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於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後,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按任務實施計劃,3名航天員隨後將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

多方案全自主的“快速交會對接”

相對於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及其前面的飛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首次在載人飛船中引入了天舟貨運飛船配備的快速交會對接,具備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樣的全相位全自主交會對接功能。

據悉,根據任務要求的快速交會對接小於6.5(以官方口徑爲準)小時的功能要求,五院502所結合近距離交會對接的時間設定,就遠距離自主交會設計了多套方案,這些都是全自主方案。

當然,方案還可以是個性化的,即通過地面進行按需定製,並在發射前告知GNC系統,則系統就會全程自主執行。近距離交會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二步時已經是全自主方案,但由於空間站多對接口的新特點,以及後向對接口有貨運飛船停泊時對後向合作目標的遮擋等約束。

第三步近距離交會在第二步停泊點交會方案基礎上,對原有設計狀態和飛行模式進行改造,增加了新的飛行工況——直接交會方案,相對停泊點交會方案,直接交會方案用時更短,消耗推進劑更少。

巧設一個點

省時又省力

這是空間站附近空間中的一個點,它是近距離全自主直接交會方案的靈魂,是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和繞飛技術進一步完善的結晶,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實現快速交會對接的捷徑。

爲了適應空間站運營多對接口和快速交會對接的新需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在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二步掌握自動、手動交會對接和繞飛技術基礎上,第三步即空間站階段爲交會對接任務新增了飛行特徵點——中瞄點。

中瞄點是交會對接“中途瞄準點”的簡稱,是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和空間站交會對接前的“中轉站”,位置在空間站後下方,通過該點可以最方便地,快速完成與空間站前向、徑向和後向對接口的交會對接,具有省時(時間)省力(推進劑消耗)的特點。

引入中瞄點是我國交會對接技術水平不斷發展、設計自信實施自信的體現。如果把交會對接比喻成爬山,則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時的後向停泊點交會方式在正式登頂的過程中要預演或彩排登頂幾次,前面的登頂是爲最後的正式登頂確認自己的狀態及相關保障條件,費時費力。

中瞄點交會方式則是通過“中瞄點”這個臨近山頂的賽點,過程中就可以確認目標和保障條件,並根據自身狀態動態調整攀登節奏,直至登頂,用時用力最大可節省40%。

繼承+進化

保可靠保安全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GNC分系統的功能實現是以組成系統的一臺臺單機及其軟件來實現的,單機在飛船的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均有分佈,爲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GNC分系統採用了“最大程度的繼承+面向發展的進化” 的思路來設計。

如在滿足分系統設計要求和儘量繼承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技術狀態的前提下,在單機選用方面儘量選擇經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嫦娥五號等驗證過的單機,繼續保持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第二步中人控系統相對獨立的設計等。

在進化方面,如爲了適應空間站構型複雜、質量特性變化等新情況,系統對控制器性能進行了大幅提升,對慣性敏感器配置進行了優化升級、對光學敏感器進行了增配、對軟件和算法進行了改版和通用化設計,具備了全自主交會能力等。

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GNC系統的進化是全方位的,也是從發射到運營到返回,從頭至尾的,每一步都有新進步值得國人驕傲。

據稱,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批航天員將在軌駐留約3個月,相信,在返回過程中他們也一定能體會到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在再入返回技術方面的進步——經過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嫦娥五號驗證的“自適應預測制導”已經裝備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上。

微波雷達

助力神十二飛船對接天和核心艙

繼助力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後,17日下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研製的微波雷達再次導引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

根據空間站任務要求,交會對接呈現常態化、快速化的趨勢,微波雷達在技術上實現了平臺化、系列化發展,產品性能更穩定、更可靠。此次,神舟十二號飛船上安裝的微波雷達實現了測量、通信一體化設計, 具備通信切換功能,通過通信數據的交互,實現匹配對接。

微波雷達總設計師孫武介紹,神舟十二號飛船上的微波雷達按順序分別與核心艙三臺應答機配合,接力進行交會對接測量,實現後向接近、徑向繞飛、前向對接,確保載人飛船與核心艙的安全可靠對接,高精度完成“穿針引線”。

據瞭解,微波雷達由雷達主機和應答機兩部分組成,分別安裝在用於交會對接的兩個航天器上。在空間站建設中,天和核心艙安裝了三臺應答機,於4月29日發射升空,應答機編制了不同的編號信息,分別安裝在覈心艙的三個對接口處,隨核心艙長期在軌運行:雷達主機分別安裝於貨運和載人飛船上。

微波雷達作爲中遠距離的測量手段,在交會對接過程中爲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提供精確測距、測速、測角信息及通信數據,實現遠距離捕獲、穩定跟蹤、精準導引。

據悉,25所研製的微波雷達自2011年首次實現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到2021年爲空間站建設“穿針引線”,十年時間裏七戰七捷,以優異成績交出滿意答卷。

來源:北京日報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央視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