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銀越野賽不是馬拉松!

172人蔘賽,21人遇難,12.2%死亡率。

5月22日,在甘肅省白銀市舉辦的2021(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敲響了警鐘!

馬拉松向左,越野賽向右。。。。。。

中國青年報記者通過參賽者、救援隊的回憶,覆盤了這場悲劇。

進退兩難的CP3:沒有任何補給

張小濤行進在第一集團,他在社交媒體上回憶,前20公里情況都很正常,到達CP2(第二個打卡點——記者注)之後,風雨已經開始侵襲。

張小濤超越了一位叫黃關軍的選手,“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擺了擺手,意思就是聽不見,後來我才知道他是聽障人士。”黃關軍是殘運會冠軍,但此時,“他狀態已經開始不好了。”

越往上風雨越大,到半山腰時雨裏開始夾雜冰雹。張小濤摔了不下十跤,肢體開始僵硬,直到又一次摔倒後,他無法起身,趁還有意識,他拿出保溫毯披上、拿出GPS定位器按了SOS,之後便陷入2小時40多分鐘的昏迷。

據參加了本次賽事的資深跑友“流落南方”介紹,黃河石林的賽道最難的部分是從CP2到CP3,8公里距離,“選手們需要手腳並用往上爬,這裏是摩托車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補給,這意味着,即便到達山頂,也沒有可補充的食物、飲水。熱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體,更無處可休息,且無法在此處退賽。還要堅持到CP4。”

資深跑者林傲(化名)回憶,他跟隨救援隊從CP3開始搜救,搜救現場氣溫很低,他穿着兩件抓絨衣,但走到一半,還是冷得不行,又披上消防隊員的作戰服,“風颳在身上像刀割一樣,但我們發現選手時,基本都是短袖短褲。”

5月22日晚上七八點,天色已經漸暗,他們在賽道CP3附近草甸上發現了一位已經無意識的參賽者,再三確認,是跑友圈裏被譽爲“梁神”的梁晶。當晚他參與救援的4人中,有3人不幸遇難。

另一位參賽選手毛樹智記得,“車輛無法到達,救援只能徒步。當時大風還把路標吹沒了,很多人都走錯路,失聯了。”

穿着短袖就上山了

失溫,幾乎是這次選手們遇險的統一症狀。

失溫是什麼:

當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從而產生的心理或生理現象。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醫師高璨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在山地越野賽中,由於存在一定的海拔,以及山區局部環境的多變,潛在的運動風險要比城市馬拉松更多:

“當人的核心體溫爲35攝氏度,就會有失溫徵兆,發抖;

33攝氏度,接近體表溫度,持續發抖;

31攝氏度則大腦無意識,只對刺激有反應;

到了30攝氏度就會失去意識、昏迷;

而28攝氏度則意味着死亡。”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甘肅比賽,衝鋒衣竟然不是強制裝備!穿個短袖就讓上山,這是主辦方的最大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2021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賽事手冊》中,強制裝備保暖裝備僅有“救生毯”一項,“衝鋒衣”、“保暖內衣”、“急救包”均爲建議裝備。但在2020年9月份舉辦的上一屆,風衣和保暖內衣還屬於強制裝備。

資深越野跑者“擋風”也對記者表示,“安逸”的環境下,許多跑者“玩膩了”馬拉松便開始轉戰越野跑,但很多人並不具備參加越野跑的能力。

呼籲:越野賽單獨審批

5月23日晚,國家體育總局緊急召開“全國體育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如此重大的賽事安全事故,“教訓十分沉痛。”

據瞭解,2014年國務院取消國家體育總局部分體育賽事審批權,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更新《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表明除國際體育賽事及特殊賽事之外,體育總局一律不再對體育賽事活動進行審批。

取消賽事審批,讓馬拉松“飛入尋常百姓家”。而藉着東風,以及在國際上的急速加溫,越野賽也迅速增長。

事故發生後,輿論對“馬拉松”頗有微詞。熊貓超級山徑賽By UTMB總經理、《跑者世界》雜誌副總編晏懿有着多年越野跑、山地馬拉松參賽和組織經驗,他強調:“馬拉松、山地馬拉松和越野跑是不同的比賽類型,不應就此混淆。”

越野跑者齊格(化名)則表示:“山地越野賽事一定要從馬拉松比賽中單獨分出來單獨審批,要有專業的越野團隊進行路線勘察、進行評級,對危險賽段,必須做好應急預案。”

晏懿稱:“目前,國內沒有一套完整具有參考性的辦賽標準”,“無論業內還是跑者,如果跑得太遠,就應當停下來反思一下走過的路,這樣才能繼續往前跑。”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