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順

歷經十年,彩虹股份主業終於扭虧,步入回報期。

4月28日,彩虹股份披露一季度業績,報告期其實現扣非淨利潤10.67億元,而此前十年公司扣非淨利潤持續虧損,累虧82.84億元。

液晶面板漲價是盈利大增的直接因素,而上十年堅持研發及擴產籌劃是彩虹股份能夠抓住此次市場利好契機的內在因素。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彩虹股份由咸陽國資委發起成立,僅近十年不斷投入研發,並募資225億擴產,實現從跟跑到並跑,成爲打破國外液晶面板、基板玻璃封鎖的急先鋒。

目前,彩虹股份正積極推動高世代基板玻璃的國產化替代,搶抓行業機遇。

一季度扣非淨利10.67億增長282%

彩虹股份主要業務爲液晶玻璃基板、液晶面板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並已形成了全球唯一的具有“面板+基板”上下游產業聯動效應的產業佈局,成爲新型顯示領域國產化的領軍企業。

但近十年來,彩虹股份主業持續虧損,扣非淨利潤最少虧損2.26億元,最多虧損21.37億元,2011-2020年十年間扣非淨利潤共虧損82.84億元,年均虧損8.2億元。

今年一季度,彩虹股份實現營收39.93億元,同比增長126.44%;淨利潤達11.11億元,同比增長291.16%;扣非淨利潤10.67億元,同比增長282.83%。

盈利大增主要由於液晶面板價格回升,公司產品產銷量增長,及持續推進降本工作,產品單位成本顯著降低。

據數據調研機構DSCC數據顯示,大尺寸液晶面板(LCD)價格已經連續10個月上升,截止到今年3月份,指標性產品批發價格較前一個月份(2021年2月份)上漲6-7%,較近來低點2020年5月相比,價格已上漲近1倍。

爲了牢牢抓住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利好的契機,彩虹股份加速了液晶面板擴產步伐,產能飛速提升至160K/月,較設計產能提升33%以上,逐步實現面板產出最大化。

同時,公司加強重點客戶合作黏度,全年品牌客戶出貨佔比90%以上,實現全產全銷。去年彩虹股份全年累計液晶面板產量液晶面板1371.19萬片,較上年同比增長21%,營收達97.74億元,增長109.79%。

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躍升至39.97%,淨利率達27.92%,此前其毛利率多爲負,淨利率多爲個位數。

十年募資225億擴產迎來行業機遇

彩虹股份由咸陽國資委發起成立,是中國第一隻彩管、第一塊等離子顯示屏、第一塊OLED顯示屏、第一塊G5、G6液晶基板玻璃誕生地。在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打壓的環境中,彩虹股份堅持研發,打破了國外對液晶基板玻璃的技術封鎖。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彩虹股份在液晶面板業務上堅持打持久戰,加速擴產,堅持產能最大化戰略,產品品質良率持續穩高。

彩虹股份於1992年上市,上市30年來共募資4次,IPO募資1.38億元、2000年配股募資5.43億元、2010年增發募資34.98億元、2017年增發募資190.41億元,合計募資232.2億元,僅近十年募資就達225億元,幾乎都用於建設項目產能擴張及補充流動資金。

2008年彩虹股份固定資產僅爲8.32億元,隨着公司產能擴張,截止去年底,公司固定資產達186.58億元、在建工程達86.19億元,合計272.77億元,較2008年增長31倍。

不過,期間主要由存貨跌價損失和固定資產減值損失構成的資產減值損失也超過50億元。

雖然扣非淨利潤一直虧損,但由於彩虹股份堅守產能最大化經營策略,堅持打持久戰,從2015年開始公司營收逐年大幅增長,從2.35億元增至2020年的104.48億元,六年增長43倍。

特別是2017年在咸陽國資委幫助下,彩虹股份募資190.41億元用於建設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項目、8.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推動高階LCD面板、高世代、高精細基板玻璃產能建設。

而從供給側來看,三星、LG等企業在去年年初相繼宣佈中止液晶供應,京東方、華星光電“雙巨頭”競爭格局的形成,LCD TV面板供應集中度提升,促使LCD TV面板價格和盈利趨穩,面板行業迴歸良性競爭。

同時在基板玻璃方面,我國高世代、高精細基板玻璃集中了全球需求的約70%,目前主要依賴進口,去年彩虹股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首片基板玻璃溢流法G8.5+產品成功下線,公司正積極推動高世代基板玻璃的快速國產化替代。

正是彩虹股份液晶面板業務堅持打持久戰,迎來了行業轉機,也正迎來進入基板玻璃行業以來的最佳發展機遇期。

受遠程經濟、車載顯示等新興市場的帶動,TFT-LCD出貨面積將進一步增長,預計全年出貨面積有望達到2.4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繼續保持6.5%左右。

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在顯示面板業務方面,彩虹股份將完成G8.6代TFT-LCD液晶顯示面板產線產能170K/月技術改造;在基板玻璃業務方面,重點發展G8.5+基板玻璃產業規模,成爲產業規模國內第一、技術水平與行業巨頭並跑、國產化配套率達20%以上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