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淨利桂冠易主 天弘基金成敗餘額寶  來源:北京商報

隨着持股股東2020年年報的正式披露,天弘基金的“盈利王”之路告一段落。如今,隨着天弘餘額寶規模的逐步縮水,天弘基金旗下貨幣基金和非貨幣基金髮展失衡的問題也愈發凸顯,即在貨幣基金規模隨持有人投資熱情下降而大減,而規模同比快速增長但整體仍式微的非貨幣基金又難當大任。展望未來,有業內人士認爲,天弘餘額寶規模或將進一步壓降,但就天弘基金當前的策略看,短期內其收入結構可能不會有明顯變化。

讓位易方達

4月26日,持股天弘基金超15%的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正集團”)發佈2020年年度報告,並披露了旗下參股子公司天弘基金2020年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天弘基金實現營業收入83.77億元,同比增長15.71%;淨利潤26.44億元,同比增長19.42%。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營收淨利實現雙增,但與此前連續三年奪得公募基金淨利潤“桂冠”的情形相比,天弘基金年度淨利潤暫居行業第二。數據顯示,2020年易方達基金營業收入92.05億元,同比增長48.94%;淨利潤27.5億元,同比增長59.27%,在目前已披露2020年財務數據的43家公募機構中暫居第一,超過天弘基金約1.06億元。

而回顧此前,Wind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上半年,天弘基金就憑藉10.96億元的淨利潤力壓彼時“奪冠”熱門——工銀瑞信基金的9.43億元。此後,更是一路扶搖直上,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年的淨利潤分別高達26.5億元、30.67億元和22.14億元,均遠超當時的其他公募基金公司。

南方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坦言,對於基金公司的營收淨利而言,管理費收入的影響因素較大,而這項收入更多地取決於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結構。例如,在同樣的管理規模情況下,管理費率相對較高的權益類基金的規模越大,則基金公司在財務數據上的體現也就越明顯。反之,管理費率較低的貨幣基金規模較大,那麼即使基金公司整體管理規模較高,其營收淨利恐怕也表現一般。

滬上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收入大多來自於基金的管理費,除了規模對總體利潤造成影響外,產品的利潤率對總體利潤的影響也較大。易方達基金和天弘基金的差異來自於天弘的規模主要集中在貨幣基金,而易方達在權益產品、固收產品均有較大存量,相比起來利潤率就更高。

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說,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在剔除ETF聯接基金市值的基礎上,天弘基金的累計管理規模約爲14140.19億元,高於易方達基金同期的12015.4億元。但從不同類型基金的規模佔比情況看,天弘基金旗下貨幣基金規模高達12858.3億元,佔比90.93%,包含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則約爲507.47億元,佔比3.59%。相較之下,易方達基金兩項數據分別爲34.95%和45.54%。而從兩家基金公司2020年的管理費收入情況看,天弘基金約爲43.69億元,遠低於易方達基金的56.47億元。

此外,一位公募基金從業人士曾向北京商報記者提及,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除公募基金業務外,通常也會有專戶業務、資產證券化(ABS)業務等,如果相關業務的規模或獲得的業績報酬受到影響,也可能波及公司的淨利潤表現。此外,如果基金公司在某一年度出現了自有資金投資表現不佳等,同樣會使淨利潤受到影響。

餘額寶規模跳水

天眼查數據顯示,天弘基金成立於2004年11月,至今已16年有餘,註冊資本爲5.143億元,法定代表人爲胡曉明,最新的股權結構爲螞蟻集團、天津信託、君正集團位居前三大股東,分別持股51%、16.8%和15.6%,此外,員工持股合夥企業合計11%、蕪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6%。

從初期到如今成長爲公募行業備受關注的一家公司,天弘基金旗下的一隻基金——天弘餘額寶功不可沒。這隻成立於2013年5月,憑藉對接支付寶旗下“餘額寶”功能的產品,在短時間內帶領天弘基金的管理規模迅速突破500億元和1000億元兩大關口,並在後續的極速發展過程中,推動天弘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末成爲國內首家管理規模破萬億元的公募基金公司。

毫無疑問,天弘基金的快速成長背後,天弘餘額寶功不可沒。Wind數據顯示,2020年天弘餘額寶單隻基金的管理費收入約爲36.2億元,佔當期天弘基金總管理費收入的82.86%,而在2018年和2019年,這一佔比也高達84.33%和84.53%。

不過,隨着2018年餘額寶對接貨基數量的逐步放開,天弘餘額寶的規模也逐步下降,自2018年一季度末的曾經峯值16891.85億元波動下滑,截至2020年末已降至11908.1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近期公募2021年一季報發佈的數據顯示,天弘餘額寶在達到“萬億元”雲端後首次跌破這一關口。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弘餘額寶基金資產淨值約爲9724.15億元,環比下降18.34%。

對於天弘餘額寶規模的快速下降,天弘基金4月27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規模變動是基金產品的正常現象,對於天弘餘額寶這麼大體量的基金來說,上千億的規模變動是很正常的,過往也曾經多次出現過,未對基金平穩運作產生影響。就變動比例而言,一季度天弘餘額寶規模變化比例約18%,屬於正常水平。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自天弘餘額寶成立至今,曾多次出現單一季度超過20%幅度的規模增長,但跌幅方面,此前的最大值出現在2018年四季度,約爲14.4%。換句話說,今年一季度刷新了天弘餘額寶成立至今單一季度的規模縮水幅度。

華南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隨着基金市場規模逐步壯大,行業競爭也越發激烈,基金公司一方面做大規模,另一方面提升資產配置能力,或提升產品多樣化能力,力求滿足各類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近兩年權益市場賺錢效應提升,也可能增強了投資者向權益資產的投入,導致對貨幣基金的投資需求受到影響。

產品結構失衡

那麼,“頂樑柱”的規模波動未來會否對天弘基金造成影響?

天弘基金表示,天弘餘額寶規模下降,不會對基金管理產生影響,也不會對天弘基金的經營產生任何影響。同時,餘額寶規模的變動不會影響客戶的持有體驗,依然是客戶現金管理的好工具。

不過,在對未來規模的展望方面,天弘基金指出,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等因素有可能影響天弘餘額寶規模。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變化、權益市場的吸引力等因素也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此外,前述公募內部人士也直言,根據近期監管層的要求,未來天弘餘額寶的規模或會進一步受到影響。據4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金融管理部門再次約談螞蟻集團情況答記者問》內容顯示,在螞蟻集團整改方案中就包括“管控重要基金產品流動性風險,主動壓降餘額寶餘額”的要求。

雖然近年來天弘基金已經開始發力權益類基金和固收類產品的規模,但非貨基的增長相較於天弘餘額寶的快速縮水,仍無異於杯水車薪。以近三年的變化爲例,Wind數據顯示,自2018年一季度末至今,在剔除ETF聯接基金市值的基礎上,天弘基金旗下非貨基的規模由203.84億元增至1421.85億元,新增1218.01億元,增幅達到597.53%。同期,天弘餘額寶的規模則累計縮水7167.7億元,降幅約爲42.43%。

“貨基與非貨基的規模失衡是天弘基金一直以來的問題,而且從其當下的策略看,主要還是往功能性的指數基金、量化產品上發展,而易方達等老牌公募的精品化策略往往需要時間積澱,所以短期來看,未來天弘基金的收入結構可能還不會有明顯變化。”上述滬上市場分析人士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