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策略 · 深度專題】科創板:陰霾散去,初露崢嶸

來源: 陳果A股策略 

陳果夏凡捷鄭佳雯

投資要點

■ 科創板三大主要產業代表未來中長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且成長趨勢已逐步走向明朗化。科創板聚焦科技+醫藥+高端製造,信息技術產業市值佔比近50%,生物產業佔比約30%,高端製造裝備產業佔比約10%。信息技術板塊聚焦數字經濟產業鏈,貼合5G通信週期崛起的大背景;醫藥板塊聚焦前沿新藥研發及高端耗材生產,爲老齡化時代確定的高景氣方向;而高端製造裝備則是人口紅利趨減時期驅動生產效率的重要保障。

■ 一季報業績高增,成長特徵明顯。2020年科創板業績同比達19.7%,率先從疫情中恢復;2021Q1,科創板業績同比達65.4%,繼續遠超全A(30.6%)/創業板(47.2%),體現高成長性特徵。若以當前科創板中具2021-2022年盈利預測的178只個股的Wind盈利一致預測值來看,2021/2022年預期增速分別爲67.5%/52.7%,對應2022年動態PE約41倍。同時,年初以來,對於科創50指數的2021年盈利預測也呈現不斷上調的趨勢。

■ 受制於疫情期間科技板塊基本面較弱,以及解禁潮擔憂影響,科創板震盪調整已近一年,當前估值處於歷史低分位,與創業板估值之差達歷史最低水平。順週期行情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演繹至今,而科技成長風格則表現平平。若剔除負值影響,當前科創板整體估值水平處於上市以來約11.5%的歷史百分位,與創業板的估值差從去年8月的高位收斂至歷史極低值。

■ 近期,伴隨着偏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及“百年慶典”帶動下的風險偏好提升,市場對處於低估值分位的科技板塊關注度有所增加。我們認爲,短期確是中長線資金佈局科創板的“黃金時點”,主因在於,科創板在估值、可投資性以及流動性環境方面均出現了邊際改善:

1)一季報業績高增,表現突出。全年來看,部分板塊如半導體、新能源車等景氣有望持續維持較高水平;而高成長特性將使整體板塊在經濟下行週期 具相對更優的業績表現。同時,5G通信週期仍在上行通道,有望拉動中長期TMT板塊業績增速。

2)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低分位,且與創業板的估值差收斂至歷史極低值。隨着7月解禁壓力的釋放,屆時有望出現“黃金坑”,抑或淘出“不畏火煉的真金”。經過兩年積澱,已逐步褪去次新屬性。

3)外資入場,板塊流動性有望繼續改善。

而長期來看,類比美國,隨着潛在經濟增速的趨勢性走弱,以及科技對驅動經濟發展重要性程度的提升,高成長性、高業績增速的科技資產吸引力將不斷提升且成爲經濟支柱。同時,利率預計將與潛在經濟增速同步下移,利好長久期資產表現。我們認爲,當下環境利於部分全年業績確定、估值合理的科技板塊先行崛起;隨着時間的推移,對整體科技風格的關注和配置可繼續提升。從中期角度而言,科創板或已現 “黃金佈局點”,尤其可關注匯聚科技優質資產、代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新方向且不斷動態調整的“科創50”指數。

■ 在文末,我們以高預期業績增速爲第一評判標準,結合估值水平,優選了一批科創板資產,供各位投資者參考。

■ 風險提示:政策環境不及預期;流動性環境發生大幅變動;

正文

1. 

資產特徵:硬核科技,前沿技術

1.1.強調“硬科技”屬性,資產面向未來時代

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進口博覽會發表主題演講時宣佈,將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科創板旨在爲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且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功能。隨着各項制度政策落地,科創板於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同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企業上市。2020年3月20日,證監會公佈《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明確企業科創屬性的內涵和外延,2021年4月16日對其進行修訂,進一步明確科創屬性評價指標,強調“硬科技”屬性。

