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塔尼亞胡的“終結者”,以色列新總理貝內特是誰?

貝內特是以色列歷史上第一位企業家出身的總理。

“創業和平時上班打卡可不一樣,一旦你決定去開家公司,就必須得全身心地投入。”這是2014年11月,貝內特(Naftali Bennett)在上海向第一財經記者分享創業經歷時說的一句話。當時,他42歲,任以色列經濟部長,是當時以色列內閣中最爲年輕的部長。

當時,貝內特總是把“創業”掛在口頭,推介以色列的創新精神和成果。貝內特在談創新時,並非只講空泛的概念,而會有很多實實在在的例子,因爲他自己就是一位創業型的企業家。

在近7年之後的2021年6月13日晚,在耶路撒冷,以色列議會投票通過了新一屆政府的組建方案,作爲統一右翼聯盟的領導人,49歲的貝內特在當晚宣誓就任以色列總理。

縱觀以色列歷史,歷任總理都是文官武將出身,由一位企業家出身的政治家擔任總理,這還是頭一遭。

從富翁到政治家

貝內特1972年出生於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父母是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選擇移民以色列的美國猶太人。貝內特幼年時期跟隨從事房地產生意的父親,在舊金山、蒙特利爾等多個北美城市生活,10歲重返以色列。出生於美國移民家庭,自幼又生活在北美,讓貝內特能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

1990年,18歲的貝內特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參軍入伍,擔任以色列國防軍突擊隊員,6年後退役。此後,他曾作爲預備役成員多次參加以軍軍事行動,至今保留少校軍銜。退伍後,貝內特前往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深造,獲得法學學士學位。

1999年,27歲的貝內特與另外三位朋友創立了科技公司Cyota,專注於研發防止網絡欺詐信息的安全軟件等。他本人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CEO)。

一年後,該公司擁有了70多名員工,獲得了150萬美元的風投注資,但是和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無法實現盈利,還需面對20餘家業內公司的激烈競爭。最終,貝內特與他的朋友努力扭轉了局面,獲得了諸多機構的認可獲得追投。

在2014年,貝內特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創業的另外一個訣竅,就是在創業初期,可以向7~8家風投遊說籌資,沒有必要在一家風投上過於糾結。或許這一訣竅就來自於他當年他維持Cyota的經驗。

2005年,這家公司以1.4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老牌網絡安全公司RSA 安全(RSA Security),這筆交易也讓貝內特躋身進了億萬富豪俱樂部。

此後,貝內特逐步開始從企業界向政界轉型,併成爲政界新星。他進入政界之初曾與內塔尼亞胡保持良好關係,有當地媒體稱其爲以色列前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密友”與“門徒”。2006年,貝內特成爲了內塔尼亞胡的幕僚長,而當時內塔尼亞胡還是反對派領袖,尚未執政。

“合縱連橫”

在內塔尼亞胡執政後,貝內特與其在諸多問題上的看法逐漸產生分歧。2012年,貝內特脫離執政黨利庫德集團,加入極右翼政黨猶太人家園黨並當選黨主席。

但貝內特仍得到了內塔尼亞胡信任。2013年以後,貝內特在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多屆聯合政府中擔任經濟部長、教育部長、國防部長等職。在2014年,貝內特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在2013年3月就任經濟部長後,7月首次出國訪問就選擇了中國。

與內塔尼亞胡相似,在經濟政策上,貝內特信奉自由主義,主張小政府和降低稅負。而在巴以問題上,貝內特顯得比內塔尼亞胡更加右翼,主張以色列吞併約旦河西岸,並反對“兩國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貝內特之所以能執政,並非在選舉上大獲全勝,而是選擇與其他政黨“合縱連橫”。他所領導的統一右翼聯盟在此次以色列大選中獲得了7席,僅佔以色列議會120席的5.8%,而相比之下,內塔尼亞胡所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獲得了30席選票。

但貝內特與“擁有未來”黨領袖拉皮德(Yair Lapid)共聯合8個政黨,在議會中實現了微弱的優勢,結束了內塔尼亞胡連續12年的執政。根據執政聯盟中各個政黨達成的協議,貝內特會當兩年總理,然後把總理的寶座讓給拉皮德,由其繼續執政兩年。

在這8個政黨中,還有聯合阿拉伯黨,這是以色列歷史上首個有獨立的阿拉伯政黨參加政府,而其餘政黨的政治光譜十分廣闊,有以色列媒體評論道,這些政黨的共同點都是想拉內塔尼亞胡下馬,除此之外,再無相同的政見。有評論人士稱,貝內特掌權後的一個重任,就是如何避免新政府走向分崩離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