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壓力的增大,脾胃虛寒的人越來越多。寒冬之際,脾胃虛寒的人,特別容易被寒氣侵襲,出現手腳冰涼、胃部一受寒就胃痛等等症狀。

冬季是滋補的好季節,很多人會在冬季通過進補來調養,但是很多食物、茶飲及方劑,都會寫着脾胃虛寒者忌用,讓人想補而不敢補;還有一部分人是喫了很多進補的東西,但怎麼也補不進去,反而還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祕、口臭等症狀。

脾胃虛寒的人到底應該如何調理呢?喫什麼能補進去呢?

01

脾胃受傷,五臟遭殃

“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就是說脾胃對五臟有很大的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營養五臟;脾胃受損,則氣血生化之源匱乏,影響五臟。

脾胃乃“後天之本”,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慾、睡眠、情緒,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

01|心與脾

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可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02|肝與脾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喫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喫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上述症狀。

03|肺與脾

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使人更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04|腎與脾

腎的精氣強弱與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爲心裏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02

自查你的脾胃,是否“虛寒”了?

「脾胃虛寒」雖然聽起來抽象,但總的來說,脾胃虛寒的症狀表現爲:胃口差、喫得少、肚子容易脹(飯後脹得更厲害)、大便不成形且有時無便意。

除此外,還伴有疲乏無力、面色暗黃、消瘦或浮腫肥胖等表現。

01|脾胃虛寒,胃痛隱隱

在心窩之下,肚臍以上部位發生經常性或者突發性的疼痛,有隱痛、脹痛、刺痛、灼痛、劇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的會隨進食而表現爲有規律的疼痛,加重或者減輕。

02|脾胃虛寒,喜溫喜按

我們有這種感覺,胃疼了喝熱水,熱敷胃就特別舒服,那是因爲脾胃喜歡溫暖。

脾胃好的人擁有足夠的陽火“烹煮”飯菜,而脾胃虛寒的人,陽火不足就像“冷竈頭”,食物得不到完全的消化。

這類人一旦接觸冷食會造成胃痛,一旦接觸暖的食物、外敷、揉按,則會變輕。

03|脾胃虛寒,手足不溫

脾胃虛寒者,脾失健運,清陽不升,營養輸送不了全身;脾陽不足,更無法到達多個臟腑和四肢末端,所以有手足不溫的情況。

04|脾胃虛寒,四肢倦怠

脾胃不好的人多數身體有溼重氣,這樣體質喝水都胖,屬於溼胖;還有的人極瘦,其實是因爲脾胃虛寒,消化吸收不好,氣血嚴重不足。當脾胃虛寒者勞累後還會加重氣耗,四肢無力,肌肉鬆弛。

05|脾胃虛寒,時嘔清水

脾氣不升、胃氣不降,運化轉輸的功能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痰、飲、水、溼等多種虛實夾雜的胃腸病症。脾胃虛寒,陰寒之氣內盛,水溼不化,見口泛清水。

06|脾胃虛寒,大便溏稀

脾陽不足,喫進肚子裏的食物便不能及時運化,喫一點就飽了,喫了又漲肚;同時,食物也得不到充分消化,快速排出體外,大便帶水,糖稀不成型。婦女還會帶下清稀、腰腹酸沉。

07|脾胃虛寒,面色青白

面部的彈性,氣色要依靠脾胃,脾胃兩條經多氣多血,足陽明胃經走面部,一旦脾胃虛寒,氣弱,就會出現面焦,面色會不紅潤,呈青白之色。

出現這些症狀後,若不及時進行調理,脾胃虛寒的危害也會越來越嚴重。

脾胃虛寒,多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因此,一般是年輕上班族和一些飲食生活不健康及身心勞累的人羣易患此病。

03

這樣做,養出好脾胃

如果把長壽比喻成蓋房子,護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喫再多的營養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養脾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保健常識。

01|忌食生冷寒涼,規律飲食

對於脾胃虛寒的患者,調理的前提在於忌口,即:

忌食生冷瓜果、帶殼海產品、寒性蔬菜等食物;

切忌夏日貪涼服用冰鎮食品。

生活中常見的性質偏寒涼的食物有:

蔬菜:苦瓜、竹筍、蓮藕、荸薺等;

海產品:螃蟹、生蠔、蟶子、花螺、蛤蜊等;

水果:西瓜、梨、火龍果、山竹、香蕉、橙、椰子等。

脾胃虛寒,可以喫點溫熱的水果,如龍眼、榴蓮、蜜桔、大棗、桃子、荔枝、桂圓等。

脾胃怕生、怕冷,脾胃虛寒的人儘量不喫或少喫各種生冷寒涼的食物;特別是胃本來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喫辛辣、刺激的食物。

