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版《亮剑》在一定意义上也属于一个“杂货铺”,剧情中有很多细节都借鉴了其他经典影视剧。

比如《亮剑》描写部队行动时激昂的背景音乐,就是借鉴了韩国电影《实尾岛》特种部队训练时的音乐背景。

段鹏和王有胜小部队偶然打开国军仓库时,他们和国军守卫互相用枪指着对方大声呼喊“放下武器”的桥段,明显是从《拯救大兵瑞恩》里救人小分队和德军持枪对峙的情节借鉴而来。

本文要说的则是《亮剑》中的另一个桥段,楚云飞的军官敢死队扔银元一节,这段戏疑似也是从经典影片借鉴而来,只不过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拍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还让有些观众看糊涂了。

《亮剑》剧情回顾:楚云飞的八十九师要攻占李云龙部队固守的赵庄,八十九师下属负责攻击的某团组织了一支军官敢死队带头冲锋,在冲锋前还给军官们每人分发了几块大洋。

敢死队的军官们却将大洋扔给了阵地上的士兵,高喊“弟兄们,打完仗拿去买酒喝,老子用不着这些了”。

这个桥段让有些观众看不懂,军官敢死队为什么要扔掉大洋?

其实,最显而易见的理解就是这些军官敢死队已经抱了必死之心,既然准备去死了,大洋这种身外之物留着也就没有了意义,不如留给能活下来的其他士兵。

深入一点的话,笔者认为,这个桥段疑似借鉴了经典电影《血战台儿庄》中的一个桥段。

《血战台儿庄》剧情回顾:台儿庄之战打到尾声,庄内的守卫部队已经伤亡殆尽,徐州方面悬赏十万大洋征召后方一切可以拿枪的人组织敢死队增援庄内。

敢死队临行前,有一位军官带头将大洋扔掉,其他敢死队成员纷纷效仿,该军官的话掷地有声:“长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留着这点钱,等抗战胜利了,别忘了给咱们立块碑就行了”。

然后,全体敢死队踩着银光闪闪的遍地大洋跑步增援台儿庄。

从剧情上看,《亮剑》八十九师军官敢死队一节确实疑似借鉴了《血战台儿庄》,但是很明显,《亮剑》这段确实没拍好,中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敢死队存在的背景差距甚大

从大的背景看,《血战台儿庄》是抵御外侮的抗战,敢死队的剧情更能体现同仇敌忾不惧生死的抗战精神。

《亮剑》赵庄一战则属于内战,这时候八十九师搞军官敢死队就像楚云飞所说的只是一个“新花样”,用来给记者看的,无疑这个设定让“敢死队”这三个字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从小的背景看,《血战台儿庄》敢死队上前线的原因是因为守卫部队伤亡殆尽无法支撑,后方只能从伤兵和后勤人员里征召敢死队增援,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亮剑》里楚云飞的军官敢死队则是带头冲锋上去“收玉米”,很快就被李云龙的部队给予重创,这种打法简直是愚蠢至极。

要知道,八十九师军官敢死队的成员多数都是连排级基层军官,这样的人在战场上的战术地位非常高,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比如日军106师团在万家岭之战中基层军官伤亡太大,为了突围,他们甚至直接向被包围的部队空投了两百多名小队长一级的军官,以加强部队的战术指挥力量。

所以,楚云飞八十九师拿基层军官当炮灰的举动虽然有表现楚云飞骄横一面的目的,但却是一个低估楚云飞能力的败笔。

2,存在穿帮

《血战台儿庄》发生在1938年,虽然法币在当时已经开始普及,大洋在1935年开始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但大洋在当时依然还算是硬通货的一种,因此悬赏十万大洋在1938年还是没问题的。

《亮剑》赵庄之战发生在1948年,此时大洋早已经退出流通很多年,法币已经开始崩溃,真正的硬通货已经变成了美元和黄金。当然,笔者不是说1948年时没有大洋,而是楚云飞当着中央社记者的面儿给敢死队分发国家禁止流通的大洋,这是不是有点儿没事找抽呢?

只能说,《亮剑》在借鉴《血战台儿庄》时有些生搬硬套了,毕竟扔大洋比扔不值钱的法币显得更有气势,还可以砸的士兵头盔叮当作响,扔金条虽然也有这效果,但显然楚云飞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和魄力。

3,演技堪忧

《亮剑》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该剧主演个个有戏,重要配角比如旅长也都非常出色,偏偏该剧的龙套一个比一个拉胯,各种背书一样的台词和浮夸的演技让人辣眼睛,也是没谁了。

军官敢死队一节中,那个带头扔大洋的军官,论表演论台词,和《血战台儿庄》中那位带头扔银元的军官简直是天壤之别。

所以,《血战台儿庄》是经典片,而《亮剑》则更像网红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