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隱居避世自古便爲人所追捧,隱居者或是懷才不遇之人,或是避世躲避戰亂之人,亦或是追尋內心安寧,迴歸田園情趣之人。自西周開始,終南山便成爲了隱居聖地,姜子牙在此磻溪谷中隱居,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在此過起了閒適的生活。時代發展至今,隱居生活仍然能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它的影子。沒有因爲社會的進程而消失,反而在壓力漸大的社會中又再次風靡起來。

如果說曾經的終南山是隱者不遇,那如今的終南山便是人頭攢動,他們當中有各色人羣,但上萬人卻是因爲逃避工作在此上山,一場大雪就暴露原形,而真正的隱士卻能度過寒冬,在艱難處境中安然生活,不抱怨,不急躁,不後悔。修行聖地

終南山地處陝西西安,在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中拔地而起,這裏自古就被譽爲仙家之地,集天地之靈氣於一體,是道骨仙風之人在此修行的地方。濃厚的道教氛圍使得它在所有的隱居聖地中脫穎而出,這裏是老子曾經歸隱的地方,這裏自然是受到許多道教人士的喜愛。因爲歷史典故的原因,這裏也成爲了歸隱的首選地,成爲了一個傳統。且不說終南山自身附有的道教氣息,這裏的自然風光也的確適宜隱居。四季分明,靜寂空曠,半山腰的白色霧氣平添了幾分仙氣,是令人舒心和心境闊達的地方,所以不少人選擇來此靜修。

因爲隱士傳統,所以這裏令不少人神往,也逐漸造就瞭如今的終南山。終南山上不乏真的隱士,他們在此過着各自的生活,固守一處,每日清心寡慾,除了簡單的生活以外便是讀書寫字,冥想打坐,看日落日出,清雅平淡卻讓他們內心富足。他們已經在此過起了許久的隱士生活,他們已經離不開此地了。對於他們來說,隱居生活並不是逃避,而是選擇了另一種熱愛生活的方式,所以即便在諸多困難面前,他們依舊從容淡定,這份淡然便是隱居生活饋贈於他們的結果。終南山並非終南捷徑

如果你問真的隱士,選擇了終南山就選擇了簡單嗎?那答案自然不是,這裏的確沒有什麼繁雜的社會活動,但這裏生活清苦,絕非想象中那般閒適,自給自足的生活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沒有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很多人都會被時間打敗,忍受不了孤獨,忍受不了寂寥,所以那些只是暫時爲了逃避生活在此尋求內心解放的人是呆不長久的。

正是因爲終南山給人的錯覺,好似進入此山中就再無了煩惱一般,短短時間內便有無數的人湧入其中,打破了這裏的平衡,儼然使得終南山再也不是那個道家清心聖地了。這裏成爲了逃避生活的人的桃花源,卻帶給了真正隱士們的困擾。

逃避社會生活的人上了山,先是滿心歡喜,認爲終於解脫了俗世煩擾;之後雀躍不已,想要在此開闢出獨獨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再之後就是自行面對生活的瑣碎,挑水煮飯、洗衣做飯、砍柴種地、接電燒水等等;再之後就是耐心消磨殆盡,覺得日子孤苦無依,索然乏味;最後當積累到了一定界限的時候,只需要一丁點困難,便可以讓他們再度堅定決心,那就是趕緊下山,迴歸到俗世生活中。終南山之哀

大多數的生活逃避者應該都是遵循此條規律,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篤定的人是不能在此休養生息的。終南山不是避難所,也不是給所謂的逃避工作的人的藉口。當白雪皚皚的時候,山中空寂,寒風蕭瑟,逃避生活的人也開始倉皇出逃回家,諷刺至極。因爲這些假隱士的影響,清心寡慾之地已然變了味,不少人在此尋得商機,開辦隱士訓練班,收取高昂租房費,儼然成爲了一個商業氣息濃厚的地方,所謂的道風仙氣已經被俗世氣息所籠罩,這是終南山的悲哀。

結語

真的隱士並不是形式上的隱居生活,唯有從心,方能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富足。那些逃避生活的人,在決定進山潛修之時不妨先問問自己的本心,若非真的決定喫苦和清修一輩子,還是不要上山打擾真的隱士了。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真正想要釋放本性追求閒適之趣的人,從來不會爲地方所困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