科創板上市標準“輕盈利、重研發”,旨在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加速優質科研成果轉化。結合證監會發布的《科創屬性評價》以及科創板上市規則來看,科創企業上市標準“輕盈利、重研發”。截止目前,已有18家未盈利高科技企業成功在科創板上市。盈利要求雖有降低,但科創版對於企業研發強度及專利數量的要求卻極高,且提供融資服務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成果的轉化。2020年,科創板整體研發支出超340億元,研發支出佔比高達10.4%,研發人員超過7.5萬。據上交所披露,2020年全年科創板企業合計新增知識產權16300項,其中發明專利達4500項,中芯國際完成先進製程1萬5千片FinFET安裝產能目標,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作爲首個國產PD-1產品,新增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適應症。再如醫藥細分行業龍頭康希諾,儘管一季度尚未盈利,但與軍科院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已在墨西哥等國家獲得緊急使用授權,並簽署重大訂單,市值達千億。

企業聚焦“硬科技”,代表先進生產力。截止6月4日,已有283家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核心技術優勢突出,聚焦於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及新材料等代表未來先進生產力的高新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數字經濟產業鏈上,科創板主要涵蓋了上游半導體從芯片設計(瀾起科技等)、晶圓代工(中芯國際等)、材料(滬硅產業-U等)到設備(中微公司等)的龍頭個股,下游軟件端信創板塊巨頭(金山辦公等),以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板塊優質企業;醫藥板塊主要以高端醫療器械企業爲主,同時不乏疫苗明星股(康希諾-U)、醫美龍頭股(華熙生物)及優質創新制藥公司(博瑞醫藥等);高端製造裝備方面,則彙集工業機器人、高端產線及精密部件、新能源設備及動力電池等高端製造裝備的生產供應商。

對於大部分科創板上市企業而言,經營/盈利模式已趨於穩定,技術水平在國內具較強領先性,但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在高水平研發團隊的帶領和資本的支持下,關鍵技術一旦得已進一步突破,則可受益於國產替代邏輯並有望走出國門,或是打開嶄新賽道大空間,獲得業績的爆發性增長。

1.2. 三“高”特徵:成長性、淨利率、研發支出

■ 高成長性:科創板主要服務於新興產業領域中的高科技成長公司,對於多數企業而言,其技術較爲成熟,產品走在時代前沿且已有一定規模,但仍處於提升滲透率的高速成長階段。較小的體量和較高的成長性使得板塊整體相對全部A股/主板/創業板而言具更高的營收及業績同比增速,以及估值溢價。在經濟處於下行週期的2019年或是受到大幅外生衝擊的2020年,這種無懼經濟週期的成長性優勢體現得更爲明顯。2019年,科創板整體業績增速同比高達26.4%,分別高出創業板/全部A股/主板7.2%/20.9%/30.0%;2020年,科創板整體業績增速同比進一步高增,儘管面臨新冠疫情衝擊,仍達到57.9%的高位,分別超出創業板/全部A股/主板14.9%/55.6%/50.3%。

■高淨利率:科創板多爲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企業,產品高端,2020年整體淨利率水平達10%以上,而同期全部A股/主板/創業板則分別僅爲8.1%/8.2%/6.4%。與同樣聚集成長性企業的創業板對比,科創版企業具更高的淨利率和更強的產品盈利能力,2019/2020年整體銷售淨利率分別爲創業板的408% /200%。

■高研發支出:科創板自成立之初,主要目的便是爲高研發強度、盈利週期長的高新科技企業提供融資便利,淡化企業盈利指標,注重研發創新實力。高強度研發水平是科創板企業上市的必備條件。研發投入將帶動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升級,從而打造深厚的技術壁壘並打開新賽道的成長空間。一旦產品突破關鍵技術難點並量產,企業便能夠迎來盈利爆發期,如2015年亞馬遜的雲計算業務。2020年,整體科創板的研發支出佔比達10.4%,爲同期創業板/全部A股/主板的208%/452%/416%,創新潛力巨大,爲未來盈利爆發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1.3. 產業結構:科技、醫藥、高端製造

科創板聚焦科技+醫藥+高端製造。當前科創板中,信息技術產業市值佔比近50%,一季度營收佔比達42%,主要包含半導體產業鏈、計算機軟件、通信物聯網等數字經濟板塊;其次爲生物產業,聚焦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研發及生物製品,市值佔比約30%,一季報營收佔比16%;第三則是高端製造裝備產業,市值佔比約10%,與一季報營收佔比相當,主要涵蓋高端精密製造設備、新能源發電設備及運輸設備等。

