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稻菽千重浪,巨星隕落人間悲。“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倉廩實,天下安。對於這樣的“國之大者”,袁隆平不僅“心中有數”,更是“手中有術”。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從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了“二系法”雜交水稻,再到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袁隆平被稱爲“英雄”,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英雄,從來都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袁隆平身上熠熠發光的,是科學報國的家國情懷,是奉獻爲民的擔當精神,是潛心攻關的學術風範。作爲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被西方專家稱爲“東方魔稻”,讓億萬中國人喫飽了飯。如今,雜交水稻已推廣到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美國、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袁隆平曾說過“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從“言”到“行”,“雜交水稻之父”用真真切切的成果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人間萬事出艱辛”,一切美好夢想的實現,都需要付出不懈的艱苦努力。對於這個樸素道理,袁隆平篤信無疑,更身體力行。他曾說自己有兩個夢,“第一個就是禾下乘涼夢,夢見我這個試驗田的水稻啊,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籽粒呢,有花生米那麼大,我就坐在我的稻穗下乘涼;第二個夢,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夢想與現實之間並不遙遠,奮鬥是達成的唯一路徑:他讓腳底走遍田間地頭,以攻關搶佔科研高地,用汗水取得矚目成就……時代在進步,袁隆平也從未止步。他從水田到沙漠再到鹽鹼地,直到走出國門,去實現讓更多人“喫上飯,喫飽飯”的畢生夢想。作爲一個“稻田守望者”,袁隆平播撒着生命的希望,更收穫着精神的富足。也正是因爲這種精神的存在,使得此刻的我們更加緬懷袁隆平。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國士如燈,照亮前程。中國有一個袁隆平,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幸運。人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這股精神的延續。“兩彈元勳”鄧稼先、“敢醫敢言”鍾南山、“天眼之父”南懷仁、“英雄無言”張富清……回溯我們這個國家波瀾壯闊的奮鬥史,會發現一代代堅守者、奉獻者和犧牲者撐起了共和國的脊樑,也激勵引領着無數後輩緊隨他們的步伐接力奮鬥。這些凡人英雄所閃耀的光芒,照亮的是一個大國築夢圓夢的歷史征程。對於後來者而言,前人的故事值得銘記,奮鬥的精神必須賡續。

  緬懷“稻田守望者”,去做“時代追夢人”。時間的邏輯,是要在“新”與“老”之間完成接力,從而推動歷史往前發展。今天的中國,每天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就要求更多的年輕人在各自的領域完成一番業績,以追夢的姿態在新時代田野上留下自己的豐碩成果。袁隆平還曾打趣自己是個“90後”,要一直搞到“百零後”。青春無限,風光正好,有夢想就有目標,有希冀纔會奮鬥。廣大青年,自當從袁老身上領悟出一番“追夢”與“奮鬥”的價值,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裏,像水稻一樣,向着心中的夢想不斷拔節成長,把青春的綠色鋪滿大地。擁有這樣的奮鬥觀,不啻是對袁隆平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