盎司,約兩個月內跌幅達14%。不過目前反彈到1777美元/盎司上下。

去年7月金價突破歷史高位以及去年11月金價較快回撤時,多家銀行也曾調整甚至暫停過貴金屬相關交易。如去年11月,工行、建行、農行、交行、招商銀行五家銀行先後發出公告,暫停貴金屬等相關交易業務開戶。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表示,貴金屬交易風險較大,而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對於貴金屬領域的專業知識瞭解不深,因此銀行對於市場波動較爲謹慎,在此前中行“原油寶”事件的警鐘下,更加強了對個人賬戶風險控制的力度。

相比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今年金價表現已算穩定。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上漲,引發對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加的擔憂。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央行、工信部、外匯局等部門都就此問題發聲,表示影響整體可控。4月19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對於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現象,回應稱,這是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供需關係短期調整、流動性寬裕以及投機炒作等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大宗商品供需並沒有出現整體性、趨勢性變化,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基礎。

不過當前金價還面臨擾動因素。東證期貨分析稱,今年一季度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後,拜登政府兩輪財政刺激落地,市場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加強,美債收益率上升,黃金下跌。二季度貨幣政策觀望期疊加通脹的階段性回升,是對黃金相對有利的窗口。

工行在公告中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從嚴限制賬戶貴金屬業務,對於有賬戶貴金屬持倉餘額的客戶,建議擇機減少持倉,防控自身風險。

“原油寶”事件餘波未了?

業內呼籲完善場外衍生品業務的監管

近期銀行接連調整的時點,正值中行“原油寶”事件發生一週年。

有受訪銀行理財經理提到,在原油寶事件爆發後,該行就着手縮減貴金屬業務。另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調整業務肯定是受到了(原油寶事件)影響,監管也有一些指導,加上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又比較大,銀行在類似代客業務上更加審慎,出於對投資者的保護、避免相關業務糾紛而縮減業務規模。”

一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提到一份圍繞原油寶案例的研究課題,該課題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學術總顧問、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和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聯合牽頭,自去年4月20日事件爆發即啓動研究,於近期公開。

課題組認爲,銀行開展的原油寶及類似業務,是面向個人投資者、實行現金交割、價格掛鉤場內交易期貨合約的場外衍生品業務。此類業務存在降低投資者准入門檻、客戶評級和產品評級違反適當性原則、產品推介宣傳違規誤導投資者、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教育不足等問題,同時也暴露了我國金融行業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相關業務)應該還會被進一步整頓。”上述分析師稱。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對記者表示,是否繼續開展相關業務跟銀行能力掛鉤,做得比較好的還應該保留,不過也會逐步規範發展,注重投資者保護。對銀行來講,場外衍生品業務是中間業務收入的來源之一,對銀行降低息差收入依賴有幫助。

記者翻閱銀行財報看到,如招行2020年財報提到,代理貴金屬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86.67%,主要是黃金交易活躍度提升。

前述課題組建議,應將場外衍生品業務監管納入統一的功能監管體系,將產品開發納入行業協會市場自律管理體系,完善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基礎設施和監測體系,維護場外衍生品市場的正常秩序。要以投資者爲中心,按照風險程度統一適當性標準,完善場外衍生品業務的監管,有序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豐富多層次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