科創板三大主要產業代表着未來中長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且發展趨勢已逐步走向明朗化。中期,隨着5G週期開啓,我國將迎來萬物互聯時代,數字經濟崛起;長期,在人口老齡化以及潛在經濟增速下臺階的社會經濟背景下,科技將代替人力成爲第一生產力,驅動生產效率及經濟增速,而技術進步同時又將反哺平均壽命和消費水平的上升,帶來大健康產業的長久發展。科創板信息技術板塊企業主要聚焦於數字經濟產業鏈上中下游領域,貼合5G通信週期崛起的大背景;醫藥板塊聚焦前沿新藥研發及高端耗材生產,爲老齡化時代確定的高景氣方向;而高端製造裝備產業則主要爲高端製造設備的生產和提供商,是人口紅利趨減時期依靠製造智能化驅動生產效率的重要保障。相比發達國家,三大產業發展仍處起步階段但已有一定規模,產品仍處於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高速成長期。在長期需求確定的情況下,技術成熟後帶來的需求空間進一步打開,以及企業實現業績兌現,僅僅是時間問題。

2. 

當前發展:一季報業績繼續高增,成長特徵明顯

科創板2020A&2021Q1業績高增,體現了強大的成長韌性。2020年科創板業績同比達19.7%,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同期全A/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創業板分別僅爲2.5%/5.9%/6.5%;2021Q1,科創板業績同比達65.4%,繼續遠超全A(30.6%)/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38.3%)/創業板(47.2%),體現高成長性特徵。同時,板塊2021Q1淨利率(TTM)及ROE(TTM)水平相較2020Q4繼續上揚,分別達13.1%/8.3%,盈利能力進一步改善,2021年有望持續恢復。

科創50指數基本面表現更是亮眼,業績增速位於各主要指數前列。科創50匯聚了科創板中最優質的資產,2020年指數整體業績增速達42.2%,同期創業板指/滬深300/中證500僅分別爲27.2%/0.5%/-9.3%;2021年Q1科創50兩年複合增速(剔除基數影響)達72%,而同期創業板指/滬深300/中證500僅爲49%/7%/9%。

個股增速結構上,與其它主要板塊相比,科創板表現亦更佳。若將各企業的盈利同比增速劃分成三大陣營:高增速區間(>50%)、同比正增長(>0%)、同比負增長(<0%),2020年,科創板實現業績同比正增長的企業佔比達43%,其中位於高增速區間的佔比達28%,兩項指標均優於創業板/全部A股/主板。同時,科創板企業三大盈利增速區間的平均增速水平也均處於前列。且在業績實現同比負增長的區間中,科創板企業的平均同比負增速遠低於主要板塊。

生物醫藥及新能源產業對板塊業績同比的貢獻度最大。2020年,對整體板塊業績增速貢獻最高的主要來自於生物及新能源產業,業績增速同比分別達409.4%/60.5%;而2021年Q1則主要來自於生物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業績同比分別達662.7%/287.1%。若剔除低基數影響,則生物及新能源產業業績同比增速排名靠前,分別爲189.7%/112.1%。

當前科創板中,共有178只個股具2021-2022年的盈利預測,佔比約62%。若以這178只個股的Wind盈利一致預測值來看,2021/2022年整體預期增速分別爲67.5%/52.7%,對應2022年動態PE約41倍。同時,年初以來,對於科創50指數的2021年盈利預測也呈現不斷上調的趨勢。

全年來看,細分板塊基本面中尤以以下品種爲佳:

■ 半導體產業鏈:5G的迅速發展普及帶來芯片需求的快速提升,然而疫情影響之下企業減產,疊加本就處於緊平衡狀態的供應格局,2020年以來的缺芯潮愈演愈烈。近期臺灣疫情再度爆發、停水斷電導致臺積電擴產受限、日本光刻膠斷供以及東南亞疫情蔓延,均進一步了放大了芯片的供需缺口。一季度主流代工廠紛紛漲價,幾乎保持滿負荷運作,疊加三季度即將進入電子產業旺季,高景氣度在年內均有望維持。而今年以來,Wind顯示,半導體行業今明年的盈利預測不斷上調,最新盈利預測表明2021E板塊歸母淨利潤同比有望達58%。

