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旋律電影是熱門話題。

無論“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探索”金爵論壇,還是博納影業“中國勝利三部曲”發佈會,都和主旋律電影有關。

紅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接下來包括《1921》《革命者》《鐵道英雄》《中國醫生》《長津湖》在內的一大批主旋律電影即將上映。

主旋律影片靠什麼突出重圍?

如何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

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論壇嘉賓、投資者以及創作者,揭祕主旋律電影的現狀。

“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探索”金爵論壇 圖據主辦方

現象:主旋律電影即將扎堆兒上映

近年來,《金剛川》《我和我的祖國》等主旋律影片,獲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尤其受到不少年輕觀衆的喜愛。據紅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待映的主旋律影片數量接近20部,由頭部影視公司製作、知名演員主演的超15部:比如《1921》《革命者》將於7月1日上映;張藝謀執導的《狙擊手》將於7月30日全國上映;《鐵道英雄》將於2021年國慶節期間正式上映。此外,博納影業的《中國醫生》《長津湖》有望年內上映。

《長津湖》海報,圖據片方

6月11日晚,電影《1921》作爲開幕影片亮相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看完影片後,有觀衆表示,該片有淚點更有燃點。電影《1921》從2016年開始劇本創作,歷時五年,修改二十餘稿。黨史專家全程參與了劇作過程,編劇團隊於世界各地檔案館挖掘新史料,力求在高度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進行藝術創作;黃軒、倪妮、王仁君等一批實力派演員和優秀青年演員誠摯出演,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真實還原歷史人物風采。

6月16日上午,本屆上海電影節舉行金爵獎評委主席論壇,本屆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黃建新和《1921》劇組主創亮相,說起《1921》與《建黨偉業》不同,黃建新表示,《1921》不僅在敘事視角進行了改變,還要考慮打開國際背景,“我們怎樣在創作裏頭獲得新意,怎麼把這個新意表達出來,怎樣接近人物,《1921》對人物刻畫要求要高得很多 。”

《1921》劇照,圖據片方

行業大佬建言獻策:主旋律電影要符合電影的創作規律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產業高峯論壇上,電影行業大佬齊聚一堂,爲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表示,今年上影重點打造三部作品,除了與騰訊、中影聯合出品的《1921》之外,還有《望道》,目前接近殺青,此外,《大城大樓》已完成製作。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表示,今年主投主發了兩部主旋律題材影片在內部看片時都感動了很多人。“其中一部是張藝謀的新片《狙擊手》,當中小米加步槍和洋槍洋炮的對決,用當時連瞄準鏡都沒有的落後武器,消滅敵人還取得重要情報,對整個抗美援朝的戰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很多同事在看的過程中‘幾乎從頭哭到尾’。”

萬達影視總裁曾茂軍介紹了反映武漢抗疫的《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和反映基層幹部的《我的父親焦裕祿》兩部致敬之作。中影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揭曉中影今年的片單稱,《1921》之後,中影在今年還有近十部類似這樣的影片出現。對於主旋律作品如何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傅若清認爲表示,一部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必須兼顧藝術屬性、技術屬性和商業屬性三個核心點:“這三點也是貫穿了整個電影製作的鏈條,在創作過程中,首要重視的是藝術屬性,在製作過程中則要強調技術的把控,當它成爲一個商品呈現給觀衆時,要遵循商業的邏輯。”

王長田表示,主旋律電影也是電影,如果空洞陳舊說教,觀衆不願意看,也就達不到宣傳作用:“主旋律只不過是人物、主題的設置有所限定,但還是要符合電影的創作規律。”

《中國醫生》海報,圖據片方

投資者:爆款都是因爲擊中了我們痛點、淚點、笑點

浙江影視集團和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等聯合出品的電影《紅船》也亮相本屆上海電影節,該片楊揚任總製片人,葉進軍任製片人,鄭重任總策劃,黃亞洲編劇,沈東、王德慶聯合執導,侯京健、陳都靈、王志飛、張桐、唐國強、餘少羣、俞灝明等聯袂主演。電影將於近期上映。《紅船》定位於更年輕化的敘事風格,以青年毛澤東的視角與思想成長爲主線,通過全新的影像風格和鏡頭語言,還原這段觀衆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讓新時代的年輕觀衆找到共情與共鳴。

《紅船》總策劃、監製鄭重直言,“在這樣一個盛大的電影節上,大家關心的話題一定是什麼樣的電影是爆款?所有的爆款,都是擊中大衆社會心理的敏感神經,擊中了我們痛點、淚點、笑點,引起共情和共鳴。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在一堆爆款中,主流題材電影的春天已經來臨。”

談起《紅船》的優勢,新華影軒總經理張小紅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與《紅船》原著作者黃亞洲有過合作,這本書有一定的讀者基礎,“我們想拍一個好的作品出來,原著書的作者有一定的知名度,紅船本身就是一個IP。電影在演員陣容上把控得比較好,在表現手法上有新意。再就是我們的團隊有合作基礎,非常可靠。”

電影《紅船》預告片截圖

創作者:感動觀衆更爲重要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探索”金爵論壇上,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金剛川》編劇趙寧宇認爲,中國主旋律電影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九十年代初湧現出一批優秀代表作,到2002年、2003年,電影產業改革,主旋律影片升級,像《張思德》《雲水謠》《鐵人》等在敘事上,視聽美學上,人物定位上和觀衆共情上,給了我們這代創作者很深的影響。到了當下階段,一批優秀的中青年電影人投入到新主流電影創作中,各方面成績都非常不錯,我們也是在探索中前進。”

金爵獎評委主席論壇 (攝影 張世豪)

隨着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電影工業體系逐漸走向成熟。國產主旋律電影不但在內容上贏得觀衆認可,製作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曾拍攝《張思德》《雲水謠》《鐵人》等主旋律電影的導演尹力表,“不管科技如何進步,不變的是藝術家在電影中能夠把普通人的情感調動起來,從而跟觀衆達到共情互動的藝術效果。”

作爲《1921》的聯合導演,鄭大聖親歷了從膠片時代到數字化時代的技術革新,但在拍攝《1921》時,黃建新導演曾告訴他:“不要被最新的、最炫的技術誘惑,爲技術去設計場面或者鏡頭。”在監視器前看到演員們生動的面孔時,黃建新經常說:“你看,這是任何高科技達不到的,這纔是高科技。”鄭大聖表示,“這種真正內心深處火花的迸現,是任何高新科技達不到的。只有在塑造人物、傳遞人物內心世界時,高新技術才能爲一部影片加分。”

紅星新聞記者|張世豪 上海報道

編輯|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