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陸家嘴論壇開幕,金融監管傳遞了哪些最新信號?

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於2021年6月10日於上海開幕,論壇以“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爲主題,聚焦金融改革開放、碳中和、人民幣國際化、數字經濟轉型等熱點話題。

6月10日上午,多位重磅發言人發表演講,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易會滿,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上海市市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龔正,法國經濟、財政與復興部部長Bruno Le MAIRE。

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碳達峯、碳中和將是未來中國的新主線。

在論壇期間,易綱表示,人民銀行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助力經濟的綠色轉型和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

易綱提及了三個方面的重點內容。一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較早制定了針對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的標準,同時與歐盟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趨同;二是推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氣候變化相關信息,並研究推廣至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未來,將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三是激勵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研究直達實體的碳減排支持工具。此外,人民銀行已開展金融機構氣候變化風險壓力測試,並持續監測評估金融機構綠色轉型進展。

在綠色金融領域,歐洲也有值得中國借鑑的經驗。

Bruno Le MAIRE提及,法國建立了一套創新性的監管框架,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以及推出政府標籤。法國率先在所有政府開支項目中實行綠色預算,是爲數不多實施氣候壓力測試的國家之一。

Bruno Le MAIRE還認爲,中國和歐洲在綠色金融領域推動統一分類體系,這將成爲在國際層面提高雙方系統一致性、互動操作性的關鍵工具。

關注價格壓力

易綱還提及了綠色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價格壓力。就下行壓力而言,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居民的預防性儲蓄上升,消費傾向下降,因此對通脹產生抑制作用;而上行壓力則是指,綠色轉型會使物價走勢有所上升。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化石能源便宜而且穩定,清潔能源貴而且尚不穩定,這就是所謂綠色溢價,因爲化石能源碳排放的成本基本上沒有體現。這一過程客觀上會導致和碳排放有關的成本上升,進而帶來結構性價格上漲的壓力。”易綱稱,不同方向的價格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對沖,從而有利於在整體上穩定物價。

但就近期來看,易綱認爲,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但對通脹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中國今年全年的CPI走勢前低後高,平均漲幅預計在2%以下,但仍需關注各類不確定性。

對於物價問題,郭樹清表示,“目前全球價格上行的壓力比歐美各界人士所預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於將要持續的時間,似乎也不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短暫。”在2008年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只有8000多億美元,如今已近8萬億美元,而且美國聯邦債務與GDP之比已超二戰時期創造的最高紀錄。

全球大放水下中國維持定力

疫情期間,強有力的全球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復甦,而未來貨幣政策的變化引發各界關注。

和發達國家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並沒有搞“大水漫灌”。事實上,中國的政策力度並不算小。郭樹清舉例稱,從貨幣金融政策來看,2020年銀行貸款新增19.6萬億元,增速12.8%;社會融資規模增加35萬億元,增速爲13.3%。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通過降低貸款利息和減少服務收費,去年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從財政稅收政策看,2020年全國對企業和居民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公共預算赤字率3.7%,加上新增抗疫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銀行額外增加投入等,這些數據合計起來與名義GDP之比已超過10%。

中國的應對政策也取得了最好的效果。“中國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就是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郭樹清稱。

之所以中國的貨幣政策可以維持定力,郭樹清認爲,這也是因爲中國優先考慮防風險,整治脫實向虛現象,堅決降低內部槓桿率,同業理財、同業投資、委託貸款和信託通道業務持續減少,高風險影子銀行不斷收縮。

另一個原因在於,人民央行資產負債表具有特殊優勢,持續多年的穩健政策,使得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利率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又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所以和發達國家央行擴表不同,中國通過降準、適當增加定向再貸款,推動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更多貸款,與此同時引導更多社會儲蓄轉化爲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擴大了中國和世界迫切需要的產品生產和供應能力。

下一步,易綱和郭樹清都強調了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郭樹清還強調要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並積極應對不良資產反彈,督促銀行機構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確保能夠更快更多地處置不良資產。

提升直接融資比例

在全球大變局下,中國的金融改革與開放將更進一步,繼續提升直接融資比例、擴大開放則是關鍵點。

“現階段最突出的一項任務就是進一步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在去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債券和股票融資佔比已經達到了37%左右,還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債券市場還有很大潛力。”郭樹清表示。

在兩年前的陸家嘴論壇上,科創板正式開板,這也是以直接融資拉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一步。易會滿在此次論壇期間表示,推動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從目前的情況看,改革整體效果較好。

具體而言,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截至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282家,總市值近4.1萬億元。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科創板集聚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2020年,科創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59%,明顯高於全市場整體水平。

關鍵在於,科創板試點註冊製作爲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堅持以信息披露爲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爲創業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借鑑。

近期有觀點認爲IPO發行有所收緊,對於這個問題,易會滿直接回應稱,“我們認爲,IPO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鬆。當然,在發行節奏上,需要綜合考慮市場承受力、流動性環境以及一二級市場的協調發展,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新股發行生態。”

加速高水平金融開放

金融改革與開放是近兩年的主線,而如今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又被賦予了新一層的含義,雙向開放至關重要。

潘功勝總結了中國在雙向開放方面取得的諸多進展,例如:擴大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和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助推上海成爲全球重要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市場;擴大中國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通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規模,完善QDII管理機制,在開放地區推出“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近期,我們也將在上海臨港新片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部分地區,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試點,爲外匯領域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潘功勝說。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績斐然,成爲中國金融開放的橋頭堡。

易綱表示,人民銀行支持上海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打造促進雙循環的綠色金融樞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助力上海成爲新發展格局下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樞紐和橋樑。

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海已從2007年首次發佈時的全球第24位,躍升至現在的第3位。龔正稱,下一步,只有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才能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不斷提升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響力。

龔正表示,下一步會着力推進四方面工作。一是將全面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部署,深化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創新;二是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推動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提升金融運行效率;三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四則是進一步增強金融治理效能,探索建立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相適應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