■ CXO:1)全球和美國創新藥領域 VC PE 融資情況目前依然穩健。根據 Crunchbase 統計的數據,2021年4月全球創新藥行業 VC PE 融資額爲7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2%;美國創新藥行業 VC PE融資額爲 5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8%。2)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國內創新需求高速增長,將持續帶動國內 CXO 上市公司的高速業績增長。

■ 新能源車產業鏈:一方面,歐洲車市顯著回暖,5月銷量及滲透率均呈現同環比雙增趨勢。根據目前已有的8個主要車市的銷量,結合主要車市銷量在歐洲總體新能源車市場佔比約83%,預計歐洲2021年新能源車5月份銷量18萬輛,同比增速高達285%,環比增長14%。另一方面,4月國內新能源車淡月不淡,同比維持高增,表現好於行業。新能源4月產銷量分別達到了21.6萬輛和20.6萬輛,繼續刷新當月歷史記錄;產量同比增長200.4%,銷量同比增長157.5%。滲透率達9.15%,同比提升5.28Pcts。下半年傳統旺季有望繼續維持良好表現。

■ 信創:一方面,政府IT國產化規模逐步落地並進入業績兌現階段;另一方面,行業國產化大幕逐步拉開,且不侷限於辦公系統,而是深入到雲繳費、信用卡、對公理財等核心業務系統。疊加政策層高度重視且多次強調“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信創安全全年有望維持高景氣趨勢。一季度信創龍頭公司業績增長強勁,正是對信創產業高景氣的驗證。

3. 

投資疑慮:估值過高?次新屬性?流動性折價?

近期,伴隨着偏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及“百年慶典”帶動下的風險偏好提升,市場對處於低估值分位的科技板塊關注度有所增加。4-5月,一年期短端國債收益率累計下跌17.1bp,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累計下跌11.4bp;至6月4日,一年期國債收益率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39%和3.09%,目前下行趨勢雖有一定企穩,但仍處近五年以來的低位,利於長久期資產的估值提升。同時,科技板塊基本面情況亦有所改善。一部分重點板塊如半導體、新能車、創新藥及軍工上中游等全年有望維持高景氣;另一部分板塊隨着疫情影響漸退基本面邊際改善,前期超跌有望得到修復。5月以來,相對全部A股,科創板錄得5.4%的超額收益。

我們認爲,短期確是佈局科創板的“黃金時期”。除上述討論的業績因素,更主要的是,科創板在估值、可投資性以及流動性環境方面均出現了邊際改善:

3.1. 當前估值已處歷史低分位

受制於疫情期間科技板塊基本面較弱,以及解禁潮影響,科創板震盪調整已近一年。經濟復甦背景下,順週期行情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演繹至今,而科技成長風格則表現平平。一方面,伴隨着強勁的經濟復甦,無風險利率自2020年5月之後快速回升,壓制科技成長風格估值;另一方面,TMT板塊中,計算機、傳媒板塊在疫情衝擊下基本面受損,5G基站規模建設不及預期壓制通信板塊業績表現,僅有電子行業受益於蘋果新機發布及缺芯潮表現稍佳。疊加受到2020年7月以來解禁潮的影響,以信息技術產業爲主的科創板經歷了長達近一年的震盪調整,當前整體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低分位區間。

當前科創板與創業板的估值之差處於歷史極低值。若剔除負值影響,當前科創板的整體估值水平處於上市以來約11.5%的歷史百分位,科創50指數處於23.5%的百分位;而同樣聚焦成長風格的創業板綜/創業板指則分別位於60.0%/73.6%的歷史估值百分位區間。基於科創板資產的高成長性和稀缺性,其相對其他板塊的估值溢價料將長期存在,但整體科創板與創業板的估值差已從2020年8月近50的高位趨向收斂至當前的歷史極低值。結構上,醫藥板塊市盈率高於創業板,電子和通信板塊略高於創業板,而計算機板塊估值遠低於創業板。個股層面,科創板中約有65%的個股當前市盈率已處於歷史50%的分位數水平以下。

3.2. 解禁壓力釋放後,是“黃金坑”還是“黃金”?