宜食性溫味甘辛,具有健脾補氣、溫暖腸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

02|合理適量的運動

經常久坐不動,時間久了也會傷害脾氣。

中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對於脾胃虛弱、體內痰溼重的人,在飲食調理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

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03|按摩養脾

“脾胃爲後天之本”,“脾胃爲氣血生化之源”。養護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在這裏我們介紹幾個自我按摩簡單有效的養脾胃的方法。

捏脊法

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爲突出。

具體操作: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

叩打帶脈穴

雙手叩打帶脈3~5分鐘,即雙手握拳,叩打腰部兩側,以自身耐受爲度。可健脾利溼,調經止帶。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處)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按揉肚臍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或者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搓動,搓至發熱爲止,胃脹、腹痛的人可以試試,每日2~5次。

每天在肚臍和足三里穴的位置灸上15-20分鐘,對脾胃虛寒表現爲腸易激綜合徵(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或大便性狀改變等)的人羣有明顯的效果。

04|常讀“呼”字音

常讀“呼”字音,可以培養脾氣,對緩解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慾不振都有好處。

首先,兩手掌相疊,掌根放在胸口處,從上往下推摩至肚臍以下,邊推摩邊口吐“呼”字氣息。口吐“呼”字時,口脣撮圓,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間氣流,氣息經撮圓的口脣呼出體外。只吐氣,不發音,氣息勻長不要憋氣。

吐字後用鼻吸氣,再將兩掌放在胸口處,重複上述動作。最後,兩掌相疊放在肚臍上,靜養片刻。

05|避免壞情緒

中醫看來,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舒,橫逆犯脾,易出現腹脹氣滯、胃脘不適等諸多病證。

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現代人從事腦力活動的居多,易有肝鬱脾虛的問題。要想養好脾胃,就要放下偏執,用寬容通達的心面對生活。

04

調理脾胃虛寒,試試這麼喫!

脾胃虛寒多由脾氣虛發展而來,通過食療來調理脾胃虛寒,多可選用羊肉、山藥等食材以溫補脾陽、健胃和中。

01|補中羊肉粥

食材:羊肉250克,大米180克,食鹽、生薑、花椒適量。

做法:羊肉切成小塊,與大米加水煮成粥,酌加食鹽、生薑、花椒調味食用。可分作2~3次食用。

功效:溫中補虛,健脾益胃。用於脾胃虛弱之食慾缺乏或虛寒嘔逆。

02|芝麻炒山藥

食材:山藥250克,芝麻、幹辣椒、植物油、鹽、雞精適量。

做法:山藥切段用開水焯一下,後放入冷水中泡一會兒;將切好的幹辣椒放入油鍋爆香,放入山藥大火炒;放入少量水,同時放入鹽、雞精、芝麻,炒勻燜一下,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者食用。

03|黃金南瓜粥

食材:雞蛋1個、南瓜100克、小米50克。

做法:先煮一個雞蛋,取蛋黃;南瓜去皮洗淨切小塊,隔水蒸熟,和蛋黃一起用湯勺壓碎和勻;小米熬粥,快好時,加入南瓜蛋黃羹,繼續煮幾分鐘即可。

功效:南瓜所含果膠可保護胃腸道黏膜,促進潰瘍面癒合,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適宜於胃病患者。

04|慄桃猴菇豬肚湯

食材:栗子仁、核桃仁各100克,猴頭菇2只,香菇6只,胡椒15粒,紅棗3枚,生薑3片,豬肚1只(約750克),火腿肉50克。

做法:先將豬肚用生粉、花生油處理,清洗乾淨,切大塊;猴頭菇、香菇用溫水泡發,洗乾淨,猴頭菇切爲小塊,香菇對半切開;火腿肉洗淨,切薄片;紅棗劈開,去核;胡椒壓碎。然後,連同洗淨的其他食材一齊置於砂鍋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白酒少許,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熬1.5小時,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諸物合烹,味道鮮美,湯性溫和,有良好的補益脾肺、補益氣血、散寒暖胃、補腎益精、理氣化痰等作用,適宜於一般人羣服食以御冬寒。也可用於脾胃虛寒、食少納呆,肺腎兩虛、咳喘痰稀等症的輔助治療。

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平時最好早睡晚起、多曬太陽,讓身體溫暖,是保護脾胃最好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大家還是要少喫冷飲,三餐定時,健脾養胃,以熱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