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放 成就了中國債市 

一直以來,債券市場作爲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直接融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隨着債券市場不斷成熟與開放,它逐步融入全球,有望成爲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塊高地。

“走進來”勢頭之強勁,一個數據可供參考。綜合中央結算公司與上海清算所最新數據,今年前5個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加碼人民幣債券約4230億元,顯著超過去年同期的2384億元。而2020年,已是中國債券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劃時代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債券市場國際資本流入規模超萬億元,創下歷史紀錄。

即便當前全球範圍內依然存在多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作爲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中國債市的國際影響力正在持續抬升,境外投資者已成爲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投資主體。

是什麼使得中國債券對於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在一季度外匯收支情況發佈會上從四方面進行了闡釋:國內基本面爲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提供了根本支撐、債券市場具有外資增配的發展空間、中國債券的資產收益相對有優勢、人民幣資產呈現一定避險資產屬性。她判斷,外資增持的總體趨勢還會持續。

高質量的雙向開放漸行漸近。關於“走出去”,一系列舉措已在醞釀之中。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日前在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擴大中國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通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規模。

市場關於“南向通”將於近期落地的預期也在升溫。“市場正在翹首以盼債券南向通的開通。”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表示,南向通將爲中國和全球金融界開啓新的機遇之門。這將爲境內投資者提供新的資產全球化配置途徑,爲境內機構提供真正的國際化舞臺和發展機遇。對於國際金融機構而言,它將成爲新的接觸和深入瞭解中國金融市場和客戶的重要機遇。

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是漸進且有序的。在這一前提下,中國債券市場註定會在全球資本市場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