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起牀時我都會習慣性地點開音樂 app 的每日推薦,用音樂喚醒不在狀態的大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儘管我們獲得音樂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容易,對於唱片行業來說卻從未輕鬆。

根據國際唱片行業協會最新的《全球音樂報告》,2020 年全球唱片收入達到 216 億美元, 這是音樂產業在經歷了近 20 年的衰退之後,終於可以勉強持平 20 年前的產業水平。

對比 20 年前你會發現,音樂產業的收入組成已經大不相同,20 年來唱片行業經歷了數字音樂挑戰實體音樂、流媒體音樂取代數字音樂的兩次巨大轉變。

有趣的是,在音樂產業的每個轉折點上,你都能看到蘋果熟悉的身影—— iPod 直接衝擊了實體音樂、iTunes 開啓了數字音樂時代、Apple Music 見證了流媒體音樂的騰飛,蘋果的音樂服務改變了大多數人聽音樂的方式,

5 月 18 日蘋果宣佈將會在六月爲 Apple Music 訂閱用戶,帶來無損(Lossless)音樂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服務,並且維持原訂閱價格不變。

在 Apple Music 的介紹上,蘋果將這次升級稱之爲「全新的音樂體驗」,這會是蘋果音樂故事又或者說全球音樂產業的新篇章嗎?

也許我們應該放下「無損崇拜」?

與其他音樂 app 需要碰運氣聽無損音樂(只有部分音樂有無損音質)不同,Apple Music 的無損格式升級是面向全曲庫的 7500 萬首歌曲。

歌曲升級從 CD 級的 44.1 kHz/16 bit 音質起步,更高一級音質爲 48 kHz/24 bit,針對音樂發燒友,蘋果還提供了最高可達 192 kHz/24 bit 的高解析度無損音質。

看不懂這些複雜數字也沒關係,你只需要知道這些標準之高,已經足以滿足大多數設備對高保真音源的需求。CD 般的音質是我們衡量歌曲時愛用的標準,而 Apple Music 能帶來足以看齊 CD 甚至超越 CD 的音樂文件。

▲ 圖片來自:Unsplash

一個不小的遺憾是,無損音樂服務支持 iPhone、iPad、Mac 的揚聲器等大多數蘋果設備播放,也支持第三方耳機(非藍牙),但不支持自家包括 AirPods Max 在內的 AirPods 系列和 Beats 系列耳機。

對於其中的原因,愛範兒在 《蘋果也要玩 HiFi,AirPods 這次會迎來音質升級嗎?》一文中已有過解析,簡單來說,在蘋果更新更高效的藍牙編碼格式之前,AirPods 或者其他任何無線耳機都無法發揮無損音樂的全部實力。

▲ 圖片來自:Unsplash

但不要太快感到灰心,AirPods 不一定永遠與無損無緣,根據 AppleInsider 的爆料,蘋果很有可能正在開發一種專有的高保真音頻傳輸格式,讓 AirPods 系列耳機上也能得到極致的音質表現。

如果爆料準確,那麼這會賦予 AirPods 系列一個強大的競爭優勢,因爲即便是行業頂尖的 LDAC 協議仍然不能稱得上是無損傳輸,屆時音質不再是選擇無線耳機的阻礙,這就像一把更有力的「剪刀」剪掉了有線耳機的線。

不過在那之前,不如讓我們回到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你真的需要無損音樂嗎?

我們對無損有着難以言喻的崇拜,這是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有損壓縮」所填滿的世界——壓縮過的視頻、圖片、音樂,我們在互聯網觸碰到的每一個文件都被要求壓縮的儘可能小。

沒有人會否認 1080P 的視頻比 720P、480P 清晰,它們之間存在一眼便可辨認出的差距,但是當分辨率來到 8K 與 4K 的對比時,有些時候我們就需要更加認真才能辨別他們的差距,這並不是 8K 分辨率不夠清晰,而是 4K 的清晰度已經不低了。

