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海省的肝包蟲病正在進行手術動態清零,未來的工作應該投入到早期預防、早診早治、科普宣傳,建立完善的肝包蟲病防控體系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說。

6月13日下午,董家鴻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盧倩、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樊海寧與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主任才旦、在果洛州做“同心·共鑄中國心”肝包蟲病公益篩查的清華長庚醫院超聲科主治醫師劉悅在青海省果洛州人民醫院做了遠程視頻會診。

果洛州人民醫院包蟲病診療中心主任才旦(中)、放射科副主任楊德華(左)與清華長庚醫院超聲科劉悅(右)在討論病例(組委會供圖)

“這次會診主要是讓董院士等幾位專家幫忙會診一下三個典型病例,看看怎麼做手術更合適。”才旦介紹,第一位患者是31歲的男性,是一個CEⅡ型的囊性包蟲病(即在母囊暗區內可呈現多個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環,形成“囊中囊”特徵性影像,超聲或CT顯示呈花瓣形分隔的“車輪徵”或者“蜂房徵”),病竈的位置在肝右葉的s二段和s三段,病竈大小是4.8×5.2mm。

“這個病例,可以做腹腔鏡微創手術。”董家鴻院士看完CT超聲影像後介紹,果洛州人民醫院已經具備了做這種手術的醫療條件,可以在果洛州人民醫院率先開展這項先進技術,讓患者創傷更小,疼痛更小,一個星期以內即可出院,可以給患者帶去很大便利。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16歲的姑娘,她的肝臟上有兩個病竈,都屬於肝泡型包蟲病,大的病竈在肝右葉的s7和s8段,病竈的大小是8.6×5.8mm,小的病竈在肝右葉的s5和s6段,病竈的大小是2.3×2.7mm。

董家鴻院士針對這個病例說道:“這個病例是相對複雜的,病竈都在右肝,需要開腹做右肝病竈的切除,在果洛州的醫療條件下,開展這種大的病竈切除手術還是具有挑戰性的、有價值的,不過仍然可以在果洛州人民醫院進行開展。”

果洛州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爲肝包蟲患者做CT檢查(組委會供圖)

第三位患者是一位12歲的小姑娘,她的包蟲病屬於囊性肝包蟲病中的CE1型(囊壁不清晰,內含回聲均勻內容物,一般呈圓型或橢圓型),病竈位置在肝右葉的s7和s8段,病竈大小是5.5×5.0mm。

“這個病例也很複雜,不過,根據當地的醫療條件,我來做助手,幫助他們完成。”董家鴻院士說。

據悉,董家鴻院士團隊將於7月7日到達青海果洛,就此次會診的病例做手術直播。此外,董家鴻院士將組織帶領中國包蟲病防控聯盟專家,一起開展包蟲病的手術動態清零和防控體系建設。

線上會診進行時(組委會供圖)

青海省目前的肝包蟲病的預防、早診早治工作仍然面臨嚴峻形勢。董家鴻院士表示,這不僅僅需要做好水源淨化處理,還需繼續培養當地的醫生掌握診治技術,繼續實現動態手術清零工作;也需要培養村醫或者家庭醫生使用智能超聲篩查儀器,讓肝包蟲病的篩查覆蓋全部的果洛州居民;而且,各級醫院也應該做好肝包蟲病的健康宣教,從根本上預防患上肝包蟲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