多數科創板企業具有較大的一二級價差。正值大批企業集中上市兩週年的前夕,不可否認,對科創板7月大規模解禁潮到來的擔憂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資金的風險偏好。然而,我們更願意將此次解禁潮看成科創板的“成人禮”:鉅額解禁實則是一次利空的釋放,待“靴子落地”,若形成“黃金坑”,則增量資金能夠以更合適的價格進行配置;而若產業資本並沒有發生實際減持,則可試驗出“真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規模解禁主要集中少部分大市值公司,鉅額解禁隻影響該公司或者其相關行業,並不會對板塊中其他個股造成影響。隨着解禁潮的結束,預計科創板企業的股價表現能夠更好的反應其業績和真實價值。

具體來看,當前科創板的限售解禁主要分爲兩種類型:1)首發一般股份和首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解禁時間分別爲IPO上市當天和上市半年時;2)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解禁,前者解禁時間一般爲上市一年或三年,後者爲一年或兩年。

今年7-8月科創板解禁將有明顯擴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於19年7月科創板開板初期IPO數量較多,兩年後券商跟投部分的首發戰略配售股份解禁期滿,此部分約500億;另一方面由於去年中芯國際、君實生物-U、寒武紀-U、康希諾-U等市值較大的企業於去年7-8月密集上市,一年後首發原股東限售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解禁期滿,此部分約2500億元。

回顧2020年7月科創板的解禁潮,其高峯主要來自於科創板開板一年後首發原股東限售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解禁期滿。從當時的市場表現看,科創板主要還是隨大盤波動,並未出現單邊下跌,其本身彈性更大;從淨減持規模看,2020年下半年科創板合計僅減持214億,解禁限售和大股東減持絕對規模不大。

就今年情況看,一方面,今年7-8月的解禁“小高峯”還包括了首批券商跟投的股份,此部分投資者的減持傾向有待觀察;另一方面,此次解禁主要集中少部分大市值公司,6月至年末,前十五大解禁合計約3350億,佔解禁整體規模的約55%。從歷史情況來看,鉅額解禁隻影響該公司或者其相關行業,並不會對板塊中其他個股造成影響。

類比12年底的創業板,經歷這次解禁潮後,科創板將更爲成熟,可投資性有所增強。2012年底正值創業板09年首批集中上市企業的解禁潮期。隨着10月底該批公司的陸續解禁,前期被壓制的風險偏好得以釋放,疊加4G週期呼聲漸起,創業板於12月初觸底並超跌反彈,開啓長達近3年的牛市。類比創業板,隨着首批上市企業觸發的解禁潮擔憂褪去,科創板也將迎來一個更爲健康的投資環境。

實際上,當下科創板的資產質量好於彼時的創業板。回顧2012年,彼時正值2011年後的經濟週期下滑期,四萬億後遺症帶來傳統行業偏低的產能利用率,結構問題顯著,對於新興產業的呼聲和關注度高企。2013年,正值國內4G通信週期開啓,“互聯網+”產業鏈主題全面爆發,疊加併購重組政策放開,TMT板塊通過外延式擴張實現了利潤的快速增長,帶來業績股價雙牛。另一方面,同樣佔比較高的醫藥生物板塊業績則較爲穩定,醫療服務、高端器械等仍處發展前期,主題炒作居多。然而後期,創業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業績承諾期結束後的2017-2019年,鉅額商譽減值風險集中暴露,創業板一路下行,直至2019年初又一輪通信週期崛起後才觸底回升。

同聚焦於科技+醫藥,當前科創板企業的產品技術具更高的壁壘,也更高端化,部分企業已走出國門,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獨特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企業業績的高增具有真實性,是實打實的由前期的研發投入轉化而來。相較2013-2015年醫療服務、高端醫療器械的主題炒作,當前科創板中的醫藥類資產已初具一定規模,具業績保障。在解禁潮擔憂褪去後,若具有進一步的業績預期催化,科創板有望迎來更持續、更健康的上漲趨勢。

3.3. 機構+外資入場,流動性持續改善

高投資門檻使科創板面臨一定的流動性折價,但同時帶來的是更理性的投資者行爲以及更長期化的資金結構。而近年來,公募基金及外資對於科創板優質資產的認可更是不斷爲板塊引入“活水”,改善整體流動性環境。

