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消費者小孫在某家電商城購買家電產品時,被工作人員告知商城與運營商有合作,用戶進行5G話費套餐升級即可收到1440元現金抵扣券。但在該業務辦理完成後,工作人員原本承諾的升級話費套餐返還優惠券,卻最終變成了分期貸。《證券日報》記者查閱黑貓投訴平臺發現,多位用戶投訴稱“被貸款”。

將5G話費套餐升級即可收到1440元現金抵扣券,這種活動容易讓用戶心動。然而,小孫的5G話費套餐升級後,並未得到現金抵扣券,而是收到運營商短信稱,小孫申請的全網信用購已生成取貨碼,分期金額1440元,可登錄和包支付App“和包貸”查看。運營商工作人員聲稱“這個不是貸款。”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就是貸款。”

業內人士提供的告知書顯示,相關產品屬於“分期產品”,如果用戶沒能按時足額繳納話費,則可能出現逾期風險。再結合運營商短信中的“分期”“和包貸”等字眼來看,這確實是一種金融產品,用戶要按時還款,否則信用受影響。但在辦理過程中,對方從未提及信用購、貸款等信息。可見小孫在被誤導的情況下“被貸款”了。

這應該是運營商與商城的合謀。商城通過這種活動來促銷家電等產品。運營商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在攜號轉網時代進一步“綁牢”了用戶;二是在合約期內可獲得更多套餐資費收入;三是在5G用戶爭奪戰中企圖取得好業績。也就是說運營商在5G市場,已經不滿足於爭取新用戶,還對現有5G用戶再開發,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投訴信息顯示,多位用戶表示,某運營商以贈送手機、智能音箱等吸引用戶升級5G套餐,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貸款”。這說明像小孫這樣的用戶不少,細心的人會發現“被貸款”,但有的人未必能發現。這種現象,既擾亂了電信市場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希望引起運營商決策層和有關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5G市場需要的是良性競爭。而用戶“被貸款”現象則投射出,某些運營商企圖在“亂”中取勝,即在爭奪5G用戶以及在5G用戶再開發過程中,通過某些亂象來獲取利益。不過,靠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是很不光彩的,最終損害運營商形象;同時,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監管要求。所以,通過“亂”中取勝並不可取。

據說,運營商在對營業員進行培訓的時候,會要求營業員告知風險。但部分營業員急於拉動業績,在風險告知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如果這一情況屬實,說明用戶“被貸款”並非企業行爲,而是營業員行爲。但是,企業沒有對營業員進行有效監管,仍然難辭其咎。如果某些運營商不能維護自身形象,很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下風。

針對此前5G用戶爭奪戰中出現的不良現象,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2月印發《關於提升5G服務質量的通知》要求,電信企業在營銷環節不得片面誇大5G優勢或優惠項目;不得誤導、強迫用戶辦理或升級5G套餐;無協議約定不得限制5G套餐用戶更改其他在售套餐。現在看來,某些企業並不聽話,仍然在誤導用戶升級5G套餐。

針對媒體報道的5G用戶爭奪亂象,希望運營商和監管者採取更爲有效的治理措施。同時,“被貸款”用戶也可以欺詐等爲由依法維權。只有如此,才能倒逼運營商在5G網絡、應用場景、服務質量、套餐價格等“正面”提升競爭力。

◎ 爲正義“說話”,爲公平“代言”,若喜歡本***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