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如何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和治理危機,世界經濟與貿易、和平與發展的總體態勢面臨較大挑戰。其中,部分國家在貿易和技術層面加緊了出口限制,確保產業鏈穩定變得更加重要。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強化要素支撐。作爲商業銀行提供的重要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迎來新一輪“風口”。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概況

過去,國內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上主要依靠核心企業,通過核心企業提供的交易信息,爲供應鏈中各成員提供具體的供應鏈金融。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主要依賴核心企業,無法完全滿足產業鏈企業的融資需求。近幾年來,商業銀行基於自身資源稟賦,發展各具特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國有大行繼續發揮其核心企業客戶衆多的優勢,通過建立電子供應鏈系統,爲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一體化融資服務。如交行打造多款線上產品,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在線辦理。疫情期間,通過“在線票據池+在線承兌”的業務創新,滿足核心企業支付上游供應商的緊急需求,實現供應鏈整體復工復產。

股份制銀行充分利用其信息電子化優勢,將目標客羣集中在中小企業爲代表的“N”融資。如,招商銀行打造“電子供應鏈金融”,通過一系列電子化金融衍生產品緊密連接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並通過現金管理等提升中間業務的收益。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不足

現階段,國內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中依然存在着四點不足。

一是對供應鏈運行缺乏深入理解,在授信政策制定中更多是圍繞獨立的行業展開,缺乏產業鏈結合思維,提供的金融品種較少,也無法滿足不同產業鏈主體之間的差異化融資需求。

二是仍然停留在主體信用階段,缺乏對於全產業鏈的介入。目前商業銀行介入較多的還只是上游企業,對於中下游企業介入不足,無法爲下游提供有效融資。

三是對供應鏈整體價值提升不足。目前商業銀行存量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主要包括應收賬款、保兌倉和存貨質押等資產業務產品,對現金管理服務、整體金融服務方案、企業理財等中間業務開發不足,錯失了大量的業務機會。

四是缺乏對供應鏈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大部分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尚停留在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的風險管理範疇,只在意短期的利息收益,缺乏對資金面的全面封閉管理,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債項評級體系、審批通道和專業化操作平臺,缺乏針對核心企業和物流監管合作方嚴格的管理辦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供應鏈金融的風險。

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建議

結合後疫情時代經濟金融運行的新趨勢、最新監管要求、商業銀行歷史實踐經驗等,本文認爲商業銀行可從五大方面發力供應鏈金融業務。

擴大供應鏈金融網絡輻射範圍。一是對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貿易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及關鍵領域的核心企業加大支持力度,通過建立綠色通道,及時響應融資需求。二是積極培育新基建(工業互聯網、5G基礎設施、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物流、快消、電信等行業新增長點,同時探索介入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新教育醫療場景,以及直播帶貨、生鮮到家等新零售場景下的供應鏈融資需求。三是結合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重點區域特點發展特色供應鏈金融業務。四是圍繞不同行業特點打造全鏈條行業專屬解決方案,融合融資、結算甚至跨境等金融需求,貫通代發工資、代理收單、信用卡等公私聯動領域,提高供應鏈金融業務整體價值。

促進線上、線下場景加快融合。未來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將更加強調深度參與核心企業交易場景,商業銀行應提升供應鏈金融業務外部場景嵌入能力,全面跟進龍頭企業線上採購及銷售平臺、頭部電商企業B2B交易平臺金融服務需求,打造與場景融合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時,商業銀行可加深與優質第三方供應鏈平臺的合作,強化場景引流、客戶識別、反欺詐等協同。

強化核心企業的樞紐作用。商業銀行可在覈心企業承擔付款責任或提供擔保、回購等強增信措施的前提下,適度降低鏈屬企業的評級准入標準,簡化有關流程,將之納入核心企業授信進行統一管理,直接使用核心企業授信額度等;在覈心企業提供一定增信措施的基礎上,加快通過開立銀票、國內信用證及預付款融資等方式,爲下游企業獲取貨物、支付貨款提供信貸支持,或在下游經銷商已獲取貨物的情況下,通過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緩解其資金壓力。

積極向“普惠化”“數字化”“無接觸化”轉型。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具有即時性和突發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手段,加大智能識別融資能力和智能處理流程能力,可使金融產品提速增效,解決小微企業即時性和突發性的信貸需求。區塊鏈將成爲推動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的尖端利器,爲破解供應鏈金融中信息不對稱、流程不透明難題的重要支撐技術。在供應鏈交易信息清晰可視、現金流和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銀行可通過供應鏈上游企業融資試點的方式,開展線上貸前、貸中、貸後“三查”,逐步向“數字化”“無接觸化”轉型。

不斷完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體系。一是堅持全面風險管理原則,將供應鏈金融與其他業務一道納入統一風險管理體系,通盤考慮供應鏈中各類主體可能出現的信用、市場、操作等不同類型風險。二是加強行業研判,提前做好行業整體風險研判和產業鏈各環節風險管控,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特點和所處週期,及時調整行業信貸投向和資產配置策略。三是加強對核心企業的風險管控,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及時掌握和跟蹤客戶評級、業務發放、授信餘額、資產質量等因素,並結合風險監測數據關注核心企業評級下遷、違約情況、經營和財務狀態等異常變動的風險信號。四是重點做好貿易背景真實性、信貸資金封閉管理、還款來源監控、押品管理等關鍵環節的風險控制。通過增值稅發票自動查驗、保理融資款迴流監控、票據業務風險監測、經銷商實時風險綜合評估、物聯網商品融資監控等系統功能或平臺,加強大數據風險防控,實現基於供應鏈的全流程、全週期風險管理。

(作者系交通銀行總行授信審批部副高級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