■ 外資:2021年2月1日起,12支科創板股票被正式納入滬股通。而後,2月19日,富時羅素宣佈將除了復旦張江之外的11只個股納入富時GEIS指數;5月27日, MSCI中國A股指數正式納入康希諾-U、中國通號、瀾起科技、杭可科技、睿創微納5只個股。

2月以來,儘管A股市場出現大幅回撤,境外機構投資者對科創板企業的持股數量及市值卻不斷提升,並在3月中旬出現的調整底部期出現了一波加速上行。個股方面,睿創微納、杭可科技、瀾起科技、中國通號、海爾生物、康希諾-U以及昊海生科自2月以來持續獲得陸股通增持,6月再創增持數量新高。截至6月8日,除海爾生物外資持股數量佔流通市值比例達11%外,其餘個股均仍在5%以下;外資對整體科創板的持有市值佔科創板流通市值比重約爲0.5%。未來不論是品種擴容或是持股佔比提升尚有較大的空間。

■ 公募:以機構重倉持股數據進行統計,2019Q3至2021Q1,權益類基金(股票+混合)持倉科創板總市值從9.66億提升至767.94億,持倉科創板市值佔整體重倉股市值比重從0.44%提升至2.45%;2020Q4對科創板的超配比例爲0.1%,而受一季度美債利率上升引發風險偏好回落的影響,2021Q1低配0.08%。基金持有科創板標的數量從19Q3的28家增長至21Q1的153家;持有科創板企業的權益類基金數量從98增長至1278只,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3.42%,科創板投資價值正逐步得到國內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未來,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低經濟增速的背景下,具高成長性的優質科技資產吸引力將進一步提升。

4. 

短期把握業績確定性板塊,中長期黃金買點或已現

綜合評估下,我們認爲,隨着科創板在估值、可投資性以及流動性環境方面不利因素的轉變,板塊資產質量和投資價值將繼續提升,近期確是中長線資金佈局科創板的黃金時期:短期可受益於流動性環境與風險偏好,配置重點應更多集中於業績確定、景氣高的細分板塊,如半導體、新能車產業鏈相關、創新藥及軍工製造設備等,以及注重對於高成長性優質標的的精選;中長期來看,科創板資產符合產業及經濟發展大趨勢,且伴隨着利率與潛在經濟增速的同步下移,或已現“黃金佈局點”:

1)中期來看,5G網絡建設將持續推進,帶動數字經濟產業鏈發展並帶來大量應用的落地,有望拉動後續科創板的盈利表現。我國移動通信技術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走向5G引領時代。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5G牌照;2020年開啓5G商用網絡規模化建設,全年新建5G基站超60萬個,已基本覆蓋主要地級市。2021年,工信部計劃新建5G基站達60萬,至2022年底全國部分省市將實現省內主要城區5G網絡覆蓋。到2025年“十四五”時期結束,預計全國將基本完成5G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鄉鎮級的5G網絡覆蓋。

我國當前仍處於基礎設施建設普及階段。相比4G而言,5G投資週期更長,強度更大。隨着網絡建設的加速鋪開,前期將持續拉動上游基礎設施層、中游傳輸層中通信及相關電子設備的出貨量及業績表現;後期則將帶動下游終端設備、軟件應用及信息服務支出的爆發。當前值得期待的硬件產品主要涉及5G手機、智能家電、穿戴設備及智能汽車等(按技術成熟度遞減排序);軟件產品則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但具有較大的期待空間。但我們同時可以看到,4K高清視頻、AR/VR等5G應用首選場景2021年滲透率正加速提升。隨着網絡建設的逐步完善,預計更多應用將集中在2023年之後爆發。

相比4G時代,5G時代帶來的最大不同是,互聯網連接重心將逐步由“人”轉向“物”。在即將開啓數字經濟崛起的萬物互聯時代中,憑藉5G低延時、高速率的特性,屆時將全面解鎖包括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智能家居等多類智能化場景,帶動信息技術產業鏈從上游電子零部件、芯片到下游新型軟件應用需求的爆發。

