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這個事兒說來神奇,居然每個人、每一次頭疼,具體位置都並不相同。

有時候是一邊太陽穴突突地跳着疼,有時候是後腦勺疼,有時候前額疼,有時候整個頭連帶脖子都疼......

說出來你大概不信:你每次頭疼的位置可不是隨機生成的,那都是有說頭的!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頭疼的問題。



那首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不同部位的頭疼,到底反映出身體的什麼問題。

一、 前額疼 

正前方也就是額頭處,《黃帝內經靈樞經·經脈第十》中,足陽明胃經中記載“足陽明胃經……至額顱”,可見額頭這裏實際上就是胃經循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般額頭相比較整張臉,顏色都比較暗沉嗎?

很多人就覺得是太陽曬的,那爲啥不是整張臉都一樣黑?太陽又不是隻曬額頭,對吧?


其實是因爲,額頭處是胃經循行,如果胃經不通暢,或者這個人脾胃問題比較重,那就容易額頭暗沉,前額疼等;

相比較顏色發黑,疼痛說明情況更嚴重。 

我們怎麼解決前額疼痛的問題呢?

可以通過艾灸中脘穴和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可以有效緩解,艾灸前後一定要注意多多補充津液。 

【定位】中脘穴:肋骨分叉點和肚臍連線的中心點

足三里: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旁開1寸



二、頭頂疼

前額說完了,我們再來說一下頭頂疼。

頭頂即顛頂,頭頂疼在中醫裏面叫做“真頭疼”,頭頂這個地方,是所有陽氣聚集的地方。

如果這個地方疼痛,那說明身體的陽氣已經是很虛了,所以如果治療的話,需要的時間自然也就會更長。

頭部其他部位的疼痛就像是平常百姓家沒有飯喫,而如果頭頂也痛,說明皇宮貴族也喫不上飯了,足見其嚴重性。

關於頭頂疼,我們有一個應急的方法,可以按摩中指第一關節橈側赤白肉際,垂直於中指側面按壓,按壓直頭痛減輕爲止。

【定位】中指靠近食指的內側,微微彎曲,關節彎曲造成的褶皺處

三、後腦勺疼

《黃帝內經·靈樞經·經脈第十》:“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其支者,從顛至耳上角;其支者,從顛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意思就是說,膀胱經起於內眼角,循額頭到頭頂,其中分支耳朵上角,另外的分支鏈接腦部,並且由頭頂向下到脖子後方;可見後腦勺是膀胱經循行之處。 

有的朋友被風吹到或者感冒也會後腦勺疼,是因爲膀胱經受到了風寒邪氣的侵襲導致的,伴隨的症狀還會有脖子僵硬、轉動不靈、後背拘緊不舒、晚上入睡困難等等。 

那怎麼樣來緩解這個情況呢? 

在後背的膀胱經上進行艾灸。輕者2天1次,每次15-20分鐘,重者1天1次,每次15-20分鐘,症狀緩解後即可停止。 


後背除脊椎外均爲膀胱經循行,可沿脊椎向外一指處,自頸部至腰部進行艾灸。



四、偏頭疼 

接下來我們說說頭的兩側,頭兩側、太陽穴附近,包括耳朵附近,都是肝膽經絡循行的地方。

《黃帝內經·靈樞經·經脈第十》在膽足少陽之脈中,這樣描述:“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

膽經,是從目銳眥開始,就是從外眼角開始往上走到頭部額頭兩側,也就是“頭角”,之後下行到了耳朵後面。

分支呢,從耳朵後面到了耳朵裏面,然後又走到耳朵前面,到了外眼角後面。

從下圖大家可以看到,偏頭疼的位置都是膽經循行的地方。


那爲什麼會疼呢

當我們的經絡濡養得好,並且通暢的時候是不會疼的。

而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貪食寒涼,不愛喝水,導致身體的津液缺乏,不能很好的濡養身體各處。

尤其很多年輕的朋友喜歡熬夜,1點鐘之前都不睡覺,而23點-凌晨1點是膽經循行時間,這個時間不睡覺,會加重膽經的負擔,濡養不好加上過度的消耗,膽經肯定會出現問題了。


中醫裏面,肝膽經絡相表裏,包括我們成語中也經常說,肝膽相照、俠肝義膽等等,所以偏側頭疼其實就是肝膽方面的問題。



既然知道了偏頭疼是肝膽方面出現了問題,那麼緩解方法也就簡單了。

一.補充津液

多多補充水分,尤其是大米湯,可以溫補脾胃,恢復津液,增加對於肝膽的濡養。

二. 穴位按摩 

1.將手臂伸直,由內側可看到小臂上突起的最高點,雙側胳膊輪流按摩,基本上 5 分鐘內可緩解偏頭疼。


2.按摩率谷穴 

【定位】耳朵尖上量兩橫指的位置。此穴位有疏風活絡、鎮驚止痛的作用。偏頭疼發作時,可按摩此穴位,疼痛緩解爲止。


對於頭疼,大家還是要以恢復身體整體爲根本,如果平時一不小心中招了,一定要記得我們今天講到的小方法啊!

願頭疼遠離你我他!


相關文章