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就在端午小長假結束後的第一天,汽車圈就迎來了一個爆炸性的新聞,遼寧省紀委監委上午發佈通報,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通報指出:日前,經遼寧省委批准,遼寧省紀委監委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可能很多人會和車叔一樣,如果不是看到這個新聞,壓根就不會想起華晨汽車這家車企,而談到華晨汽車就不得不提起“金盃”和“中華”,不過與金盃汽車主要從事商用車不同,真正讓華晨汽車走進千家萬戶被老百姓所熟知的則是中華汽車。



2000年12月16日,中華轎車在瀋陽下線,雖然直到2002年8月1日才正式上市銷售,但憑藉極富情懷的品牌名稱和時尚大氣的設計,還是得到了當時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即2003年1月9日,便迎來了第10000輛車的下線。



2004年12月15日中華尊馳上市,這款中高級轎車成爲當時唯一有能力挑戰合資中高級轎車的自主品牌車型,而車叔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對中華汽車有了全新的認知。



2006年3月18日,中華駿捷上市,作爲德國寶馬的中國合作伙伴,華晨中華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要知道當時好多人稱其爲“小寶馬”,可見其影響力有多大了。



但與華晨汽車旗下的“中華”和“金盃”品牌相比,2003年3月27日,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的成立,纔算徹底將華晨汽車的名氣響徹全國。但任何事情總是有兩面性,也正是由於華晨寶馬的成立,爲華晨汽車日後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曾幾何時,華晨中華還是自主品牌中的翹楚,中華尊馳和駿捷一時風光無限,是消費者公認的國產巔峯之作。但在消耗完尊馳和駿捷帶來的一波紅利後,再加上其它自主品牌的不斷進步,當競爭方式變成拼技術、拼品質、拼口碑的時候,華晨汽車便失去了站起來的機會。



據統計,華晨汽車的銷量巔峯出現在2013年,全年銷量唯一一次超過了20萬輛。在經歷了2014至2015年的短暫波動之後,華晨汽車的銷量基本就處於逐年遞減的狀態,2019年全年銷量爲49147輛,2020年全年僅售出了22790輛,同比減少53.6%,被徹底邊緣化。



現在提及華晨,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華晨寶馬,畢竟這家合資企業在國內車企中擁有極高的競爭力,市場表現也是穩居豪華品牌第一陣營,對於華晨集團來說,華晨寶馬就是一個利潤奶牛。據統計2011至2018年,華晨寶馬每年貢獻利潤額爲17至55億元,在華晨控股淨利潤佔比從94.9%至119.6%不等。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14.5億元,同比下滑23.85%;淨利潤爲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其中,華晨寶馬淨利潤高達43.83億元,同比增長23.4%。不過,如果扣除從華晨寶馬得到的利潤分成,華晨中國其它板塊總體虧損達3.4億元。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華晨集團完全是在依靠華晨寶馬續命。2018年下半年,華晨集團將自己持有的華晨寶馬25%的股份轉讓給了寶馬後,華晨汽車就彷彿失去了經濟支柱一般,從巔峯到跌入谷底,華晨汽車僅用了8年時間,接下來車叔就帶大家看看華晨汽車迷失的原因。


第一,爲了換取寶馬的支持,讓出了華晨寶馬的財務、銷售和渠道權限,而這一決定直接導致華晨汽車失去了話語權,寶馬反客爲主,自主研發之路從此也被寶馬一刀斬斷。



第二,記得華晨汽車原董事長祁玉民曾經說過,“造車不過是保時捷的底盤,來自意大利的造型、內外飾,寶馬合作的發動機,三大資源整合,一輛好車就出來了。”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一個曾經國內最大自主品牌商董事長的言論,不去創新造車,反而一味追求“組裝”,也難怪華晨集團常年虧損。一味的拿來主義,失去了自主造車的研發精神,相比迎難而上和越做越大的其它自主品牌,華晨汽車終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淘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車叔總結


很難想象一個千億集團從輝煌走向沒落只需要8年多時間,要知道這8年間,華晨集團有過數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但都無疾而終。其實追根問底從引進寶馬開始,華晨心思就已經不再把自己放在自主造車那一檔了,有了寶馬加入反而讓華晨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感覺,過度依賴寶馬帶來的品牌效益和影響力,將自主產品的技術研發荒廢了數年,等到醒悟時已經來不及了。通過華晨汽車的案例可以看出,研發能力是企業的核心價值,用戶體驗決定企業的命運,只有做好這兩點,才能在當今的汽車市場如魚得水,希望所有車企都能夠引以爲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