與無極限增長的數字不同,人的感知是有極限的,並且隨着清晰度的增加,感知會變得越來越不敏感,對於音頻清晰度也是如此。

我們能否聽到無損音頻的高保真表現,與我們的播放設備以及傳輸有很大關係,以 Apple Music 最高的 192 kHz/24 bit 爲例,蘋果推薦搭配 DAC 設備播放,而這對於發燒友以外的用戶來說是一道不小的聽音門檻。

如果你用 iPhone 附贈的 EarPods 聽不出無損音樂的差別,請別太自責,這不是耳朵的錯。

換句話說,無損音質是對極小部分音樂發燒者用戶準備的,對於大部分普通聽衆來說,提供無損音質其實更像一個心理慰藉:「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沒有」。

事實上你會發現,蘋果對於全曲庫 7500 萬首歌曲的無損更新是「雲淡風輕」的,因爲這些音樂在上傳到資源庫時就是已經嚴格按照了高要求的格式標準。

根據蘋果最新的《iTunes 視頻和音頻素材指南》介紹,蘋果接受的音頻最低標準爲採樣率 44.1 kHz 、解析度爲 16 Bit,也就是說其實蘋果手裏一直都有無損資源,爲什麼這麼多年(近 20 年)一直提供壓縮過的 AAC 音樂呢?

在一個領域鑽向極致,一直不是蘋果設計新產品的思路,無論是第一代的 iMac、iPod、iPhone 還是 Apple Watch、AirPods,極致表現向來不是它們在誕生之初考慮的首要問題,獨一無二的開創性纔是。蘋果對於音樂也是如此。

也許,極致的無損音樂並不是這次更新的重點,一同更新的杜比全景聲纔是蘋果更關注的「開創性」所在。

杜比全景聲纔是蘋果押注的「音樂未來」

提到杜比全景聲,愛看電影的朋友應該不會對到陌生。

支持杜比全景聲系統的影院裏,我們可以聽到子彈在面前穿梭,直升機在頭頂呼嘯而過、與爆炸擦身而過時的掀起的氣流,這種空間距離感的呈現,就是杜比全景聲與傳統立體聲相比最大的提升。

聽覺是人類形成空間知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耳朵可以通過聲音的大小和方向在腦海中判斷並定位音源,爲空間感的形成提供線索,因此杜比全景聲的空間環繞效果能形成更強的沉浸感。

AirPods 不支持無損音樂,但我還是建議你升級 Apple Music

與視覺體驗相類比的話,杜比全景聲與立體聲的差別就像是 3D 電影之於 2D 電影,在空間上帶來了更多維度的創作可能,而這種多元可能性不僅針對於電影音效,對於音樂藝術家而言,這也意味更多音樂的可能性。

聲音的記錄經歷了單聲道(MONO)、立體聲(Stereo)、全景聲的發展,每一次轉變都伴隨着更多創作的可能。

在上世紀 60 年代,大多數人的播放設備都還是單一的大喇叭,單聲道是錄製和播放音樂的主流格式。

戴上耳機聽 The Beatles 的早期音樂時,你會發現人聲與伴奏被分在了左右不同的耳朵上,這是因爲 The Beatles 在錄製 CD 時採用了單聲道而不是立體聲混音,他們將一層層的聲音疊加進同一音軌中。

隨着立體聲設備變得普及和成熟,The Beatles、貓王等音樂者也採用立體聲標準來創作音樂,音樂開始變成我們熟悉的樣子,多聲道的環繞效果讓我們能聽到創作者在創造時更多的心思。

例如 Queen 樂隊在 1975 創作的《波西米亞狂想曲》,至今仍然是流行音樂史上最精心設計和複雜作品之一。

▲《波西米亞狂想曲》劇照

在 2018 年上映的同名電影中有個細節,爲了給《波西米亞狂想曲》營造歌劇合唱團的感覺,樂隊成員梅、默丘裏和泰勒每天連續唱自己的聲部 10 到 12 個小時,創造出 180 個分開的錄音,這些錄音再合併爲連續的次混音,最終營造出宏偉的歌劇感。

