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京新街口伤人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吉某某因感情纠纷等矛盾,驾驶轿车将其前妻撞倒并碾压,还把前妻朋友捅伤。

如此残忍的行为背后,还隐藏了一段长达18年的家暴。可幸的是,被害人最终能够得以解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暴事件走进大众的视野,包括“蒋劲夫女友自曝被家暴”、“网红博主宇芽被家暴后发声”等等。

很多人以为这是伴侣之间的打闹,很正常,但当我们看到施暴的视频及受害者满是伤痕的照片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虽然有人选择勇敢并不再沉默,还依然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人仍处于暴力的阴暗之下。

一、逃离家暴没想象中简单

“这些年,经历了2次起诉离婚,高额的代理律师费、起诉费都交了,一切准备就绪,但到最后一刻我还是放弃了。”

张丽(化名)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中层领导,年薪几十万,属于非常可观的收入群体。她的丈夫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至今婚姻已持续了8年。

刚结婚不久,张丽就发现丈夫并不如当初认识时的“文质彬彬”。每次施暴前,丈夫会先没收张丽的手机,切断她与外界的联系,然后在反锁的厕所等封闭空间内殴打张丽。

张丽表示每次都会被打到流血,后来有了孩子,就连孩子也一起打。

张丽的丈夫是名公务员,出于个人名誉的考虑很害怕离婚。每次家暴后,丈夫都会写道歉信请求原谅。起初,张丽选择原谅,因为她以为丈夫会因此“回头”,没想到丈夫反而变本加厉。

张丽多次想要离婚,但每一次鼓起勇气提起诉讼后,都会碍于孩子、面子及夫妻间曾经的感情等原因,最终选择放弃。

二、为什么受害者难逃离?

根据全国妇联统计,中国2.7亿个家庭中,3成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

在每年10万的女性自杀案件中,其中60%是因为家暴。

在不少的求助女性中,至少都曾“忍气吞声”3年,甚至最长的“沉默者”忍受了长达40年的家暴。

还有数据显示,不少女性在平均经过35次虐待后,才会报警。

为什么面对暴力,女性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为自己发声?

她们的反复纵容与忍耐,往往出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不敢向外界求助,即“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在作祟;第二则是期待对方会改变、会变好。

据媒体报道,不少在社会上薪资较为体面的女性,在家暴面前,她们都会选择“碍于面子以及考虑孩子的未来”。

而第二点则更为普遍。可能是出于女性的“感性”与“柔软”,她们希望用“爱”来感化另一半,幻想对方会为了自己变得好起来。

三、施暴者为何动手?

施暴者真的会有“变好”的那一天吗?别做梦了!即便有,也可能是少数。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动手,甚至“成瘾”?

首先,成长环境会耳濡目染。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每年有近300~400万妇女被丈夫或同伴重殴,而目睹这些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家暴的实施者。

因为接收了这些“扭曲”的信息,男孩在长大后可能陷入“拯救者”的心理角色,会凭借“天然的嗅觉”寻找懦弱又自卑的对象,并可能对其施暴。

其次,是性格缺陷或精神疾病。现慧心源机构的心理专家韩海英认为,家暴男的性格大多比较急躁,语言、情感表达的能力有缺陷,很难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

所以从受刺激到情绪愤怒到极点的过程很短,当他在愤怒的时候可能就忍不住对他人造成攻击。

此外,一些家暴者可能本来就具有某种精神疾病。他们的施暴行为,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

第三,资源理论。资源和权力互相依赖,掌握越多资源的人,可行使越多的权力(其中包括暴力)。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掌握经济大权的人,通常就比较有主导权,这种权力可能就隐含了“处置”对方的权力。

在许多家暴的案例中,加害者会掐断对方的经济来源和社会资源(阻止受害人与外人联系),通过这种资源控制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权力。

最后,压力因素。若一个男人长期无所成就,出于压力,也会对妻子拳打脚踢。

当然,这个压力包括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工作压力等等。施暴者面对压力,往往不懂得正确发泄,只能通过暴力形式(口语与行为)进行发泄。

四、如何切断暴力循环

家暴只有“0次”与“无数次”。当发现对方出现以下三个行为时,受害者一定要勇敢说不、及时止损。

1、后悔但不改

施暴者可能会在施暴后道歉或表示后悔,但并没有让家暴停止。

受害人一定要谨慎对待第一次家庭暴力,不要忽视和逃避此事。要让对方意识到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宽容和忍让只会助长这种暴力行为。

2、狡辩不思过

施暴者实施家暴后,对伴侣或家人的指责没有反应,甚至振振有词地为其暴力行为辩解。

受害者可寻求家人或妇联等进行救助,若仍不奏效,要搜集好证据,果断地选择离开。

3、冷暴力伤人

家庭冷暴力虽不会使肉体受伤,但通过精神折磨、摧残对方,其实会对受害者的精神产生更大的伤害。

当你发现以上“预警信号”后,不要再盲目寄希望于施暴者改变,及时寻求帮助,必要时搜集家暴证据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

家暴,是一个从出现摩擦、发生暴力,到施暴者道歉并寻找借口,再到重归于好的周期性反复过程,期间可能伴随着一次次无奈的忍让和微渺的期待。对待暴力,女性千万不要心软,勇敢发声,毅然离开。

参考资料:

[1]《被家暴的女性:逃离家暴比想象中难太多》.健康时报.2020-11-30

[2]《遭遇家暴该如何应对?出现三大预警要及时制止》.健康时报网.2018-12-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来源:39健康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