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以“挣钱顾家两不误”的产业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位于景东县工业园区君喜鹿制衣厂里传出机器有序运转的声音,工人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演奏着美好生活的乐章。曾经只能为家人缝缝补补的手艺如今已成为增收致富的本领,在这里打工的每一个巧手妇女们都在努力改变着自家的生活。

村民正在制衣厂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户李春美原是锦屏镇利月村村民,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以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餐厅打工,自从搬迁至文黑安置点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她毅然选择回乡,在家门口制衣厂打工。

李春美表示,在制衣厂上班,工作时间灵活,计件给工资,可以随时接送小孩,还可以照看家中的老人,每月收入2500—2600元,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村民制衣

据制衣厂管理人员朱春介绍,目前车间有50余人上班,搬迁户有20余人,现在主要是制作学校校服,床单等,制衣厂上班灵活,全力保障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走进文黑工业园区龙正发饰工艺品有限公司,同样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制作模型上捣鼓着。工厂采取“车间+农户+就业”的经营模式,对务工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后,群众既可在车间内直接进行制作,也可领料回家加工,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方式灵活,就业方便。

搬迁户李国丽停下手中的活儿,扳起手指算了一笔账,“我在家门口务工,这份工作自由,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才来上班三个月,一个月1600元左右,干到年底,熟能生巧后就可以一个月领2000元或是3000元了,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近年来龙正发饰工艺品有限公司共辐射带动90余人就近务工,每人每天能拿到50元-120元左右的工资,多劳多得。类似的扶贫车间还有米干米线厂,这些工厂建到了扶贫安置点,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方便了安置户群众就业增收,30余户搬迁户在此解决了就业问题。不少搬迁户像李春美、李国丽一样,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很多群众都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奋斗的目标,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来源:云南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