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年電影院線五一檔的競爭空前激烈。五一當天,就有八部新片上映,其中《祕密訪客》備受關注。導演陳正道的幾部懸疑題材作品口碑都在中上,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和吊足了胃口的預告片,也令人期待。可惜,當預告片裏的那些問號,在正片中獲得答案的時候,我一口老血差點噴了出來——就這?

好的懸疑電影,都離不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八個字。觀衆帶着疑問,跟着劇情苦苦尋找,到最後謎底揭開的一刻,恍然大悟暢快淋漓。但是,本片在鋪陳線索的時候,卻像是隨地撒圖釘,讓人站不住腳。

本片編劇殳俏一直在美食類媒體領域耕耘,導演陳正道也是以追求鏡頭表現著稱,這樣的“強強”組合下,片中少不了從構圖到運鏡都非常精緻的特寫,特別是廚房和餐廳的鏡頭,甚至不輸給《飲食男女》,但我完全沒發現這些鏡頭對影片的情節發展或人物形象塑造有什麼作用。還有許多特意表現的細節,你以爲是草蛇灰線,實際卻是亂爬的百足蟲。比如,預告片裏出現那一箱子舊網球,滴滴答答的擺鐘,餐桌上的八寶鴨,甚至那句靈魂之問“這場事故真的是場意外嗎”都像是故弄玄虛。過多的特寫、故意營造的驚悚氛圍,反而成了理解故事的“干擾”。

影片宣發着力打造的是“我們都不是無緣無故成爲一家人”這個概念,關鍵角色是段奕宏飾演的“於困樵”,這個名字有很強烈隱喻感:“困”,這一家人都是被“困”在一起的。導演用各種細節,暗示每一個人物被“困”的原因和動機,也努力表現着他們的掙扎。可遺憾的是,人物動機是脆弱的,行爲是缺乏邏輯的,這就使觀衆很難對當事者形成共情。比如,角色如果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那麼就要讓觀衆體察到角色的恐懼感;如果角色因憤怒而暴發,那就要讓觀衆理解角色是窒息感。可我既不能理解於困樵,也無法共情汪太太,兩個少年的行爲也充滿矛盾——不是人物因內心掙扎而產生的合理矛盾,而是動機與行爲的不匹配。

最最說服不了我的,是主導困局的汪先生,他的控制慾是強烈的,可手段是什麼呢?當最後的真相在各種閃回中逐步揭開後,我突然發現,這個汪先生真該被髮張“好人卡”,他做了一切努力,只是讓周圍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如果這個角色完全沒有表現出玩弄他人的邪惡能力,那由他織出的那張掌控人心的網就必然是漏洞百出的。原來,大反派汪先生纔是整個故事最受傷害的可憐人——我差點看笑場了。

主線欠缺邏輯,暗線則顯得支離,支撐影片口碑的就剩下所謂對同性戀羣體的關注了。關心社會議題,並通過作品來表達,是電影的一部分使命,但無論如何,導演和編劇的首要任務是講好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