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切實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流程再造和智慧創新”要點,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醫療數字化轉型成果,在市數字化辦牽頭下,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醫保局、市經信委等部門,組建“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通過“便捷就醫”7大應用場景建設,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開創了上海“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與數字醫療創新發展新局面。

瑞金醫院是上海數字化醫療轉型的前沿陣地,其大腦計算機數據中心,24小時維持運行、監看和統計分析。50多位IT工程師,分爲客服組、技術開發組、硬件組每天三班輪轉。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爲患者“便捷就醫”7大應用場景保駕護航。包括“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電子病歷卡、互聯互通互認、醫療付費一件事、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以及 5G智慧急救”。

上午8點,瑞金醫院門診開放,7大場景開始全面運作。在每天近1.5萬人的門診量中,約60%患者是通過手機提前預約號源。那麼精準預約僅僅是指掌上約號嗎?爲了深入7大場景,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瑞金醫院實地體驗了一番。

記者帶着一部手機來體驗瑞金醫院數字化轉型的醫療流程:“在‘上海瑞金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裏面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就是比較困擾大家的‘我來看病之前掛什麼號呢?我的症狀對症的是哪些醫生’,那在它‘導診’的這一欄也有,我來輸入,比如我選擇‘低血糖’我的一個症狀,很快它告訴我,我的症狀應該看‘內分泌科’。這個環節比較精準,你也可以輸入很多症狀,它也會告訴你你應該去看的科室。其實在昨天晚上我已經通過這個平臺做了內分泌科的預約了,而且它告訴我,就是在門診5樓,那麼我現在就能根據它的導引到門診5樓診室去,而在路上我就可以完成付費過程。”

如果你是首診患者,需要在醫院的官方公衆號,先註冊個人信息,期間需要綁定醫保卡或醫保電子憑證。完成後登錄,就能直接在手機上掛號付費,再也不用到人工櫃檯或者自助機排隊等候了。這就是醫療付費數字化後 帶來的便利。

來到候診室前,智能預問診場景就開始了。在等候叫號期間,患者可以在醫院微信號內的“預問診”功能下,與有255個專科知識庫的AI對話,來完成一份病史填寫。當進入診室後,醫生的操作系統內會自動彈出患者的這份病史,醫生可以邊看病史,邊與患者進行更深入的診療對話。據統計,這一功能,爲醫生和患者省去了約3.5分鐘詢問時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鬍偉國介紹:“節約下來這個時間,是還給患者。比如,我用這個藥有什麼副作用嗎,我用這個藥時間對嗎,加入我不選擇這個藥有什麼害處嗎等等等等,這樣的問題由患者來發起這個問題的起源,我覺得這個對醫患溝通、醫患交流更深了一步。”

隨着醫生幫記者開了一個檢查,銀行卡信息已經收到扣除了110元的消費記錄。也就是說,事先在“隨申辦”裏開通了信用支付,並開通無感支付,那在診間,任何開藥也好檢查也好,也不需要手機再操作,它在後臺就自動扣除了。

沒有帶病歷本,也不用擔心。目前,瑞金醫院95%的科室可以用電子病例,也就是醫生的診斷、處方或出院小結都可以上傳“隨申辦”APP。此外,影像檢查報告、醫療收費電子票據也都可以在手機端查詢到。

市衛健委介紹,2019年6月,上海第一輛5G救護車投入運行,至今,全市已有4個區通過5G基礎設施和醫院、市120的聯合調度實現了“上車即入院”的院前院內急救無縫銜接。

目前,“便捷就醫”7大場景主要在本市11家試點醫院逐步推廣。針對不太熟悉手機操作的中老年人,醫院仍將保持線下掛號、付費服務。

數字化轉型的工具已經握在手中,但是如何能讓大部分患者用得上、用得好、用得順仍然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課題,醫院告訴記者,現在線下醫療中還在不斷增加志願者來輔導中老年患者適應這樣的轉型 ,也希望這樣的數字化工具能和線下醫療深度融合,從而讓數字化轉型道路越走越遠,遠走越好。”

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表示:“我們計劃就是在今年6月底,先把這個4個試點的區和11個醫院能夠試點完成,那麼這個當中肯定會有不夠的地方,那麼通過試點我們來發現問題來完善,然後爭取在今年底能夠在全市面上推開。我覺得在整個數字化過程當中,一個是能夠找準問題,這是因爲把人民羣衆的感受最難點堵點的問題儘量能夠找到需要政府部門之間的,政府和醫院之間的這個協同,還有當然還有基礎設施的單位的支撐,在這個過程當中,它其實是一個發現問題,流程改造相互協同的這樣一個推進的過程。”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文韻 編輯:小真)

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