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过一则北京上海一线城市相亲平台组织“985相亲局”的新闻。

而参加相亲的人不是985重点院校的高材生,就是国外顶尖学府的海归人士。

不少年过30岁的单身男性,反倒并没有什么焦虑感。

他们称:“男生可以向下兼容,女生却不想找比自己差的。我们普通本科也可以接受,找个漂亮的女生结婚不是很难的事情。”

有的男生在现场与某个女生聊得甚欢、气氛融洽,可在得知女生快30岁的年龄后,开始变得心不在焉。

只有年纪在25岁左右的女生,会对每一位在场男嘉宾充满好奇,毫不羞涩地展现自己对其他行业的兴趣。

有位年过30岁的女士,在被询问对婚恋的看法时,摆了摆手、苦涩地笑道:“这么多年,我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为了参加这样的相亲局,有些女生早早定好闹钟,抱着手机等着相亲公众号推送,只是抢一个线下报名的名额。

而男生则不用抢,有时甚至需要主办方邀请才能凑够活动人数。

有调查显示,在一二线城市的婚恋市场,相较于男性,女性会更显得焦虑。

而这部分女性的年纪,普遍介于25岁至30岁左右。

1

25岁与30岁女生存在的差别

早在2019年,美国PBS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叫《中国剩女》的纪录片。

“剩女”这个词,普遍被社会大众认为是到了适婚年龄,却迟迟不结婚的女人。

这部纪录片有一位女生叫徐敏,长得漂亮、一线城市土著有车有房、国内一流大学毕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很不错,但她却一直单着。

据她自己说,25岁左右也谈过几场恋爱,但都无疾而终。

她之后也积极地相过亲,大大方方去相亲大会上认识更多的异性。

有一回的相亲大会上,一个海归公务员对她很喜欢,两人牵手成功,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条件优越的她,对于结婚这件事,似乎就差一个对象而已。

但恋爱和结婚并不是一回事,结婚会有各种所谓“门槛”:

是不是门当户对?

有没有本地户口?

老家是农村还是城市?

学历、工作怎么样?

而徐敏的这些门槛,来自哪里呢?

纪录片中说到过,她自己觉得好的男生,母亲总觉得不好,索性就负气不谈。

过了25岁,父母虽和她说“你不老,你还不是剩女”,但也明确表明说:

“你应该找一个,不然我们年纪大了自己都照顾不了,也不能给你带孩子呀。”

她听完这话感觉有些迷茫,表面上不是催婚,却倍感压力、一度焦虑到睡不着。

有人说25岁是女生的敏感年纪,谈不上很年轻,但也谈不上老。

有的人会觉得30岁好像快到了,却又觉得自己还20岁刚过去没多久;

有的人觉得自己风华正茂,还可以挑挑拣拣、展望未来,怎么能屈服将就去结婚生子?

有的人甚至还想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一切似乎有无限可能。

可到了30岁的年纪,这样的情况就会变得有所不同。

婚恋市场之所以被称为“市场”,是因为很大程度上这里就类似交易。

男女双方都有自己的考量筹码,而筹码的大小取决于对方的考量。

年龄,就是婚恋市场相对重要的考量因素。

当然,30岁的女生多数具备25岁女生不具备的优势,诸如经济能力、社会阅历、教育背景等。

但年龄优势不可逆,现实就是年龄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筹码。

像《中国剩女》纪录片里另一位女生邱华梅,她30+,单身未婚,是在北京港资所上班的高材生。

即使她曾是“全村的骄傲”,但依然不被父母亲友理解,所有人都说:

“你怎么能不结婚,不生娃呢?

不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还抱着对爱情的幻想,不幼稚吗?”

她其实也谈过几段恋爱,但都因为与对方相处下来没达到她的核心三观需求“尊重女性”,结果不了了之。

无奈之下,她在30岁之后去了婚介中心,但就连那里的红娘都告诉她:“你年龄不占优势了,性格还这么强势。”

年龄攻击、性格攻击,子弹连发“砰砰砰”打的她体无完肤。

年过30的女性,大概率都遭遇过被审视、被度量、被低看的情景。

无论受过多好的教育、人品多么端正、性格多么平易,最终还是会被“年龄”、“外貌”、“生孩子”这三把大尺卡住。

对于30+女生而言,和25岁相比,除了迷茫更多的是恐慌。

纪录片中的邱华梅对这种恐慌,进行了一个比喻:

就掉在大海里溺水了,感觉四面八方忽然就涌上来,觉得我随时可能会掉下去、淹死,心底里满是恐怖。

而这种受到年龄束缚的恐惧,并不应该是和25岁时最大的差别。

因为女性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权利和年龄无关。

2

30岁和25岁,应该有的最大差别

婚恋市场上,每个不同类型的筹码,在不同人眼里具备不同的优先度。

对于同等条件下的25岁和30岁女性,绝大多数男性择偶目标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25岁的女性。

但如果一个女人到了30岁,还和25岁的女人没有任何突出优势的时候,男生为什么不选择25岁的呢?

25岁的女性,至少还有潜力。

就像女生对某个男生不离不弃的时候,还会考虑对方是不是“潜力股”。

道理其实是相同的,这就是人性。

市场的存在,必然就会有竞争。

只有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与25岁的女性相比,30岁女性的最大差别应该是:努力寻找到自己的“优势”。

就像邱华梅说的:“我还是要奋力地奔跑,一味的反抗是缺乏安全感的,要得到自己的陆地,而不是在海水中浮浮沉沉。”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25岁到30岁这段差别,找到自己的优势呢?

1、放平心态,找准自己的优势进行提升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觉得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却又相信自己好于“平凡的一般人”。

真正让不同年龄女生产生差别的,不是年龄,而是除了年龄之外的其他价值优势。

这时候就需要看清自己的优势,把能提升的地方尽量提升。

如果有喜欢的事业,那就通过升职加薪来提升自己的层次,往后可以有更好、更高的圈子去遇见更多适配的人。

如果不想辛苦,自己又修炼不出什么过人优势,认不清只怕会越来越难。

2、不去在意别人怎么看,而是自己怎么做

年龄在婚姻中并不是绝对劣势,毕竟如今的单身比例越来越高。

女性将不再禁锢于年龄,可以跟随自己的想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们可以不再因为25岁或30岁这个年龄数字,就认为没结婚的是被挑剩下的残次品,结婚了的则是胜利者。

现在,每个人都在努力正视、可以尝试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不是按照别人的观念来决定未来。

婚否直接与成败挂钩的价值观念,明确是一种糟粕。

就像纪录片的邱华梅最后选择自费出国深造,在国外进修了更高的学位,还认识了那个尊重她、爱她的伴侣。

她说:“社会对女性婚姻的约束,就像旧社会的裹小脚,鞋子就限定那么小。

有些姑娘脚小些可能正好合适,可我偏偏脚很大,有着更多的理想和期待。

这鞋子我穿进去会疼,所以我不想穿进去。”

这部纪录片并不是在反对婚姻,也不是提倡结婚,而是在说结不结婚都可以。

同时也在传达,他人都应当尊重自我人生道路的选择,女性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而明亮地活着。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够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

无论是25岁还是30岁,都要变成自己眼中最好的那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