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以腹瀉病爲關注對象,將建立全國30萬人羣的前瞻性隨訪觀察隊列的研究項目啓動。即兒童疾病綜合管理(IMCI)暨兒童腸道健康與腹瀉病防控大型登記戰略性創新合作項目啓動會日前在深圳召開。啓動儀式上,國內衆多大咖表示,腸道菌羣失調,也會造成兒童腹瀉,益生菌在兒童相關腹瀉疾病中的應用價值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在挖掘。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一項對第三世界兒童腹瀉的統計結果顯示,兒童腹瀉的死亡率每年高達500萬例之多。兒童腹瀉對於兒童生長發育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有報道在兒童初次腹瀉之後,患兒自身的體重增長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

“兒童腹瀉由多個因素造成,其中過度使用抗生素會使腸道菌羣失調,這也會造成兒童腹瀉。”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表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並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如果不規範地用抗生素去治療可能會導致兒童腸道菌羣失調,而由此帶來的腹瀉會嚴重影響兒童成長和身心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

會上專家指出,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兒童中有20%-30%的會發生腹瀉,發生機理也是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腸道菌羣紊亂,然後繼發感染導致腹瀉,這在臨牀上被稱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但如果使用益生菌可以重新平衡紊亂的腸道菌羣,修復腸粘膜、促進腸道免疫功能。在相關藥物的使用中,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等益生菌在AAD專家共識中獲得了A級推薦。專家建議,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者使用抗生素的同時用益生菌有預防和治療兒童腹瀉的作用。

除了不合理應用抗生素,兒童腹瀉病的規範化診治也是重點努力的方向,尤其是針對兒童的相關研究應當加強。當前我國針對兒童的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大型的隊列研究是非常困難但意義確是十分重大。因此,爲切實降低兒童腸道健康相關疾病特別是腹瀉病發生風險同時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爲實現兒童腸道健康預防腸道相關疾病建設循證醫學研究平臺,由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教材編輯部聯合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共同發起了兒童疾病綜合管理暨兒童腸道健康與腹瀉病防控大型登記戰略性創新合作項目(IMCI-D),以腹瀉病爲關注對象,將建立全國30萬兒童腹瀉病人羣的前瞻性隨訪觀察隊列,收集詳細的診斷、用藥、隨訪、症狀改善、不良事件等方面的情況,對與腹瀉病相關的兒童開展隨訪調查和登記,提升童腸道健康及疾病防控的綜合管理水平。

“通過IMCI-D項目爲導向,以兒童腹瀉病防控爲基準,帶動兒童疾病的綜合管理,針對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展開培訓,提高診療水平,推動腹瀉病等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規範化的診療和管理。”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第18屆消化學組組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江米足介紹。

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江米足教

“參與研究項目的患兒將會享受因地制宜的健康諮詢、預約就診、綠色通道、隨訪等服務,並得到更規範的腹瀉病診治,有助於提高兒童綜合疾病的防控水平。”江米足教授介紹, IMCI-D項目將會調研中國兒童腹瀉病的相關的因素,對於下一步制定我國兒童腹瀉的指南或專家共識等提供更多循證醫學的證據。

本項目由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中華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教材編輯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聯合主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