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海省的肝包虫病正在进行手术动态清零,未来的工作应该投入到早期预防、早诊早治、科普宣传,建立完善的肝包虫病防控体系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说。

6月13日下午,董家鸿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卢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与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主任才旦、在果洛州做“同心·共铸中国心”肝包虫病公益筛查的清华长庚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刘悦在青海省果洛州人民医院做了远程视频会诊。

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主任才旦(中)、放射科副主任杨德华(左)与清华长庚医院超声科刘悦(右)在讨论病例(组委会供图)

“这次会诊主要是让董院士等几位专家帮忙会诊一下三个典型病例,看看怎么做手术更合适。”才旦介绍,第一位患者是31岁的男性,是一个CEⅡ型的囊性包虫病(即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超声或CT显示呈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病灶的位置在肝右叶的s二段和s三段,病灶大小是4.8×5.2mm。

“这个病例,可以做腹腔镜微创手术。”董家鸿院士看完CT超声影像后介绍,果洛州人民医院已经具备了做这种手术的医疗条件,可以在果洛州人民医院率先开展这项先进技术,让患者创伤更小,疼痛更小,一个星期以内即可出院,可以给患者带去很大便利。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16岁的姑娘,她的肝脏上有两个病灶,都属于肝泡型包虫病,大的病灶在肝右叶的s7和s8段,病灶的大小是8.6×5.8mm,小的病灶在肝右叶的s5和s6段,病灶的大小是2.3×2.7mm。

董家鸿院士针对这个病例说道:“这个病例是相对复杂的,病灶都在右肝,需要开腹做右肝病灶的切除,在果洛州的医疗条件下,开展这种大的病灶切除手术还是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不过仍然可以在果洛州人民医院进行开展。”

果洛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为肝包虫患者做CT检查(组委会供图)

第三位患者是一位12岁的小姑娘,她的包虫病属于囊性肝包虫病中的CE1型(囊壁不清晰,内含回声均匀内容物,一般呈圆型或椭圆型),病灶位置在肝右叶的s7和s8段,病灶大小是5.5×5.0mm。

“这个病例也很复杂,不过,根据当地的医疗条件,我来做助手,帮助他们完成。”董家鸿院士说。

据悉,董家鸿院士团队将于7月7日到达青海果洛,就此次会诊的病例做手术直播。此外,董家鸿院士将组织带领中国包虫病防控联盟专家,一起开展包虫病的手术动态清零和防控体系建设。

线上会诊进行时(组委会供图)

青海省目前的肝包虫病的预防、早诊早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董家鸿院士表示,这不仅仅需要做好水源净化处理,还需继续培养当地的医生掌握诊治技术,继续实现动态手术清零工作;也需要培养村医或者家庭医生使用智能超声筛查仪器,让肝包虫病的筛查覆盖全部的果洛州居民;而且,各级医院也应该做好肝包虫病的健康宣教,从根本上预防患上肝包虫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