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虧20億?終於承認上市的喜馬拉雅,能用聲音經濟征服美股嗎?

在中國的音頻市場上,有一家公司始終受到大家的重點關注,這就是被稱爲中國長音頻龍頭的喜馬拉雅,在多次否認上市之後,至於喜馬拉雅邁出了上市最重要的一步,向紐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正式開始進軍美股,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在關注,作爲中國聲音經濟的龍頭企業,喜馬拉雅上市的故事能被市場認可嗎?三年虧損20億的喜馬拉雅真能征服美股嗎?

一、喜馬拉雅終於承認上市了

一直以來,喜馬拉雅上市的消息一直被市場廣爲傳播,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喜馬拉雅官方都是出面否認,不過這次終於不再否認了。根據***的報道,近日,喜馬拉雅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和中金爲聯席承銷商。招股書顯示,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爲喜馬拉雅的戰略投資者。主要財務投資者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普華資本、合鯨資本等。

喜馬拉雅成立於2012年,歷經9年發展,已成爲深受用戶喜愛的在線音頻平臺,致力於通過聲音分享智慧和快樂,做一家人一輩子的精神食糧。目前,喜馬拉雅的在線音頻服務已經涵蓋了用戶從-1歲到100歲不同年齡階段所需要的豐富內容,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全場景月活躍用戶已達到2.50億。2020年,喜馬拉雅活躍的內容創作者達到520萬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平臺音頻內容總時長超過了20億分鐘,可以供一個人不重複收聽超過3,900年。公司主要變現渠道包括付費訂閱、廣告、直播、教育服務以及其他創新產品和服務。其中,付費訂閱服務是喜馬拉雅的基本盤,在2020年貢獻了超過17億元收入,佔比達到43.3%。

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全場景流量月活躍用戶達到2.50億,包括移動端月活1.04億和IoT及其他開放平臺用戶1.46億。以用戶時長計算,2018年到2020年,其移動端用戶日均收聽時長從平均123分鐘增長至141分鐘。

不過在這些數據的另一面則是喜馬拉雅真的還沒賺錢,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喜馬拉雅營收分別爲14.8億元、26.8億元和40.5億元。平臺迄今爲止尚未盈利,三年來同期淨虧損爲7.737億元、7.733億元、6.051億元。就以最近兩期爲例,2020年全年,公司經營虧損6.5億元,經營虧損率爲17%;最新2021年第一季,公司經營虧損3億元,經營虧損率爲26%。

二、喜馬拉雅真能用聲音經濟征服美股嗎?

面對着喜馬拉雅業務的高增長和還沒能盈利的現實,不少投資者都在問這樣的喜馬拉雅真能征服美股資本市場嗎?

首先,聲音經濟是一個市場前景不錯但競爭已成紅海的市場。從整體市場的角度來說,聲音經濟市場是喜馬拉雅最大的主戰場之一,在這個主戰場之上,喜馬拉雅可以說已經取得了長音頻賽道的領軍地位,至少在這個細分垂類上喜馬拉雅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在線音頻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105億元增長至307億元,但未來3年內,無論內容生產,還是盈利增長趨勢,都將明顯放緩。目前,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0年國內在線音頻的互聯網用戶滲透率僅爲16%,相較於在線音樂57%、長/短視頻74%的滲透率還很低。未來,伴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國的音頻市場需要將有可能進一步增加,但是對於喜馬拉雅來說,這個市場已經不是當年只有喜馬拉雅縱橫的藍海了,伴隨着越來越多的巨頭逐漸重視音頻市場,這個市場上已經雲集了蜻蜓FM、荔枝FM爲代表的傳統市場競爭者,以及央廣背景的雲聽,騰訊系的騰訊音樂,字節系的番茄暢聽,這些巨頭的加入讓整個音頻賽道已經成爲了血雨腥風的紅海,在這樣的情況下喜馬拉雅可謂是羣敵環伺。

其次,虧損不是大問題但賺錢模式能否賺大錢纔是問題。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觀點,這就是互聯網公司只要能賺錢,虧損都不是大問題,從亞馬遜到特斯拉,從京東到拼多多,誰不是從虧損走出來了,互聯網公司的虧損問題其實都不用過度擔心,但是需要擔心的是你的商業模式能否賺大錢,我們再來看喜馬拉雅的商業模式就會發現,喜馬拉雅的問題不在於現在虧損了多少,而是喜馬拉雅的商業模式的賺錢效率不夠高了。一方面,喜馬拉雅的成本費用支出之中,對於內容的採購成本既是喜馬拉雅的護城河,同樣也是喜馬拉雅最大的成本開支項,由於較高的採購成本,直接導致了喜馬拉雅單位內容的利潤貢獻水平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喜馬拉雅的主要業務收入來源於廣告和付費訂閱,不過之前已經有從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爲代表的一系列市場先行者告訴我們,這兩個收入來源都難以具有高倍增長的空間,可以說收入增長難以實現高增長才是喜馬拉雅當前最大的難題。

第三,喜馬拉雅真能用聲音經濟征服美股嗎?我們看到喜馬拉雅一直喜歡用“聲音經濟”或者“耳朵經濟”來形容自己,不過對於美股投資者的語境來說,在英語相對較爲平緩的語境之下,聲音經濟極有可能還是會被認爲是音頻市場的一部分,這樣的話,喜馬拉雅之前的傳統業務就難以給美股資本市場帶來比較吸引人的故事,不過好在這些年來喜馬拉雅已經有了一些更新的故事,這就是吸取荔枝上市和這些年市值管理的教訓,喜馬拉雅不遺餘力地抓住了物聯網這個強力的市場助力。在招股書中,喜馬拉雅寫道“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2.50億的全場景月活躍用戶中,通過智能音箱、車載音頻等IoT終端及其他第三方開放平臺訪問喜馬拉雅的月活躍用戶有1.46億。”雖然小雅音箱不及小度和小愛同學那麼名聲在外,但是畢竟物聯網的概念還是遠比音頻賽道更受資本市場歡迎的,所以如果說好了物聯網的故事,喜馬拉雅還是有不少套路可以講的。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喜馬拉雅的潛在風險:一是喜馬拉雅的版權始終是其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於任何一個內容平臺來說,版權都是最大的問題,畢竟只有足夠吸引用戶的內容才能真正拴住用戶,讓用戶持續給平臺創造價值,但是對於喜馬拉雅來說,版權問題卻是始終存在的,野馬財經就曾經報道過,《斗羅大陸》、《左耳》、《如懿傳》等知名IP持有方都曾與喜馬拉雅產生過糾紛,而北京日報近期也有過類似的報道。對於任何一個內容平臺來說,如何處理好版權問題都是一個足夠讓人頭疼的事情。

二是知識付費到底是不是一個僞命題?這些年伴隨着知識付費的興起,很多人都在說知識付費的故事,不過也有很多人在表示,知識付費是一個僞命題,我們姑且不糾結知識付費是否僞命題。但對於喜馬拉雅來說,喜馬拉雅的知識付費其實不少,但是根據財華社的計算,就ARPU而論,喜馬拉雅2021年第一季付費用戶規模約爲4170萬,當季貢獻收入中剔除B端廣告收入之後總計爲8.89億元,粗略計算平臺ARPU爲21.32元,說實在這個知識付費的費用貢獻率着實不高,如何讓知識付費給企業貢獻更多的收入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所以,喜馬拉雅上市已經近在眼前了,其能否能真正拿下美股市場,說實在兩可之間,我們還是騎驢看唱本走着瞧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