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現代偉人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一個但凡活得有點價值,享受幸福至樂的人生過程,有三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夢想、路徑和篤行。

確定一個超越世俗的夢想。定位決定地位,格局決定結局。人生夢想應該是值得終身奮鬥的,能給自己及社會大衆帶來幸福的,只有至死才能得出結果的目標。如,人類發展目標:民族復興與發展、社會安定與和諧、人類命運共同體、共產主義社會、某項事業的發展進步等;家族傳承目標:光宗耀祖、家族發展與興旺、家庭幸福快樂等;個人修行目標:成佛菩薩(佛教)、成神仙(道教)、成聖賢(儒家)、得到上帝的救贖而永生(基督教)、“五福”人生等。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爾柯察金:“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解放全人類而鬥爭。”稻盛和夫:“走時候比來的時候心靈要更高尚一點,更完美一點”。如果確定的是世俗功利主義目標,那麼當目標實現或無望實現時,就會感覺人生毫無意義。

選擇一條合符道的路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選對方向和路徑是實現人生夢想前提,背道而馳越努力將會離目標遠。無論是空間宇宙論,還是大爆炸宇宙論認爲宇宙形成以來,或既混沌又有序,或從混沌到有序。人類先哲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瞭解宇宙間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關係,認識大自然運行的簡易、不易、變易規律,從而總結出紛紜雜沓的做人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或曰理論、思想、主義、精神、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均可概稱爲文化,即所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地理,以安居樂業;觀乎人倫,以化成天下。由於不同地域、不同羣體對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關係及其變化規律觀察角度、表述方式、認識層度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世界上唯一歷經五千年滄桑歲月,仍能不斷傳承與發展,並呈現出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的中華文化,必定是最科學的人生準則,最客觀的規律認識,最完美的哲學思想,最高尚的精神追求。中華文化就是最接近於道的,能實現人生夢想的光明大道。

堅持一如近於苦行的篤行。認識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堅持不懈、奮力前行是實現人生夢想的關鍵,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生道路總是不平坦的,要實現超越世俗的人生目標,必然需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因爲確定的目標和選擇的路徑,都是與大衆化的、世俗的、功利主義相異的,所以日常待人接物的理念、方式、方法必然是平常人難以理解的。苦與樂屬於精神體驗範疇,是無法用物化標準來衡量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顔回之樂,是一種超越人生利害而達到的內在愉悅,而不是由外在感性對象所引起的愉悅這種不是貧賤帶來的,也不是富貴帶來的,不是一切帶來的,甚至不是帶來的。所以,這裏說的“近於苦行”只是別人眼裏的。對一個有着超越世俗目標,行進於合符常道上的人來說,因爲無己、無功、無名,體驗到的一定是沒有苦、樂的幸福至樂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