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統計局: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佈會上寧吉喆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後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釋放生育政策的潛力。

“全面兩孩”政策取得積極成效

國家統計局: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別超過1800萬人和1700萬人,比“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分別多出200多萬人和100多萬人。雖然,2018年以來出生人口的數量有所回落,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仍達到1200萬人。

從生育孩次看,2014—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明顯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後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高於40%。由於生育政策調整的因素,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從七人普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已經處於較低水平。這主要受到育齡婦女數量持續減少和“二孩”效應逐步減弱的影響。從2020年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確定性和對住院分娩的擔憂,進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願。

寧吉喆表示,低生育水平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響,也受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低生育已經成爲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將成爲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釋放生育政策的潛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調查,我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子女數爲1.8,只要做好相應的支持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就能發揮出來。

我國城鎮化率仍將會保持上升趨勢

今天,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表示,預計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促進城鎮化發展各項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城鎮化率仍將會保持上升的趨勢。

國家統計局: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普查結果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爲90199萬人,佔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爲50979萬人,佔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6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 

李曉超表示,過去十年我國城鎮化率確實提高得比較快,流動人口增加也比較多,這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有效配置的體現,也是結果。同時也是部分地區和區域包括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增強的結果,這和世界各國發展歷程的趨勢是一致的。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李曉超: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居於世界中等偏上水平,與我國人均GDP處於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大體的情況相當。預計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促進城鎮化建設各項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城鎮化率仍將會保持上升的趨勢。 

李曉超介紹,普查數據還進一步顯示,在城鎮化率提高和流動人口增加的同時,流向城鎮的流動人口比重仍在提高、流向城鎮化率較高地區的流動人口比重仍比較高、省內流動人口增長更快。 

關於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存在差異的問題,李曉超表示,首先要看到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近十年也在明顯提高。截至2020年底,已經順利實現了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差異主要還是體現在農民工羣體,由於受各種保障條件和制度的制約,這部分差異的緩解以至消除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當然,部分鄉村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的意願下降,特別是鄉村振興包括脫貧攻堅取得成就以後,有一部分人還願意留在鄉村,所以鄉村戶籍人口不願意離開鄉村,這也是影響這種差異的一個原因。 

(編輯 楊亞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