類比2013年崛起的4G通信時代:2013年,工信部正式發放4G業務牌照,開啓基站建設元年,在預期帶動下,2012年年底TMT板塊的業績及股價表現均實現觸底回升。基站建設速度超預期、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放量、大量互聯網新型應用快速崛起,疊加併購重組熱潮,TMT板塊在2013-2015年實現了高速的業績增長,股價表現迅速泡沫化,且帶動了創業板長達近三年的業績股價雙牛。而後至2015年,伴隨全面牛市的結束以及運營商資本開支的回落,風險偏好及基本面趨勢發生轉變,TMT板塊的高估值難以得到支撐,4G行情就此告一段落。

2019年5G牌照發放預期下,TMT板塊也同樣經歷了自2018年底觸底回升的過程。然而, 2019年5月,貿易戰第二階段開啓,打斷了此輪科技板塊的行情。10月,5G開始商用,提振了三大指數表現,但步入2020年,疫情的出現又對5G網絡鋪設造成了一定的擾動。且不可否認,相比4G,5G部署週期預期將更長,且當前5G基站建設速度明顯偏慢,導致整體產業鏈爆發時點將有所延後。在這一因素的部分影響下,自去年7月以來,TMT板塊表現便不盡人意。但前期的下跌在當下又提供給投資者一個較好的入場位置。中期來看,5G網絡建設週期仍處於上行階段,當前AR/VR等較成熟的新型終端已在海外市場獲得不錯反響,整體基本面有望實現邊際改善。對於以信息技術產業爲主的科創板而言,多類資產將大幅受益於數字經濟崛起,以及5G通信時代下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場景的解鎖。

2)而長期來看,科創板資產一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大趨勢,二是其高成長屬性具稀缺性,吸引力將不斷提升。隨着勞動年齡人口出現向下拐點和老齡人口比例的提升,我國將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結構的變遷將對社會生產和消費行爲帶來巨大影響。社會平均勞動年齡的提升將帶來生產效率的下滑,未來依賴智能化、自動化製造方式驅動經濟發展是必選之路。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及收入水平的上升反哺平均壽命的進一步提高,醫療健康產業的需求和消費將同步增加,且愈發高端化。科創板中,生物醫藥產業及高端製造產業共佔比約40%,分別代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生產端及消費端發展的前沿方向,仍屬於朝陽產業。

隨着人口紅利期、工業化進程以及城鎮化快速提升期的結束,我國自2011年以來便開啓了經濟增速的趨勢性下滑期,往後看預計將長期維持較低的潛在增速水平,未來重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高端化。科創版企業以其較高的成長性,將更好的抵禦經濟下行期的衝擊,可供佐證的是整體板塊2019-2020兩年相對全部A股而言的較高業績增速;同時,高成長資產在存量博弈時代也料將有更優異的表現。

科創板中,部分行業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並走出國門;而部分領域在技術層面尚具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得益於核心技術的持續發展,有望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打開國內外廣闊的市場空間。在長期需求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實現業績兌現僅僅是時間問題。

以半導體產業爲例,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統計,2020年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佔比達34.4%,已連續多年成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市場的份額則分別爲21.7%、8.5%、8.3%。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負責人在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表示,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8848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近20%,爲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龐大的消費市場催生巨大的需求,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最根本驅動力。

然而,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能力偏弱,產業增加值僅佔到全球市場的9%,未能實現“內循環”供需匹配。從結構看,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報告《在不確定的時代加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國半導體產業在製造領域相對佔優,特別是在組裝、封裝和測試,產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達到38%;但在EDA和核心知識產權、邏輯、分立器件和模擬器件、存儲等領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政策上,《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我國明確指定了至2020年芯片自給率達到40%、2025年達到50%的目標,引導半導體產業在製造環節實現國產替代。並且於2019年10月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注重下游應用的投資。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特別是人工智能芯片開發,對於算法、計算能力和大數據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國企業擁有許多不同的應用場景及龐大的底層數據支持,具較強的優勢;而5G通信時代下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無人駕駛等衆多的終端應用產業的興起,也將進一步依靠需求推動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

5. 

科創板個股精選

首先,我們使用三大指標對當前科創板個股進行精選(均以Wind一致預期爲標準)。需要說明的是,此處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投資者參考:

1)5月至今盈利預測上調幅度>0%;

2)預期2021-2022年兩年複合增速可達30%以上;

3)2022年PEG低於1.5

同時,結合行業研究員推薦,我們另優選了一批基本面邏輯清晰的優質科創板資產,亦供各位投資者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