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王傳福:造車需具備三項優勢,這樣的企業並不多

原標題:造車搶人大戰 “年薪無上限”

本報記者 賈 麗

新一輪搶人大戰,在汽車界打響。

隨着小米、BAT、蘋果等巨頭紛紛宣佈跨界造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度持續提升。而入局者的增加,使人才緊缺成爲行業面臨的突出性問題,企業之間的挖角在暗中頻頻上演。對於招攬人才,甚至有企業開出了“年薪無上限”的條件。

人才,正成爲眼下造車者競爭的關鍵。

  跨界者入局缺口急劇擴大

當下,跨界造車已不是新鮮事,而大量玩家的湧入,也帶動了汽車界的就業潮。獵聘大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領域新發職位同比出現激增,高達103.53%。

“目前,汽車專業人才最緊缺,企業的招聘需求強烈,新能源、無人駕駛等方向的職位都是熱門。”某獵頭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她接觸的有相關招聘需求的公司有30多家,涉及上百個職位,包括百度阿里網易等互聯網巨頭。

獵聘大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領域招聘需求旺盛的職位包括汽車設計工程師、產品經理、算法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動力系統設計、電氣工程師、硬件工程師、嵌入式軟件開發、智能駕駛系統工程師等。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技術類、研發類人才的需求較大。

“造車行業的人才爭奪主要還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跨學科、跨門類的新型數字技術研發人才,包括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領域的綜合類人才嚴重缺乏,表現出衆的就更鳳毛麟角了。”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BOSS直聘數據,今年以來,在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軟件工程師、銷售、用戶運營等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經超過1.8倍。

“目前來看,汽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從交付、售前解決方案、技術、銷售到財務、後勤等領域,企業都需要人才,因爲汽車領域的專業性較高,公司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來操作。”上述獵頭公司負責人稱。她認爲,雖然汽車行業人才緊缺的情況在近年間一直存在,但隨着跨界造車企業的入局,市場專業人才的缺口在近兩年顯著擴大。

一位科技企業汽車產業鏈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就整個汽車產業鏈來看,專業性、具有跨界能力的複合人才最受市場歡迎,也是互聯網企業爭相挖角的對象,其往往可以帶來更專業的團隊。”

獵聘創始人兼CEO戴科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領域招聘需求快速增長,部分企業出現很多空缺職位,這反映了這個行業人才需求的旺盛以及相關人才資源的稀缺。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隨着小米、BAT、蘋果、富士康、360等巨頭紛紛跨界進入造車領域,造車賽道的火熱使得人才緊缺的情況在現階段一定會持續,這波人才緊張的局面或將持續四年時間。”

搶人大戰全面爆發

目前來看,車企之間挖角激烈,人才之爭日益白熱化。今年以來,汽車行業核心人才的薪酬水漲船高,特別是近2個月,多家企業開出高薪吸引人才,甚至有企業打出了“年薪無上限”的旗號。

上述獵頭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對於新晉造車企業來說,銷售副總以上的職位,年齡越大反而越喫香,企業都樂於接收50歲以上的有着豐富經驗的人才。對於高管及複合型高級人才,薪酬都是開放的,招聘公司明確表示年薪沒有上限,具體可以談。有經驗的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年薪通常都在一兩百萬元以上。無人駕駛核心人才薪酬是較高的,年薪在百萬美元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對於汽車行業人才緊缺的情況,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爲:“當前整個造車市場人才競爭非常激烈,有人才需求的企業很多,但實際上真正有經驗的高級人才卻較少。另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興起,人才相對有限,培養也需要時間,所以纔出現了人才緊缺的局面。”

“一般汽車行業高級人才是按計劃培養的,培養一個成熟的人才至少要七年以上。對於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高級人才,還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這非常困難,所以市場上一下子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智能汽車產業處於風口之下,新技術需要新門類、跨學科的技術人才支撐,其必須要懂得智能汽車的工作原理和新技術邏輯,而智能汽車相關門類的人才相對較少,因此競爭更爲激烈。”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挖角現象頻繁發生,甚至經常出現整個團隊被挖走的情況,人才水平參差不齊,目前來看,市場中出現了新晉企業和傳統企業之間人員流動性過大的情況,部分人員頻繁跳槽。”上述獵頭公司負責人說。

“部分新晉企業對銷售目標要求過高,很多入職者難以達成目標,有較大的心理壓力,致使人員頻繁流動,反而影響公司穩定發展。新入局者要在造車市場上立足,應該探索差異化的造車模式、多元化的運營手段,深挖用戶出行習慣和使用場景。汽車智能化是大趨勢,爲了做到更智能、體驗感更強,造車行業的競爭者們將不斷燒錢、燒腦來推動技術進步和行業發展,企業需要做好各方的平衡,實現有序發展。”祁海坤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