當立體聲升級爲杜比全景聲,這種創作的豐富性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在 2019 年杜比曾經聯合 Coldplay 等衆多音樂人共同探索音樂更多的表現力,在全景聲的加持下,聲音不再是來自左和右,而是可能存在於一個空間的四面八方。

與無損音樂的高門檻不同,杜比全景聲是適用於大衆的新體驗,絕大部分人都能聽出聲音從平面變成立體的空間,這也許就是蘋果想要的「開創性體驗」。

回到 Apple Music 的杜比全景聲服務上,它適用於 AirPods、Beats 等所有蘋果自家耳機產品,也適用於 iPhone、iPad、Mac 等揚聲器,甚至包括第三方的耳機設備,都能體驗杜比全景聲的空間音頻。

杜比全景聲的音頻文件大小約爲普通 AAC 音頻文件的 3 倍,而無損音樂也差不多這個水平,相近的帶寬負擔也讓人懷疑,蘋果也許是因爲推出杜比全景聲才順便帶來了無損音樂,儘管大多數人更關心後者。

蘋果會再次改變音樂產業嗎?

杜比全景聲不是唯一一個關注未來音頻趨勢的技術,同樣是音樂行業的「頂級玩家」索尼也有推出相似的空間音頻標準—— 360 Reality Audio。

索尼同樣想用 360 Reality Audio 爲創作者和聽衆在空間上增強音樂的表現力,不過在渠道和設備的普及上與杜比全景聲還有一點距離。

例如曲目的數量(大約 1000 餘首)、流媒體合作伙伴(Deezer,Tidal,Amazon Music HD 和 nugs.net)的體量與 Apple Music 相比都有一些差距,就獲取空間音頻的便利性而言,Apple Music 也許是最便捷的方式。

然而,就目前來看,無論是 360 Reality Audio、杜比全景聲還是其他空間音頻標準,以歌曲數量來分辨各平臺孰優孰劣其實還爲時尚早,這些「新音樂」就像是剛埋下地裏的種子,要想看看它們未來能長多高,還得看「澆多少水」。

最近杜比與環球音樂集團展開了合作,除了以杜比全景聲的格式發行了製作了數千首歌曲外,還爲包括 Capitol Studio、Abby Road Studio 等著名音樂錄音室配備了杜比全景聲錄音標準,推動空間音頻的製作普及。

並且 Apple Music 每週都會帶來新的杜比全景聲內容,可以看出蘋果正積極地將新的音樂形式帶到主流視野之中,而新的音樂體驗很可能會刺激 Apple Music 訂閱的增長。

無損讓人聽到的是更多的「聲音細節」,空間音頻則是讓人聽到更多「聲音的可能」,後者帶給創作者的創作空間是巨大的。

蘋果押寶空間音頻,也因爲視聽內容的交互正在發生改變,AR、VR 內容正在逐漸成熟,虛擬演唱會變得愈加常態化,我們聽聲音已經不僅滿足於「聽到了什麼」,而是將聽覺轉變爲構建虛擬空間的一部分,變成了我們「感覺到了什麼」。

《堡壘之夜》上 Travis Scott 的 2770 萬人演唱會是虛擬內容的一個轉折點,它證明了虛擬內容能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而空間音頻是組成沉浸式虛擬體驗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試想一下,閉上眼睛,聽周杰倫唱着《可愛女人》慢慢向你走來,睜開看見眼睛,透過 VR 眼鏡看到虛擬的「他」拿着麥克風站在了你的面前,這種臨場感是一個 5MB 的 MP3 文件所不能提供的。

那麼問題來了,蘋果會再次改變音樂產業嗎?

蘋果對杜比音效的關注,也許會激發音樂人對於空間音頻創作的熱情,這不一定會爲流媒體音樂產業的創造更高的收入,但這可能創造出更有創意、更有感染力的音樂作品。

要知道,對於音樂最不容小覷的就是「創意」,就像在單聲道時代,誰也未曾想象過《波西米亞狂想曲》的誕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